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奇哥的传奇事儿齐鲁晚报网 [复制链接]

1#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韩春梅

知道广饶有个农耕博物馆,是通过幽兰姐姐的美篇《品清茗,亲农耕,采仙桃,记姐妹花的一次快乐出行》。

当时打开幽兰姐姐这一美篇,我便被惊到了,心底很是讶然,原来在广饶还有这样一个地方,看着幽兰姐姐和一群美女在农耕博物馆的美照,看着照片上一件件老物件,心里对幽兰姐姐充满了艳羡,并对这个农耕博物馆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生长于农村的我,可能是骨子里对这些老物件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自从看了幽兰姐姐的美篇,便对这个农耕博物馆和那些老物件心心念念起来,可是一直没有机缘认识农耕博物馆的主人,也就没有机会走进农耕博物馆,心里就总是有一些的缺憾。

也许是为了弥补我的这份缺憾,一次机缘巧合,因为门老师要写一篇关于大石磨的文章,就联系了农耕博物馆的主人张金科老师,于是门老师开车拉着我和桂宁,去了一趟农耕博物馆,并顺路去看了看朝宗桥和那棵七百多年的老槐树。

我们在张老师的引领下,走进了农耕博物馆,走进了那个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走进农耕博物馆,仿佛走进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那些或简单、或古朴的老物件,就像时光的洪流中沉淀下来的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向我们展示着某一段历史的印记。

其中有些农耕展品是我们小时候见到过或接触过的,而有一些的农耕展品则是以前很少见到的,不过每一件展品都与每个时期的农耕劳动有关,每一件展品都体现了每个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张金科老师陪着我们参观着并详细的介绍着馆内的每一件农耕展品,他告诉我们这个农耕博物馆里大约有一千五百多件农耕展品,这些农耕展品都是历史文化的遗产,代表着鲁北平原农耕民俗传统文化的文明,亦体现了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看着这些沉淀着历史气息的农耕展品,听着张金科老师的详细介绍,我们是从心里对这些展品感到惊奇,也对他的这份用心和有心感到敬佩,而且农耕博物馆是免费向社会开放,并积极邀请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并吸引了一些当地和外地的游客走进这里,体验农耕农俗,学习非遗文化,通过参观和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历史的文明,感受到这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一种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尊重。

如果说农耕博物馆里的一千五百多件展品是历史印记中熠熠生辉的珍珠,那么,农耕博物馆便是小清河岸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张金科老师便是那个职业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领军人。也正是他的这份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所以他才会对这些农耕展品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因为这份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才用心的收集这些农耕用品,有心的打造农耕博物馆,让这份劳动人民的智慧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

张金科老师也确实是有心人,他为了这份文化得以传承,他用他的才华和文化底蕴,书写并出版了《小清河的那些老事》第一部、第二部,并且笔耕不辍,长篇小说《古道封尘》已经完成了初稿,像张金科老师这样具有文人情怀和文人气质的农民企业家,我们真是很佩服他。

还记得当时走进他的接待室的时候,我们便被书架上满满的书吸引了,当然更吸引我们的还有案桌上的字画,还有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奖牌,通过这些我们了解到,张金科老师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绘画和武术也有一定的功底和成就,这就更让我们佩服和刮目相看了,原来张金科老师是这么的勤奋、努力并自律,一如张金科老师在《小清河那些老事》中写到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过种种艰辛和困苦,方才得以在困苦中奋发,才得以磨砺,并在困苦中重新认识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心,有一份热情和热爱,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精彩,也正是有一份热情和热爱,小清河畔的农耕博物馆才更像一颗珍珠,在历史的长河里大放异彩,并源远流长的传承和延续下去。

因为这次走访,我因此而认识了张金科老师,但是因为匆匆到访,而后又因为时间关系而匆匆作别,所以与张金科老师也仅仅是一面之缘,直到在文联组织的走进码头的采风活动中,第二次见到张金科老师,才加了好友,也算是正式认识了。张金科老师新书出版的时候,几个相熟的文友曾相约一起去张金科老师的农耕博物馆走一趟,一来是想着再去看一看那些农耕展品,二是想着问张金科老师讨要一本新书,后来因为一场大雨,让我们的行程搁浅,张金科老师的农耕博物馆也因为这场大雨而遭遇了水淹,听张金科老师说,清理积水和淤泥也是花费了很长时间。

直到这次《小清河那些老事》新书发行暨走近小清河文学创作座谈会活动中,我们一行二十几个人如约走进了农耕博物馆,张金科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下午,我们分坐在农耕博物馆内,听张金科老师讲他创办农耕博物馆的初衷,是为了乡村绿色生态振兴与历史传统文化的振兴,也是为了打开一扇绿色生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然后随着梦想的一步步实现,张金科老师开始注重关于小清河乡情乡愁、淳朴民风、传奇故事、与美丽传说的文字创作,他先后出版了《小清河的那些老事》第一、二部,这两部书的出版,让我们和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小清河,了解了小清河岸边的风土人情,了解了许多与小清河有关的历史底蕴和传奇故事,还有许多的美丽传说。

翻阅着这本满是墨香的书,小清河的那些老事,一一展现在眼前,小清河的号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久远的历史记忆里,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小清河的激昂与浑厚,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生活在小清河岸边人们的淳朴民风,书中那些动人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则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小清河岸边的民风民俗,穿过岁月的风烟,我们看到小清河的烽火岁月与历史的变迁,小清河流淌了千百年,小清河岸边的人们生存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小清河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小清河是贯穿了古今留下许多传奇和传说的河,它的历史浑厚值得我们去探究和追寻,它的现在更是以一种全新的魅力吸引和打动我们,小清河,一条美丽的河,一条奔流不息、生生不息、汇流入海的河。

小清河岸边生长的传奇哥,用他的传奇,用他的智慧,用他的文字,让我们走进小清河,认识了小清河,并记住了小清河。

在广饶,有一条小清河,有一位传奇哥,他就是张金科。

作者简介

韩春梅,东营广饶,喜欢文字,喜欢古诗词,喜欢阳光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把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优美的文字。喜欢爬山,跑步,是一个安静内敛的小女人。

稿源:《孙武湖畔》

壹点号草根文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