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0.html荐读:池氏文化精粹辑要(年9月30日收录)
池氏网推荐语: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自诩为摄影师的年代,很多人以为摄影师这个职业变得很普通了;
其实未必!一个真正的摄影师像真正的诗人或真正的画家那样罕见。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能够踏入摄影行业,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还进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那是一个了不起的荣誉和对一生摄影作品的肯定。
延伸阅读:
1.池氏名人:摄影家池仙照拍摄第四套人民币井冈山主峰照片的故事
2.人物
中国摄影家、黑龙江高级编辑:池文学
3.池氏文化
新华社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摄影家协会会员池兴旭作品介绍
4.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池云华及作品欣赏
今天推介来自安徽合肥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池昌银宗亲。
池昌银(右)在非洲大草原
岁月静好不改初心
——记摄影家池昌银
01
—
池昌银介绍
池昌银:男,生于年5月18日,安徽合肥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委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五洲光影共徘徊》摄影集一套、《满池荷叶满池香》诗文集一本。待出版《灵鸟世界》摄影集一套、《满池荷叶满池香》诗文集续一本。为摄影,国内曾跑遍*、西藏等一百多个城市和地区;国外曾到过非洲——肯尼亚、纳米比亚;亚洲——土耳其;美洲——美国;大洋洲——新西兰;欧洲——瑞士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出版《五洲光影共徘徊》摄影集,还专门拍摄了以长江、长城、*山、*河为主题的中华*照片。曾随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内办过影展,作品《晒秋》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收藏。已有一两万张照片,其中鸟类照片余张。
02
—
岁月静好不改初心
○一张报纸,一份情怀,和爱人一起,静静品味。
一位70岁老人,年轻时爱看《合肥晚报》,后来积极向报纸投稿,直到退休后依然不改初心。他与《合肥晚报》这段朋友情缘延续了几十年,被人们传为佳话。
与“合晚”结缘
池昌银原来在合肥叉车厂工作。他一直有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只能经常借报纸看,或站在报刊书摊看。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工作原因,池昌银经常出差。“在厂里有报纸看,可是出门在外,为了化解旅途寂寞,我就买一份当天的《合肥晚报》带上车。最喜欢看的是合肥新闻。”此外,他还动了学习摄影的念头,于是买了自己的第一部照相机——凤凰。为了提高摄影技术,他虚心向合肥摄影高手学习,并通过他们结识了《合肥晚报》的徐闻季、郑成功等摄影记者,还经常上门请教。“有一次,在稻香楼旁边拍雨花塘的一条船,可是照片冲印出来,却雾蒙蒙的看不见船。于是请教了郑成功,他说是拍摄时间太早了,天气的原因。”池昌银恍然大悟,连午饭都没吃,手里抓个馒头又赶往雨花塘。正是因为《合肥晚报》摄影记者的悉心指教,使得池昌银的摄影技术提高很快。有一幅摄影作品,池昌银直到今天记忆犹新。那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西北出差,路过敦煌。回到合肥后,他挑选了一张照片,配上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投稿给《合肥晚报》。“照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拍下了近景的自己、中景的树、远景的鸣沙山。摄影作品标题是《孤独》。诗的内容是:一座沙山一棵树,身在其中好孤独,茫茫沙海无边际,悠悠岁月人生路。”池昌银说,作品发表在副刊版面上,后来收到稿费时好高兴!从那以后,池昌银更是成为《合肥晚报》忠实的读者,编辑也爱向他约稿。
为摄影痴狂
上世纪90年代末,池昌银退休后,一位朋友邀请他出国工作。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池昌银的镜头中充满了约旦、阿联酋等国家的异域情调。“发表在《合肥晚报》上的照片有20多幅,每幅照片都配有一段文字。最有意思的是拍摄了一位中国新娘在约旦的婚礼。”回国后,池昌银又开始了自主创业,并一直干到现在。工作之余,60多岁的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影友结伴前往肯尼亚大草原,历时半个月时间,拍摄非洲原野的大象、狮子等野生动物。后来,池昌银的足迹遍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镜头里留下了一个个时光印记。他把自己的海外摄影精品,收录在《五洲光影共徘徊——池昌银摄影集》中。“没想到,我一个老头子还能实现出书的梦想……”一生痴迷摄影、写作的池昌银感慨万千。年10月25日,第21届合肥报业读者节在杏花公园举办,池昌银以《合肥晚报》老读者、老作者的身份,在现场签售自己的摄影集和另一本新书《满池荷叶满池香——池昌银诗文集》,并向合晚小记者赠书。近年来,每逢《合肥晚报》组织市民摄影采风活动,池昌银总是带上早已更新换代的摄影装备热情参与。他与年轻一代的摄影记者一起,并肩记录合肥的发展变化,并在主题摄影大赛中屡屡获奖。数十年世事变化,不变的是池昌银对《合肥晚报》的情有独钟。直到今天,他依然爱看《合肥晚报》,并自费订阅了一份。在《合肥晚报》纪念创刊60周年之际,他满怀深情地寄语:“感谢《合肥晚报》提供了学习阶梯,我边读、边学、边投稿,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只要耳不聋眼不花,坚持天天读。我决心看一辈子《合肥晚报》。”
□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记者袁兵/文牛国梁/图
○在合肥报业读者节上,池昌银携作品与读者互动。
○池昌银在非洲拍摄,作品陆续刊登在合肥晚报上。
○发行人员按时投递的合肥晚报,成了池昌银每天的一份期待。
○白纸铅字,镌刻永恒。
曾经的文稿历经时间的洗礼,在池昌银心中化为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来自:年03月25日合肥在线
03
—
因为有爱,无限风光在路上
——赏池昌银先生《五洲光影共徘徊》摄影集有感
一遍遍欣赏池昌银先生的这本《五洲光影共徘徊》摄影集,一次次深受震撼、感动,却因为我一直是个摄影的门外汉,不敢妄加评论,迟迟未曾落笔。但每次欣赏后,又禁不住觉得这本摄影集让我受益良多,得要写点什么。
这本摄影集分为六个部分,除了别具特色的五洲光影各自独立成篇,还有各种可爱生动的鸟类作品,是池先生近三十多年行摄国内外的精彩收藏。从亚洲,到非洲、欧洲,再到美洲、大洋洲,“人生就像旅途,怀着理想起步”(池先生给我的签名赠言)。因为有爱,无限风光在路上。文如其人,影也如其人。无论是自然风光大片,还是花鸟虫鱼小景,抑或人文纪实采风,池先生的摄影,都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景画面,更为我们诠释了真善美的生命内涵,从而产生震撼心灵的艺术感染力。
意境,是一部好作品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文学、书法、绘画如此,摄影更是如此。好的摄影作品必须情景交融,将技术和艺术完美统一,形神兼备,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引发心灵的强烈共鸣。池先生的摄影,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全部热爱和欣赏,对生命的所有敬畏和感悟,很好地融入到每一幅客观的现实作品中。他的作品或雄浑壮观,意境开阔豁达;或恬美温雅,悠然自在;或阳光亲切,灵动清新;或幽静深远,纯净自然。不仅风格多变,而且色彩和谐,构图精准,主题鲜明,体现了池先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人文修养。
比如非洲篇《东非角马》组图,秋冬季节,广袤的原野上,大片的草已经枯*,一大群迁徙的东非角马,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又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霎时间,河堤岸,尘烟四起。此组图,不仅画面色彩明亮,气势磅礴,而且非常精彩地体现了角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积极生命追求精神。正如池先生的小诗所言:“莫道生涯都苦艰,纵横千里亦非凡。大河天险何足惧?踏碎浪涛只向前!”
而他的非洲土著人系列组图,更让人深受感染。蓝天白云下的土著人,放牧,或是载歌载舞,黝黑如铁的皮肤,洁白似银的牙齿,绽放出一朵朵灿然的笑容,彰显了一种原始奔放的自由,一种纯粹简单的快乐。但这似乎仅是一种铺垫,当我翻看到土著人低矮的简陋不堪的泥巴房子,童真的孩子因为对食物的迫切需求,竟然不顾脸上布满了苍蝇而吃得津津有味时,我的心,震撼之余,如被钢刀搅了一下,又非常疼痛。池先生,作为一位善良有社会责任心的摄影家,他用镜头说话,画面前后强烈对比,无声再现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却又分明在呼唤我们要珍惜粮食,节俭资源,要关爱那些还挣扎在饥饿边缘的苦难人们。这一组饱含悲悯情怀的摄影作品,让我对池先生从心底感佩敬重。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正是池先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又有一颗善于收藏美的慧心,才有这么多意蕴丰富的好摄影作品奉献给读者。他的这本摄影集本着一颗广博仁爱之心,不仅再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瞬间,还表达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传扬了生命的真善美。欣赏池先生的自然风光片,会美得让你失语。欧洲篇《天眼》远处云层雪山,光影会聚,近处喷泉树木,海浪金花,小舟人物,真活似一只巨大的天眼俯瞰大地。画面空间,跨度广阔深远,却层次分明,上面雄浑,下面静美,有机结合,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美感。美洲篇《美洲的清晨》,晨雾,木桥,朝阳,一切那么清新自然。亚洲篇《世界屋脊》群山披雪,连绵起伏,纯净宽旷。《雪山雄鹰》“一朝振起凌云翅,万仞雪山也低头“(池先生诗语),蓝天纯澈,白云翻滚,雪山若隐若现,雄鹰展翅翱翔,美得惊心动魄,又再现一种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的鹰之精神。《夕阳驼铃》则表现沙漠之舟骆驼的大美。夕阳如金,驼铃声声,这一队沙脊上的驼队,是画面意境深远的灵*,似从远古的丝绸之路而来,又似追寻生命的时光而去。整幅作品光影交错,明暗分割,线条交融,堪称绝美。《*山日出,云海,雾凇,雪景》将你带入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光影美到让你窒息同时,不由得心中要感叹”*山归来不看岳“。而当你看到《古徽州的秋》,你会觉得生活就是一幅最美的图画,如此宁静温馨。《大美元阳》《彩妆》《放学归来》《寂静的梯田》,则将梯田的不同时期的至美,展现在你眼前,让你赏心悦目,沉醉不已。《瑞士众生相》组图,不管是骑车的烂漫孩童,逗狗的雪地老人,还是街头把玩相机的老摄影发烧友,或亲密情侣,无不表情丰富,动作自然。其实,远不止这一组图抓拍得好,池先生的人物摄影,从人物服饰色彩,到表情动作,都抓拍得非常精准,而且很契合周围环境。《耕作》《洋娃娃》《烟火人生》《陕北风情》等,让你感受老人的岁月沧桑,孩童的纯真无暇,艺人的浓墨重彩。中外城乡,地域不同,人物的皮肤颜色和服饰装扮也不同,但都那么鲜活,生动,与自然如此和谐统一。形形色色,多姿多彩,这就是最真切的生活百相。池先生的鸟类图,千姿百态,但每一个特写的镜头,都那么传神,像是一篇文章的细节描写到精彩处,呼之欲出。《缠绵》两只白鹤在枯树枝头,眼睛看着对方,嘴巴紧紧相触一起,好似情人热吻。《慈母》组图收藏了各种母鸟哺育雏鸟的瞬间,温情无限。无论是《成双成对》、《轻声细语》,还是《形影单只》、《水上舞者》、《绿叶中的精灵》,这些鸟儿,都是风情万种,灵动自然,趣味横生。在我的记忆里,觉得鸟是最难拍摄的主体,你稍一靠近,它就警觉地飞了。真不知道池先生这些神态各异的鸟儿是如何拍摄到的,他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守候和细心的观察,才能掌握鸟的习性,抓住这精美的瞬间?后来,我在池先生的散文《为你痴狂》里读到“为了拍鸟,年近七十的我白天可以不吃饭,晚上可以少睡觉,夜半三更爬起来跑几十里路到深山老林里找鸟。”“为了护鸟,我耗费不少心血,拍摄六七千张照片,写了数十首护鸟诗,我将它们发表在报刊上、网络上,希望燃起大家爱鸟护鸟的热情。”我不禁为池先生这种爱鸟护鸟的强烈环保精神而深深感动。拒绝杀戮,爱鸟,从你我做起。摄影是一项最辛苦的活,但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就像池先生在他的诗中写到:“不管山高路险,不分黑夜天亮,起早贪黑,风餐露宿,但只要拍到好照片,留住精彩瞬间,为子孙后代备下宝贵的精神食粮,就感到无限自豪,无比荣光。”这是池先生最美的人生理想,也是崇高的人生追求。可亲可敬的池先生,不仅懂得发现美,欣赏美,收藏美,还积极分享美,传播爱,传递善。欣赏他的摄影集,犹如让心灵作一次美好的远行,一路行走,一路阳光,会让你收获暖暖的感动。感恩池先生的悉心珍藏和真诚分享!
赞赏
精彩由您续写: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