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闵行,是一片平凡而神奇的土地。在我的记忆中,大江南北,纵横千里,能像她这样,在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中,印下那么多深刻的足迹,实属罕见。今年年初,我重新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寻找那些不平凡的足迹。
那列绿皮客车
年,当我还是少年时,就有过一次靠近毛泽东足迹的经历。
那年春,我住在虹桥路弄,医院。医院南,有一条秘密铁路,从徐家汇站叉出,向西直达虹桥机场。这条铁路很少有火车通过,铁轨永远锈迹斑斑,踩着铁轨去上学,鞋底上就会沾满铁锈。
这天,医院楼上看到,顾家花园前的铁轨上,赫然卧着一列绿色客车。我下楼去看,刚爬上篱笆,一个汉子就在篱笆墙外斥道:你这小孩想干什么?还不快下去!
我吓得像段烂木头那样摔下来。重新回到楼上,竟发现许多*人站在篱笆墙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显然都在保卫那列客车。我想,是谁来了?难道是毛主席吗?
一个12岁的少年,居然猜得没错,那列火车真的是毛泽东专列!
我这次重走家乡路,才知道毛泽东专列开到上海,留下了哪些更富深意的足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曾把目光投向闵行。
那是新中国困难时期,但闵行的车间里,沸腾的流水线从没冷却过。上海电机箭厂继世界第一台一万二千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研制成功后,年又制成十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双水内冷”的巨大成功,使闵行成为中国制造业引领者。
秘密铁道上的毛泽东专列驶离不久,报纸上就公布:毛主席与上海电机厂工人共庆“五一”。
从延安到北京,毛泽东的手一次次伸向工人农民。这次在闵行,他又跟许多工人握了手。其中有位师傅叫朱恒,他和毛主席握手的细节传得最是久远。
毛主席与劳动模范朱恒握手。上海电机厂提供
说的是“五一”那天,朱恒作为工人代表上台发言,发言处就离毛主席不远。他是“智多星”——工人中的革新能手。毛泽东说过一句话——“卑贱者最聪明”,他最欣赏的就是朱恒这样的草根英雄。毛主席看他发言,听他发言,朱恒站在话筒前激动得要命,没讲几句,就已热泪横流。因为哽咽,他稿子念不下去了,便干脆离开讲台,走到毛主席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毛主席讲究礼仪,见朱师傅向他鞠躬,便也站起来。朱师傅呢,见毛主席起身受礼,感动万分,又深深鞠了两躬……会后,他还跟毛主席握了手。
这一切,都在朱师傅人生中留下了巨大印记。他一直跟人说,毛主席的手又软又暖,一边握手一边开心地朝他笑。后来,大家就抢着跟他握手,他那只手一直是热乎乎的。
之后,朱师傅还对这只“手”专门写了一首小诗一一
毛主席与我握过手,
我手变成万能手,
天大困难到我手,
乖乖跪下举双手。
……
这是毛泽东留在我们家乡的一道温暖足迹。在那个时代里,它以一抹略带神秘的色彩,留给我们这代少年一种特殊的记忆。
“朝阳”两聆教诲
电机厂朋友知道我在“重走家乡路”,也帮我梳理厂史。他们跟我说的最多的,是关于汪耕的故事。
汪耕,中科院院士,今年92岁。朋友说,中科院那么多院士,汪耕是上海唯一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他是交大电机系49届学生,有留苏经历,进电机厂后,从设计员、设计组长,一直做到副厂长。他也是上海唯一健在的、当面聆听过毛主席教诲的中科院院士。
六十二年前,毛泽东第二次访苏。那天,他来到莫斯科大学礼堂跟中国留苏学生代表见面。一段著名的演讲,就在这天诞生——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汪耕这时就在现场。他当时30岁,是受组织委派,到莫斯科电工研究院来考察学习的。这一刻——年11月17日下午6时,成了他的难忘一刻。
年“五一”节,汪耕在上海电机厂再次见到毛泽东,这时情况已大不一样了——他带领团队,做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一万二千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二是年,十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又在他们手里诞生。
能不能制成“双水内冷”,中国人的国际地位是不一样的。汪耕回忆道,没做成“双水内冷”时,苏联人对他们冷淡得很,见了面也不与他们交流;做成“双水内冷”后,苏联人热情邀请他们出席专业会议,苏联院士还表示热烈祝贺,把他们的成就列入会议文集。
这是一位老知识分子的记忆中的中国足迹。汪耕团队的世界级成就,使毛泽东振奋不已。他亲赴闵行与他们同庆“五一”,正是向世界表明: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火箭以及信件
这次重走家乡路,之所以能探寻到许多历史足迹,是因为我遇见了一群30年前的学生。他们都在闵行“四大金刚”(四大厂)工作,有的还当上了人事部长、宣传部长,直至公司总裁。那些天,他们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家乡,倒是学生们给老师上了一课。
他们问,彭老师,闵行得到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