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郝文杰通讯员刘冬辉
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破解开发区发展制约的迫切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截至今年10月8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开发区全部实行“管委会+公司”体制,构建起“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新管理体制。同时,做活“人”的文章,实行全员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激活了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一次全面的改革”
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市委于当年7月16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东营市《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成立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市领导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调研,对改革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省里要求‘尽量不设置改革条条框框’,给了开发区‘改革的标准就是加快发展’这样的导向,使得开发区改革能够放手改革。‘7+10’改革事项,开发区都已涉及,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拟定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化运营改革实施方案》,将改革创新工作列入“大竞赛大比武”考核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每月一督查、一调度、一通报,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体制,即瘦身强体。按照“大部门、扁平化”要求,管委会实施瘦身强体——除保留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个从事科研创新的事业单位外,整合归并46个内设机构,设置7个工作部门,机构压减率达到80%。采取“派出机构+街道”模式,有效承接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安、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卫生健康等工作实现有效剥离。结合社会事务剥离,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移交、成熟一批、移交一批”原则,同步推进权力下放、人员下沉,逐步向街道下沉项社会事务审批管理事项,比《东营市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多出项,同步向街道下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力量,确保工作接续、服务提速。建立支持园区发展工作机制,赋予开发区对派出机构和街道的考核评价权、干部任免提名建议权,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凝聚发展合力。
不仅下放事权,更要下沉力量。开发区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街道的层面上推动街道干部力量下沉,成效明显,街道科级干部下沉的力量超过50%,“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运转较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可对驻区机构干部提出任免建议、对其支持园区发展进行考核评价。
解决“人的动力”这一核心问题
人的问题、人的动力从哪里来是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对规模较大的开发区而言,改革要同时兼顾社会和谐稳定。
开发区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李相会表示,开发区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三个导向:其一,既然改革倡导的是市场化趋向,就要摒弃“推走谁”“淘汰谁”的思想。其二,不从人事的角度而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问题,改革将是一次重新出发、重新梳理、找准自己位置的好时机。其三,要把人的工作做得细之又细,在依法依规推动改革的同时,兼顾人文关怀,通过广泛谈心谈话,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