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开栏话
70年前,
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迈开
“进京赶考”的步伐。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同庆祖国华诞,不忘奋斗初心。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
石家庄与神州大地一样,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代代奋斗者用智慧与汗水写就的答卷,
在太行山前、滹沱河畔恢弘铺展。
本报特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抽调精干采访力量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分赴省会各地蹲点调研,深入采访,以全媒体的形式集中推出多组系列报道,深刻反映70年来石家庄发展建设中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全市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讲述石家庄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凝聚起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磅礴力量。
此前报道↓↓
解锁一个小山村的“奋斗密码”,红色旅游让这里找到发展之路
一名西柏坡老共产党员的追求!无论什么年代都冲在奋斗一线
第三站:“北漂”小夫妻回乡创业,在平山这个小山村开出网红新民宿
第四站:平山县西柏坡镇咋搞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2%!
第五站:吃上红色旅游饭,生活有奔头!
第六站:村支书讲述西柏棠村发展史习近平曾来村里宣讲“一号文件”
第七站:一座荣国府半部正定旅游史,去年近万人次打卡正定
第八站:正定人对古城的爱与保护根植于心
第九站:自在正定,一座有城墙没围墙的城
第十站:骄傲!石家庄地铁石家庄造
第十一站:新能源车助力省会绿色发展梦想
第十二站:产业转型升级让鹿泉区走出新格局
第十三站:向来敢为天下先满城点亮尽繁华
第十四站:石药,站上中国制药竞争制高点
第十五站:耄耋老人见证石家庄72年华美蝶变
第十六站:从小马路到高架桥70年破茧成蝶
第十七站:两河一水系让石家庄人“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十八站:87座公园点亮城市居民幸福生活
第十九站:三分建七分管,石家庄全城实现数字化城管覆盖
第二十站:厚植沃土,石家庄市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让创业者梦想成真
第二十一站:教育扶贫让山里孩子展开翅膀飞翔!
第二十二站:娓娓道来,细数石家庄市职业教育发展轨迹
第二十三站:深度探究→说说石家庄的幸福逻辑
第二十四站:“车让人”成为石家庄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十五站: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嬗变
蹲点手记26
7月11日,64岁的吴新云一早就来到了槐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没有等候,问诊、检查、开单、缴费、拿药等环节顺利完成后,吴新云满意地离开了。这样的场景在石家庄的社区医疗机构再常见不过。来自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上门提供健康服务。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群众健康忠实“守门人”
在槐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一间诊室内,吴新云掏出自己的病历本,熟络地跟社区医生秦聚民打起了招呼。秦聚民细致地了解了她的身体状况后,为她开了药,还贴心叮嘱了饮食、作息的注意事项。
“我家就住槐底小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我医院找医生测量血压和血糖。”吴新云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小区边上,她出小区买菜的路上就顺便到这里做检查了,而且医生的态度非常好,方便又舒心。
槐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冬菊告诉记者,槐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都了解吴新云的情况,一旦血压和血糖测量值有问题,医生会对照她之前的检查结果,详细询问她近期内的生活、饮食等情况,除了吃药外,医生还会对她之后的饮食、锻炼等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医院的医生都是老熟人了,除了血压、血糖外,平时有个头疼医院检查治疗,方便快捷,医院,我都需要孩子们陪着,医院检查,我一个人就完全可以看完病,孩子们也放心。”吴新云说。
6月24日一早,65岁的集志国早早来到了谈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室抽血,并于9点集中送医院检验科。“我这次做的是生化全项检查,医院的医生说他们这里做不了这项检查,但是可以在这里抽血,然后他们医院检查,检验结果还会反馈到医院,而且快的话,结果当天就能知道。”
“以往社区居民要做检查,医院来回跑不说,收费标准还高,现在我们开通了石家庄市分级诊疗服务平台,医院医院能做的检查,在谈固社区全能预约,社区还能把结果取回来,根据医嘱就近治疗。”谈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贵琴说,系统开通以来已经提供服务多人次,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
实际上,不只是在槐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谈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场景在石家庄的社区医疗机构再常见不过。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健康知识的科普,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众多的健康服务,石家庄市为群众搭建了一个安全、有效、方便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成为群众健康的忠实“守门人”。
▎不出医院专家给看病
张玲,医院呼吸内科大主任,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33年来一直从事呼吸内科及危重症医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张玲也是石家庄市社区首席专家中的一员。
7月5日7时35分,张玲开车近40分钟来到了位于友谊北大街天苑小区的天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时,天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的首席医师工作室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患者。今年72岁的王贵琴拿着CT片和病历本来到张玲身边:“张医生,听说您今天要过来出诊,我怕人多,不到7点就到这儿等着了……”
听到老人的话,张玲赶忙穿好白大褂进入工作状态,一边拿着她的CT片仔细端详,一边说:“您的肺部和肝部有许多钙化点,而且您肺部的淋巴结也有些肿大。”张玲对王贵琴解释道。在张玲的询问下,王贵琴表示当时总是咳嗽,还咳出一些暗红色近似于黑色的东西。张玲告诉老人,那是咳出来的血块,对于咳血块的情况需要重视,要再做详细的检查。“这位老人的病情比较复杂,基层医院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我建议她医院再做做检查。”张玲跟其他患者说。
“医生,您看看我家儿子,他这几天老是咳嗽,而且还有点儿低烧,是怎么回事啊?”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焦急地说。张玲经过检查,告诉孩子的母亲,孩子并无大碍,只是扁桃体有些肿大,最终给孩子开了些药,告诉孩子母亲回家吃药就没问题了,不用做太多检查。听了张玲的话,这位母亲的心才放下。
15时30分,此时门诊没有什么病人,张玲将社区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召集到诊室,为大家讲解起有关肺部和急诊科常见病例的相关知识。
一直到19时左右,张玲才结束了这一天首席专家工作室的工作。
“自从首席专家工作室成立以来,居民们看病一下子就方便了。”天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马新香说,能在基层治好的病,尽量不要医院,这是专家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专家真心实意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这让大家很感动。
“我们到首席专家工作室看病,不用挂号不用交诊疗费,药品价格也十分优惠,对于不方便出门的患者,专家还会上门去家里治疗,好多在我们小区附近居住的市民听说这儿有了首席专家工作室,纷纷慕名前来看病,专家进了社区,大家看病花钱少,也方便多了。”天苑小区居民王女士说。
▎“三个工程”助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赵立峰说,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石家庄市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这项能力提升工程简称“三个工程”,即在基层社区设置个首席专家工作室,选拔高级医学专家到基层出诊每周至少1天;培养名社区首席高血压医师和名首席糖尿病医师。“这项工作被列入年市委、市政府利民惠民十件实事之一,并且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赵立峰介绍,年7月1日,石家庄市在65所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个社区首席专家工作室,从17所省、市医院的内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专业选出了名副高级以上医师,担任社区首席专家,实行AB角,每周到社区出诊一天,受到基层的普遍欢迎。同时,依托石家庄医院、医院,分四批培训社区首席高血压医师、社区首席糖尿病医师各名。每期培训都有专门教材,优秀带教队伍,严格考勤管理,并且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考核,向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和荣誉桌牌,提高了社区卫生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激发了大家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为扎实开展好此项工作,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万元,按照每个首席专家工作室元、每名专家每周出诊一天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为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和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医师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年下半年,全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门诊量达到2.05万人次,开展健康教育场次,糖尿病和高血压在社区就诊和通过社区双向转诊的病人明显增多,社区居民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首席专家工作室,培育一批先进典型,评选10个名首席专家工作室,促进首席专家、首席社区高血压医师、首席社区糖尿病医师、家庭医生更加有机融合。”赵立峰说,在加强医疗服务的同时,着力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健康管理、社区康复、营养干预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居民更加信任、更高质量的大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首席专家工作室。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范文龙魏宪亮李惺图/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