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名外交官从合肥这里走出 [复制链接]

1#
今年3月,戴庆利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哈马国特命全权大使,这是从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走出的第三位驻外大使。而作为地方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外交部员工定点招录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已为国家输送了近60名外交官……的确,自年成立以来,学院认真贯彻*的教育方针,以*建工作为引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荣获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组织”、省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称号;年,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总支(后升格为*委)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身正为范*建融入教学管理之中


  “年,田林、杨世俊、胡张良、方遒;年,魏文修、余勇、*刚;年,邱元兴、崔春、檀结来、陈延*、唐蓉蓉、王邦富……年,卢巢、杨志伦、唐福建、陈青杰;年,王昂。”在安徽大学外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采访,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份《年至年考取外交部情况一览表》。面对这样一串名字,我们感到惊叹。“这只是我们学院自年以来为国家输送外交人员的一个部分。”院长詹全旺告诉我们。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学校方面来说,关键是师傅如何领进门。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教师队伍。”据詹全旺介绍,作为安徽大学最早成立的一批院系,学院始终牢记为*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全院教职员工的思想*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委的全面领导与监督保证作用,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治和组织保证。为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教师*员的思想*治素质,学院*委根据形势和任务,确定重点学习内容,制定计划,分专题组织学习和讨论,使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院*委坚持民主办学、开门办学的方针,深入调查研究,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凡是有利于改进工作的,均认真采纳。“没想到院领导对群众意见这样认真对待,这使得我们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增强了自己建设好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位青年教师*员在参加*组织活动后的感言。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学院以教师队伍为“主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这当中,老师们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好评。比如,有的老师讲授《听力》,坚持每天进行3小时以上的听力训练,坚持选择没有参考文本的听力材料给学生们做练习,所有的文本都由自己听出来,再与学生们一起进行校对;再比如,学院开展了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术专题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为大家创造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学术氛围。

由于学院*委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持续用力,锲而不舍,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优秀教师层出不穷。比如,全省优秀教师周方珠教授患有先天性腰椎骨裂症,犯起病来,连坐都不能坐,只能趴在床上备课、看书、改作业,可他却不愿因此耽误课程,多次带病走上讲台;全国“模范教师”、副院长宁健康多年如一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使得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保持很高的通过率,级通过率更是达到四级%、八级81.3%的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国外语院系中名列前茅;全省“师德标兵”朱跃教授让家人给来自山区的贫困学生织毛衣毛裤,自己还常常亲自下厨,为贫困学生烧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学院教师中已有9人13次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荣誉称号。

学院杰出校友戴庆利

创新课程培养新时期复合型人才当然,学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院*委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知识灌输、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三项基础工程,打造新型复合型人才。“在遵循个人素质发展规律的同时,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元思维方式和良好专业素养的培养。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都能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外事、外贸、翻译等工作的业务能力。”詹全旺说。詹全旺特地和我们说到了学院开设的“中国系列”课程。该课程立足中国文化与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如宋筱蓉老师开设的《中国文化概览(英文)》课程已成为安徽省“思*示范课程”。据了解,这门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谙熟中国传统文化,还要精通英语。但同学们都说,“宋老师上课形式多样,从不照本宣科,课余时间还带领大家去参观省博物馆,实地体验文物的翻译工作。”这门课程的考查方式也很独特,通过举办“水煮传奇——中国风”英文演绎中国经典大赛,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创新精神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领悟程度进行考查。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积极引导学生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外观点碰撞中,深刻思考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因此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而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上,学院采用的是“3+1”进阶式培养模式。也就是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将实践体验贯穿始终。据学院工作人员介绍,学院对新生进行专业基础和通识能力培养,这是第一和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学院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意愿,在不同专业进行学习和体验,自主选择职业发展方向。而学院结合外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三类专业方向的选择,包括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发展方向。在第三阶段,则是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强化训练。同时,学院开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专业实践”“校外实践基地”和“国际交流渠道”四个课堂,将专业实践体验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培养外,学院*委对各*支部的组织发展工作十分重视,在发展新*员时,更是把发展学生*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院从一年级抓起,入学教育时就对学生进行*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组织靠拢。据了解,级新生17人中,入学第一学期就有近一半的同学递交了入*申请书。在组织发展工作中,学院*委按照《*员发展细则》,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发展新*员,确保*员发展质量。学院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的同学大多是*员,被录取为外交部公务员的学生中,*员也占了绝大多数。

学院学生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佳绩

继往开来孕育生生不息人文精神


  “一所好大学,重要的在于其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这是校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哈马国特命全权大使戴庆利在校友回访中所说的话。而已被确定为外交部00年定向培养人选的毕业生汪家鸣也这样说,“在这里,我充分感受到了一流专业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巨大作用。我逐渐地体会到了人文学科的魅力,懂得了在不断地探寻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的确,已经走过60多年的外语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据了解,近5年来,学院的英语专四、专八平均一次通过率分别为96.61%、88.7%,比肩院校同类专业水平。近3年来,学院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文化竞赛奖项共计人次,其中,“外研社·国才杯”“外教社杯”“华澳杯”等专业性英语类竞赛每年都有学生摘金夺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学院走出的优秀学子们,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迄今,学院近60名毕业生被外交部录用,诸多毕业生已走上各行各业的重要岗位。彭树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方遒、胡章良任驻外大使,倪四义任新华社总编办公室副主任,吴嘉任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经济发展官,霍建强任新西兰议会议员……”学院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近年来,学院*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建设,成果丰硕。英语专业分别于、、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立项。是安徽省内公办高校中语种最为丰富的学院。而从年开始,学院就成为地方院校中唯一的外交部员工定点招录单位。

院举办外交部考录宣讲师生座谈会

最新发布

刚刚!合肥知名景区重要通知!

安徽拟增加婚假,延长产假!每年10天育儿假!

最新消息!事关合肥宜家!

教授捐1亿元奖励:我和家人花是浪费

王伟程堂义/文来源:合肥晚报合肥报业发现融媒体工作室编辑:楠

点亮小花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