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周动态空间规划042905 [复制链接]

1#

本期导读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第一课: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有何进展?

◇广东率先建成自然资源全媒体平台,获人民日报等媒体大咖点赞!

◇双评价: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与基础

◇乡镇应成为乡村规划管控的主体平台

◇复旦国土空间规划论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探讨

◇重磅!湖南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文件出炉

◇浙江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应具有城乡规划甲级和土规乙级

◇从“多规合一”到空间规划——淮南市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

一、*策导向

(一)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第一课: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有何进展?

4月30日上午,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规划公开课”(第一课)在广州成功举办。厅国土空间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在公开课前介绍了国家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策、文件、规程的制订情况,通报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展,强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的重要举措,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论述,不等不靠,尽快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一是抓紧起草工作方案。研究工作组织架构、提早落实工作经费、组织工作队伍。

二是尽快收集整理基础数据。要广泛收集国土调查、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林业、农业、生态保护、地质环境、海洋、气象等多个部门和行业的相关数据,并做好整合分析。

三是做好现有空间性规划的总结评估。充分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成果,研判现有空间性规划的成效与不足,研究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对于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各市县要结合自身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四是启动前期基础研究。积极对接“三调”成果,摸清规划底数;开展市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评估调整等等。

据了解,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今年以来,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和基础研究:

一是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二是制订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三是初步建立了规划编制技术团队。四是推进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如多轮多部门的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完成省级规划“双评价”的试评价工作;初步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基础性专题研究。

(二)广东率先建成自然资源全媒体平台,获人民日报等媒体大咖点赞!

年4月26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全媒体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南方日报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大咖级专家的高层次评审验收。项目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认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全媒体平台作为*府部门的宣传管理平台,具有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等亮点,对同行单位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社长刘磊等专家认为,该平台有望成为广东省直*府部门的首个全媒体平台,而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周星社长也认为,该项目是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建成的首个全媒体平台。

该项目建设采用“七个一体化”思路,实现数据一体化、流程一体化、渠道一体化、时空一体化、监测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和宣策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宣传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思路。

二、学术研讨

(一)双评价: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与基础1

双评价的概念演变

*策背景: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年4月,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会议提到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年3月,两会会议提到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自此,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依据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条件,双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构建

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流程

技术演变:双评价的技术规程从以往的各部门专业评价到由发改委等十三部委发布的并联交错式评价,进一步演变为当前的串联递进的关系。评价方法历经了从单要素向多要素系统综合评价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全域要素功能转变等阶段。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更加侧重于资源环境本底的挖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原值的评价测算。双评价的作用也从总量调控到空间约束与指引转变。

2双评价的技术流程

评价层级与深度:双评价工作涉及全国、省级(区域)和市县三个尺度层级,包含陆域和海域两大空间载体。

双评价的评价层级与评价单元大小

评价流程:一是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二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三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四是陆海统筹。

双评价技术流程

3双评价的产出应用

一先画棋盘与后落棋子。将生态极重要区作为优化调整的基本依据,评估和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适宜区是城镇用地布局的优选区,不适宜区是城镇用地布局的避让区;农业开发的潜力空间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增补的备选区。

二特征描摹与功能引导。通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描述和评价要素的空间特征,对区域资源空间格局进行刻画,对未来主体功能进行引导。

三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在指南要求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将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识别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冲突和风险;引入更多相关分析为开发格局优化、生态修复区域识别等提供初期索引。

4双评价的青岛实践

青岛市双评价工作成果被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确定为全国试评价案例,从标准体系、数据来源、信息平台介绍双评价工作的数据基础,利用双评价指南试评价结果与现状对比情况,根据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对双评价工作的要求,尝试提出双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两个基础支撑设想:

一是引导空间格局和指导控制线划定,将“双评价”成果及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以各类型适宜性程度为参考,划定或优化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

二是通过不同指向的承载力评价为规划编制的目标和指标制定提供依据,确定城市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极限容量值,作为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耕地保有量、开发强度等指标设定的依据。最终将底线思维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五级三类”制度体系,实现三区三线与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无缝对接。

(二)乡镇应成为乡村规划管控的主体平台

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应该继续弱化还是逐步强化乡镇的统筹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将县级*府作为统筹乡村规划建设的主体,要求年完成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从既有法规和规程来看,如住建部年颁布的《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及年以来开展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试点,亦将县级作为统筹乡村规划建设的平台。乡镇一级被定位为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实施主体,这符合现行财*和土地等相关制度。实际操作中,县级*府是否有能力实现从县到村的直接管控呢?现实看来并不乐观。

受工作经费的限制,县级规划无法完成“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的村庄调查工作。受委托主体的制约,县域村庄规划更多体现自上而下的管控要求,难以响应农村基层的发展意愿。过去三十年,国家将建设重点放在城市,建构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但乡村规划体系欠账较多。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策导向下,亟待完善乡村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管理工具。乡镇作为县村之间的中间层级,向上可以承接县级规划管控要求,向下可以衔接农村基层意愿,理应成为乡村规划管控的主体平台。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应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