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火爆背后弊端丛生 五大乱象凸显泡沫
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呈现燎原之势。截至2011年,文化部共命名了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不过,调查获悉,虽然部分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 助推器 ,但火爆背后,弊端丛生令人忧虑。
乱象一:盲目一哄而上
翻阅各地的发展规划,文化园区建设一哄而上的风险初现: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产业园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教授做过概算,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10个城市,这四五年时间就建了300多个文化园。
现在很多县的积极性也很大,都要搞文化主题园区,但是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人气产业,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才能发展。 陕西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王凤翱说, 县里为什么发展文化产业热情很高?他们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概念、规律认识不足,就带有盲目性。
地方*府总害怕产业兴起时抓不住,而导致出局。 西安交大文创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晓宁教授分析说,各地热衷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原因有二,除了害怕 出局 之外,也与城市建设有关。 所有城市在扩张过程中都有一个由头,新兴的文化产业正好是新的招牌。
邵培仁认为,全国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这一方面说明各地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府过于重视有形的园区建设,可能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大都是 撮合型 的,缺少资源整合和产业链的形成,普遍存在产业集聚度低的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建设文化产业园过程中 硬件思维 明显,往往先把园区建起来,再去进行招商,把钱都花在了硬件上,缺少对产业和文化内涵的规划和提升。
乱象二 空壳化 地产化
获悉,一些园区建好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来一些文化企业,但这些企业并无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也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链条,园区也与一般的写字楼没多大区别,一些园区的收入也只是靠收取的房租来维持运转。
北京国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家峰坦言,现在不少文化产业园区都是比较初级的,一方面园区内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链,同时,园区为企业能提供的都是物业服务,只扮演房东作用,距离成熟的文化园区还很远。 文化产业园区不能只当 房东加物业 ,但是要建立产业平台还需要摸索。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晓宁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与地方*府习惯于通过园区模式来发展文化产业有关,其动力是经营城市和土地增值,但这样做的隐患很大,容易出现文化园区 地产化 、 空壳化 问题。
他举例说,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通过 文化+地产+旅游 的模式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的确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土地的增值,但从文化园区的角度看,它虽然吸引了1500多家企业,却还缺少真正的文化产业集聚。
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会变成一些地方发展房地产的卖点,此类园区缺少文化内涵,盈利模式也比较模糊。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说,当前文化产业园区最缺的还是文化创意和产业集聚,其特点就是运用无形的头脑思维,点石成金,低耗低碳,占有大量土地建设文化园区的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