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版本馆里与182位先人相会笔墨刀锋绘就浙江精神图谱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泱泱浙江潮,济济风流客。

提到浙江的历史文化名人,你能说出多少?

勾践、钱镠、陆游、徐渭、鲁迅、钱学森……远远不止。

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千古风流——浙江历史文化名人展”请出了位“新老”浙江人,他们共聚一堂,串联起浙江几千年俊采星驰、人文荟萃的精神图谱。这些浙江人的故事或许耳熟能详,或许并非广为人知,但他们都为浙江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特别的浙江史由72位浙江画家共同绘制而成,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为这些浙江历史文化名人画像,而每一位名人都用自己的生命历程为一段浙江历史定格。

千古风流——浙江历史文化名人展(林作祯摄)

1

展览从大禹开篇,这位治洪水、定九州的夏朝开国君王,死后葬于会稽山,即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内。

有关禹的传说家喻户晓,但“千古风流”展中的大禹,你一定没有“见过”。

我们常见的大禹像,或身穿冕服如后代帝王一般,或手握耒耜(lěisì),顶天立地,一派王者气象。

而走进展厅,面前的这位大禹衣衫简陋,身背斗笠,身子微微前倾,赤脚踩在大地上,右手握一柄耒耜,左手抬起回身眺望,面带忧思,留给后来人一个忙碌的背影。

这是劳动者,大禹。

创作中的《大禹》(吴宪生供图)

这幅大禹像出自“50后”吴宪生之手,他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新浙派人物画”第二代中坚人物。

“创作远古的人只能靠想象。”吴宪生在创作之前,找到一些有关大禹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连环画、插图等等,但都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固定形象。

“虽然传说大禹力大无比、像神一样,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以我在最后造型的时候,选择从人本身的角度去塑造他,还原他作为一个人的英雄形象。”

在吴宪生眼中,大禹用各种手段去治水、造福人民,那么他一定时时刻刻亲临在治水的第一线,一个劳动中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

形象的具体细节如何设计呢?吴宪生想到,在那个远古的年代,拿几块麻布简单地披在身上就算是衣服了,那时洪水泛滥、天气多雨,于是大禹背上斗笠,手持耒耜,那是神农发明的耕种工具,但大禹也拿它作为治水的工具。

“他一手抬起,遥望远方,意思是说:看看这个水啊,应该往哪里疏导比较好,要采取什么措施?”所以大禹的眼神中,流露着关切与思虑。

对于大禹,一百个人可以想象一百个样子,吴宪生画的就是他心中的大禹。这个大禹身形偏瘦,常年在治水一线劳作,他肌肉分明,还带着一份朴实与智慧。

这是属于劳动人民的威风。

2

在吴宪生创作大禹像的时候,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70后”教授盛天晔在同时研究两位历史名人的生平和形象。一位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一位是翻译了《几何原本》的清代数学家李善兰。

也许,大部分人对“李善兰”的名字感到陌生。李善兰是浙江海宁人,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他提出的自然数幂求和公式(现称)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

盛天晔在创作之前对李善兰也不了解,他查阅了各种资料,又去了海宁的李善兰公园,逐渐走近了这位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可贵的是,李善兰流传下来一张头像照片,于是盛天晔借用这个形象把它变成了全身的立像,背景则是《几何原本》里的内容,直观地告诉观众他的贡献。

“当时,数学对中国人来说是相对陌生的领域,他把很经典的理论翻译成中文,在数学界建树特别大,影响了后续中国数学的发展。”

除了李善兰,浙江历史上还涌现出许多在*治、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十分卓越的名人,他们或许没有脍炙人口的风云往事,但其功业不可磨灭。

展览现场(林作祯摄)

如果说李善兰的形象有所参考还算容易,那么为孙权画像可是经历了一番波折。

最开始,盛天晔直接参考了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形象。“《历代帝王图》应该是历史上最可信的孙权形象。”

但评审专家要求人物形象不能太典型化、图像化,盛天晔重新画了一幅相对接近现实生活的孙权。

现实中的孙权什么样?

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孙权的图像只有在古版本里找到一些线刻,要么就是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三国志》中有大概几百字关于孙权较为可信的形象描述,《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就比较情绪化。在服饰方面,盛天晔参考了历代服饰图,包括沈从文先生写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为遥远年代的历史人物画像,难度主要在于还原真实性和表现艺术性的平衡。一方面,要尽力去呈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而另一方面,也要有艺术创造的元素体现在创作之中,二者不能相违背。这需要画家对历史人物独特的理解。

盛天晔决定画一个年轻的孙权。

“他个性最强的时候应该是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时——到底要不要联刘抗曹?张昭这些人都在反对,结果他火了,直接拔了一把佩剑出来,把桌子角砍了一块。”在盛天晔的想象中,这是一位性格刚烈的青年,“相对年轻、相对冲动、相对热血、相对理想化的人”。

于是,一位身穿冕服、有着浙江人的秀气、又具有青年气的孙权在盛天晔笔下出现了。

3

参与名人画像的作者中有一位“85后”的青年版画家,那就是已经是二级美术师的周蕴智,这次她完成了一套以《辛亥群英》为主题的水印版画作品。

从这次创作项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明清之前的历史名人大多是以中国画进行表现的,而近现代以后的人物形象则都采用水印版画的形式,水印版画在中国传统艺术技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将近年的历史传承独具艺术魅力和视觉诗意。

在周蕴智创作的这组“辛亥群英”组画中包含了八位浙籍人士:蔡元培(绍兴)、陈其美(湖州)、褚辅成(嘉兴)、章太炎(杭州)、徐锡麟(绍兴)、秋瑾(绍兴)、陶成章(绍兴)和吕公望(金华)。

“辛亥群英”展厅图(林作祯摄)

大多数人以为这些人物的影像资料会多一些,创作起来会不会也容易一些?

不然。

“因为大家对这些中国近现代人物实在是太熟悉了,而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亦然形成了固有的超越形象本身的精神性的象征,这样反而增加了创作的难度,更考验创作者对这些人物精、气、神的表现。”周蕴智说。

当然肖似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周蕴智更要追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创作的时候更要考虑作品的构图、造型语言、黑白分布、甚至是色彩的选择,这些都是凸显人物气节与性格的关键所在。

一开始,考虑到蔡元培在大家心目中的认知度以及与创作者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与情感,周蕴智选择从蔡元培入手,尝试着采用当代数字技术与传统的水印版画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最终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她将大家心目中的蔡元培形象呈现出来,不仅是肖似,更是神似。

有了之前积累的经验,周蕴智确定了这种跨媒介、跨领域的创作方式,在之后的几张创作中进一步融入了个人对于这些人物的理解与感受。

我们可以看到,徐锡麟的刚烈、秋瑾的柔中带刚、陈其美的儒雅,在周蕴智的一刀一琢之间将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厅现场(林作祯摄)

从先秦到现当代,百余位浙江历史文化名人在当今画家的笔墨与刀锋下一点点显影,他们代代传承,接续起属于浙江的精神文化图谱。

展览所展现的人物以具有开创性贡献和产生深远历史影响为主要遴选标准,单元划分、人物排列以史为纲,兼列客浙人物,并选入部分群体,分为融合共生(先秦至宋)、承古萌新(元至清前期)、砥砺奋进(近现代至当代)、寓浙名贤、文献传家(藏书家)五个单元。每位历史人物以画像、小传、版本信息为基本陈列单位,生动传神,确然有据。

(原标题《在版本馆里与位先人相会笔墨刀锋绘就浙江精神图谱》,编辑任征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