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吹尽黄沙始到金写在娄底晚报创刊20周年之 [复制链接]

1#

(记者李志平)年7月1日,一个红色的日子,滚烫得绽放激情。盛夏的骄阳点燃了时间最后的冷藏,点燃了纸媒沉落的文字,点燃了老百姓对新闻一睹为快的企盼。这一天,娄底晚报创刊;这一天,省内大多数兄弟城市的晚报也应时而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娄底晚报的发展并不顺风顺水。娄底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商品经济并不高度发达。无疑,娄底晚报生存的土壤不够丰沃,它的气候不够温驯。但是20年来,一出又一出晚辈人肩扛大旗,不辱使命,硬是让晚报生存起来,书写了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发声的原初责任。20年来,中国晚报由于受新媒体冲击,盛衰的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入低处,有的前些年还盛若壮年倏忽便迟暮衰朽,销骨成灰。与娄底晚报同时创建的一些晚报早已退出江湖关门停号,空留一些文字硝烟和扼叹。而娄底晚报硬是以它的坚忍不拔和沉稳弘毅,艰难地生存下来,在全媒体无孔不入深入人心的今天,它为独有的影响穿透社会。它的一大批拥趸正是它顽强生存的不竭营养。

读者是媒体的衣食父母,拥趸是媒体的契约知己。一张报纸尤其是都市类平面媒体,它离不开与读者的共同相约,这种相约必须构建共鸣,必须构建相互的需求服务,必须以彼此的诚意让双方心生温暖。20年来,娄底晚报始终触摸并切合着老百姓的呼吸、体温和脉搏。它随民生跳动,它随民生前进,它随民生跃飞,见证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见证着老百姓的时代情怀。它不颓废,不嘲弄,总是以温馨的面目反映老百姓前进中喜人的变化,它定格的画面是鲜活的,表达着时代的青春与葱茏。

娄底晚报表达民生传递民声不是空乏的,民生与民声的承载由一个又一个坚定的脚步完成,由一次又一次扎实的采访支撑。“百姓身边的故事”“姜矮子观场”“市民直通车”“文明在身边”“教子有方”“凡人义举”“星城夜话”“维权故事”“晚报求真”等栏目都是接地气通民意的新闻品牌,它背后的民生故事与老百姓的新闻需求高度契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百姓情怀。“十大经济人物评选”“台湾美食节”“农副产品博览会”“娄底美丽护士大赛”“娄底市社区文化节”“娄底市乡村文化艺术节”是娄底晚报拓展媒体生存空间,着力服务社会的活动品牌。它的许多活动是开娄底先河的。

“娄底社区文化节”延伸之后的“娄底市乡村文化艺术节”着力培植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丰富了广大农民的乡村文化,并让城里人感受到了乡村人的新时代精神风貌。至年连续二年在娄星广场进行的比赛展演,娄星广场人山人海观众如潮。多年难见的文化盛况,唤起了多年的群众文化记忆,满足了市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如果你到现场观演,看到广场半圆形阶梯状露天演艺场里凝神注目的观众不时露出微笑,不时击掌赞叹,不时高声呐喊。你会自然感叹:乡村文化艺术节正以它独有的魅力丰富着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着娄底文明城市的创建,它是娄底市民鲜活的幸福脸孔和快乐符号。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晚报人奔赴一线冲锋陷阵的身影。老百姓需要对突发事件及时了解,需要对一线现场及时把握。20年来,晚报人总是第一时间向社会传出新闻事实的精准温度和故事脉动。年夏天的特大洪水正淹盖着桥头河蔬菜基地。晚报记者何雄第一时间绕道奔赴洪水现场,用手机记录着洪水所带来的真实的一幕。那被冲走而顷刻沉没的风雨楼消失的一刹那,那上游连续随洪水席卷而来的棺材,那*茫茫波涛中不时跃起的划过人们视线的大鱼,那洪水边缘立堤而看的人们平静而从容的眼光,都被他的手机定格。晚报记者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甚至是守株待兔般的等待新闻的到来。他们冲在新闻一线。医院,及时捕捉病情世态;或驻点派出所,准确报道即时案例。医院或派出所是热点新闻频现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蹲守,他们能捉到新闻活鱼。他们第一时间掌握新闻线索,发掘线索背后的故事。他们蹲守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古老而实用。只是他们的辛酸,外人无从道说。

是的,哪里有故事,哪里就有晚报人及时发放新闻的键盘敲击声;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晚报人抢险历难的骄骄身影;哪里有民情,哪里就有晚报人弘扬正气循循梳理真相的正义之举。

欧阳霞林年进入晚报,是现在在籍的服务晚报最长的记者。有人说,他是一个“侠士”;有人说,他是一个“莽夫”;有人说,他是一个“博客”。但无论怎样的称呼,他是一个恪守职业道德敢于仗义执言的真正记者。很长一段时间,他骑着破烂的摩托游走街头或串访有关单位;他深入网络寻找新闻线索。他的触觉是灵敏的,他能洞察某件新闻背后的真实事故,并能上升到某种高度。他在舆情报道方面很有名,但挨的批评多;他宅心仁厚,但能顶住压力继续大胆执言。他的许多新闻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情结民本关怀和真理逻辑。

朱红专,欧阳霞林的新闻弟子。观察她在办公室电脑前办公的模样,你会觉得她文静:透出一股安琪儿般的婴孩气质。但是无论是采或编,她学到了她师傅的真谛。她新闻敏感极强,总能挖掘到新闻事件背后潜藏的价值,总能以小的视角窥测到宏大的社会内涵和事件演变。她的采访专业而刁钻,她的语气平实而生动。

贺朝新,是上10年的老晚报人。他中庸自重,不温不火。新闻功底非常扎实。多年负责晚报审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一副“老学究”“夫子”派头。他审稿严肃、认真、负责。如果说,晚报能行稳致远,他功不可没。他有着一般年轻人没有的新闻“老*牛”特质。他经常坐火车或中巴车往新化、冷水江、涟源等偏僻山区采访。每年全国晚报评奖,他获奖最多,是赵超构奖的获奖“专业户”。

卢韬,13岁中考,是新化的“状元”。他内敛,沉稳,中规中矩,不冒头,不躁进,文字功力十分扎实,采访功夫十分平实。他行文厚朴,与他性格有互衬之感。晚报要推出厚重内容的大稿子,交给他放心。今年2月,娄星区*员抗击新冠疫情的稿子,采访时间紧迫,他能在短时间里切近关键事实,突出关键人物,得到了娄星区委有关领导好评。11月底,采写娄底市城管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长篇通讯,点多面广,头绪繁杂,他分步推进,各个击破,短时间就完成了上万字稿件,得到了很好反响。

廖洪涛,也是一位上10年的晚报人。他长期从事晚报广告经营工作。他头脑活络,工作敬业。他点子多,善于创新,善于以他们之石变自己之玉。“台湾美食节”“社区文化节”“美丽护士大赛”等许多活动他都参与考察、引进、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些品牌已成为经典。他能主动放大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工作长期处于一种旺盛状态。

刘彪和谭芳是晚报的姊妹花。她俩都是从娄底新闻网引进,两者都美丽大方,气质出众。但所呈现的韵致不同,而洋溢的活力都异曲而同工,无论是形还是质,为晚报的发展业态注入了活力。刘彪是新闻网原主持人,普通话精准,音质清脆悦耳,充满磁性和感染力,她负责晚报的新媒体。她将原生态视频,放入晚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