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它们断档40多年,杭州富阳找回
TUhjnbcbe - 2023/3/27 19:56: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晟通讯员李潇鹏

入夜,江上的薄雾随着微风浮动。渔翁将点亮了渔灯,竹筏上的鸬鹚慵懒地拍拍翅膀,似乎还不愿意进入角色。

“喔嗬嗬嗬哇喔嗬嗬呜嗬嗬呜嗨嗨嗨嗨……唉嗨——摆转来围网去捏转去哇抲落来呜嗬嗬嗬……”一阵悠长婉转的歌声响起,渔夫轻轻舞动着梢竿,鸬鹚们仿佛听懂了命令,一只接一只钻进了江心……

这便是富春江独有的渔歌——鸬鹚调,也称“鱼鹰号子”。它在渔民们长期驯养鸬鹚捕鱼的生活中诞生、传扬,在富春清风碧水上流淌了千百年。但随着渔业资源保护日趋严格,鸬鹚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早已从富春江上消逝,与之相伴相生的鸬鹚调也沉寂了。

CFP供图

沉寂的,何止鸬鹚调。

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丘陵,鱼米之乡杭州富阳曾有着丰富的本土民歌。它们曲调多样、风格独特,鸬鹚调只是有代表性的一种。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它们,能吟唱它们呢?

去年以来的一年多里,富阳区非遗中心工作人员李丽几乎跑遍了富阳所有乡镇,寻找民歌艺人,“抢救性”挖掘了40余首富阳民歌。并在众多省市专家帮助下,对其中的11首作了进一步整理编辑。

这些各具特色、旋律优美的民歌,常常让科班出身的李丽惊叹,“就像失落的珍珠,我想把它们一颗颗都找回来,重新串成链子,让这份属于家乡的人文记忆流传下去。”

1】“再晚几年,可能一个都找不到了”

李丽是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演唱专业的硕士。小时候,在万市镇乡下的老家,奶奶总是哼着家乡的民歌哄她入睡,歌声里有英雄故事,有神*传说,这也成了她幼年时的音律启蒙。“还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虽然调子已经记不清了,但整个故事是用小调哼出来的,印象特别深。”李丽说。

带着儿时的记忆,年李丽在准备硕士论文时,就想以富阳本土音乐为主题。让她意外的是,找了不少机构和负责人,都没有找到富阳民歌的痕迹,有的人干脆明确地回答,富阳没有民歌和地方戏曲。

无奈之下,最后李丽的论文写了淳安睦剧,但她始终抱着这个执念:富阳是有民歌的,奶奶就曾唱给她听过。到了区非遗中心工作后,寻找、整理富阳民歌的念头愈发强烈。“民歌,也就是人民之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在劳动、生活中运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形式,经过一代代的口传心授,民歌里藏着一个地方历史传承、社会变迁的密码。”于是,去年5月起,区非遗中心以李丽为主,开始寻访富阳本土民歌。

无论是区档案馆还是区史志办,李丽都没能找到富阳民歌的资料。幸运的是,她打听到上世纪70年代末,富阳老一辈群文工作者曾对民间歌曲进行过收集,还找到了当时留下来的一本油印的谱例,上面有30首左右的民歌,有些还有演唱者和记录者的名字。

本子上还注明了演唱者当时的年龄和所在公社,李丽就推算一下他们现在多少岁。如果可能还在世,就到当地去一一打听。根据这些信息,她找到了李华山、毛焕祥、陈玲花等几位当年的收集人,也寻访到了几位民歌原唱人:章金岳、蒋章英、章宝祥、章荣校……他们年纪轻的70多岁,年长的已近90岁了。

陈玲花

李华山

章金岳

章荣校

蒋章英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保存着多首全省各地民歌的原声音频,但只有编号没有歌名等资料。李丽逐一聆听、甄别,用手中的谱例对照,从中也找到了近十首富阳民歌。

《鸬鹚调·冬季抲鱼》

《鸬鹚调·夏季抲甲鱼》

《肚皮饥》

这些只是当年所收集民歌中的一小部分。因各种原因,富阳民间歌曲此后一直缺乏及时有效的整理,可以说,富阳民歌已经“断档”了40多年,很多原唱人也已经过世,一些资料也已经觅不到踪影。当年的收集者毛焕祥记得很清楚,收集完成后,他曾上交过一本记录了上百首民歌的塑料封皮笔记本,仅此一份,没有备份。但李丽找了无数可能的地方,都没有这本珍贵资料的影子。

因此,李丽一方面遗憾自己开始这项工作有些晚了,同时又感到一丝庆幸,“如果再晚几年,可能会唱民歌的人一个都找不到了。”

2】心灵深处来自遥远记忆的呼唤

万市、常绿、东洲、洞桥、新登、银湖……因为采集民歌,土生土长的富阳人李丽才知道富阳原来这么大。这些还会唱民歌的老人,很多都住在远离城镇的山村,经常要开两个多小时的车才能见到他们。但只要听到他们哼出那些尘封多年的旋律,一切辛苦和焦虑都有了回报。

号子、山歌、小调……随着收集的推进,富阳本土民歌的丰富和优美让李丽既吃惊又欣喜,它们几乎涵盖了民歌所有的形式,同时又有鲜明的富阳特色。

比如号子,是人们在集体劳作场合演唱的歌曲,起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的作用。作为民歌的基础,它的歌唱方式基本上以“一领众合”为主。而富春江上的“鱼鹰号子”——鸬鹚调,却是渔民指挥鱼鹰捕鱼时唱的,是人对禽的交流时发出的呼喊。于是它的曲调格外悠长婉转,间插大量虚词,“喔荷荷”、“哈哈哈嗨”、“呜嗬哟”……等等。速度自由,时有真声,时有假声,不多的歌词也多为和鸬鹚的对话,如“前手拖来你吃来”(“先啄住的你先吃”),“拉大肩里寻来”(“咬住鱼的肩头拉来”),等等。

从歌中大量的衬词看,它近似号子;但就其旋律的优美,节奏的丰富来说,又更像山歌。常年与鱼鹰相依为命的生涯,也让富春江上的鸬鹚调有了丰富的种类,不同的季节、鱼种,鱼鹰下水、回船,都有对应的号子。李丽找到的老渔民钱林法,就能唱多首鱼鹰号子:吐蛋调、春秋抲鱼调、夏季抲甲鱼调、冬季抲鱼调……

钱林法演唱鱼鹰号子

浙江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大同教授,年曾专门来到富阳搜集民歌。他告诉李丽,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日本,都有鱼鹰捕鱼的传统,但用号子指挥捕鱼的,只有富春江上才有。

除了鱼鹰号子,还有很多在放牧、行船、施工中形成的民歌号子,如《放牛调》《摇撸小唱》《打夯歌》等。

山歌则是人们在山间放牧、砍柴、挑担、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歌者不受劳动节奏限制,兴之所至,引吭而歌,唱腔自由、奔放、舒展、悠长。李丽说,我们都熟悉藏族的山歌,高原山高路远,歌声要高亢,远处才能听见。但富阳是丘陵地区,可能山头之间没那么遥远,本地的山歌调子就没那么高,那么长,有较多的倚音、颤音等装饰音,丰富了曲调的表现力。

比如来自于龙羊山区的《送饭歌》表现的是家中男人在山上开荒耕种,婆媳们去送饭菜的情景。《菜园里》《采茶山歌》则展现了人们在乡村采茶等劳动的生动场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常绿地区的山歌,则是纸农们在漫漫长夜的枯燥劳作中哼唱而生,曲调委婉流畅,形式接近于小调。

相比西藏、内蒙古、*等西北地区那种热情奔放、激情澎湃的曲风,李丽发现富阳民歌相对婉约,却自有一种不一样的蓬勃之气,歌词和曲调中少有苦涩、凄凉,而是水灵灵的。哪怕歌名叫《肚皮饥》,唱的是肚子饿的抱怨,但带着花腔的调子,加上风趣的唱词,听起来更多的是一种幽默和解嘲。

小调则是属于娱乐消遣的民歌。在富阳,小调遍及各个乡镇。由于富阳纸农与外界交流频繁,以及通婚等因素,富阳的小调也有着其他地区的调式。小调中的情歌,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六堂妹》《望郎》《表妹想哥不落空》或含蓄、或直率地表达青年男女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些情歌演唱时声音轻快、流畅、细腻、圆润,加上活泼的间韵,为歌曲增添了一份地方风味和特殊的语言美。

通过一年多对富阳民歌的寻访,李丽已经沉浸其中,她说,民歌所代表的不仅是民歌本身,民歌是乡心,更是本心,“或欢快,或惆怅,或众喝而歌,或一人独唱,但无一例外,它都是我们心灵深处来自遥远记忆的呼唤。”

3】如果民歌是风,她就是采集这风的人

为了让采集到的这些本土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推广,李丽从中精选了11首,邀请了姜一民、施翔、杨霖希、王龙、成勇、杨昊东等国内知名音乐专家,帮忙整理,改编词曲,并以富阳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竹纸制作技艺为灵感,新创作了民歌《竹纸歌》。

“我们在原生态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编,如原来一个声部的改成2个或3个声部,或者加上舞蹈动作,但富阳民歌的原汁原味都得到了保留。”李丽说,改编,是让民歌变得更富有艺术性、感染力,原生态的东西要尽可能,但又要让现代人能够接受、欣赏,让民歌文化推陈出新,充分展现富阳的人文地理之美。

今年12月2日,“家在富春江上”——富阳本土民歌演唱会在富阳影剧院上演,12首全新创作、整理的富阳民歌首次亮相。这场精彩纷呈的民歌盛宴取得了轰动效果,现场座无虚席,网上直播在线人数达10万人。

浙江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大同教授,40多年前就曾来富阳收集过民歌。他在演唱会后高兴地表示,富阳在保护传承推广本地富阳民歌上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希望富阳进一步把这些非遗版的传统民歌打造成精致的创作版,推向全国,唱响全国。

作为历史古老又新鲜的一个维度,音乐是人类认识和表达自我的基本方式之一。如果民歌是飘荡在土地上的风,李丽就是采集这风的人。是的,采风的风字,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在古代,采风指的正是采集民歌。在这个意义上,她跟随的是古人的脚步。

接下去,李丽准备按计划继续寻访富阳民间的民歌艺人,争取到后年能收集整理40~50首民歌,出一本《富阳民歌集》。但与民歌打交道的日子久了,原本充满自信的她,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

“我是学声乐的,对民歌有敏感。但越深入,越发现这个领域的博大,我目前涉猎的,无非一点皮毛罢了。”李丽说,任何民歌的诞生都有其特殊的地理人文背景,比如“宫、商、角、徵、羽”这五声音调中,江南民歌通常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多,而占了富阳民歌一半以上的常绿山歌却是相对平缓的角调式。“为什么会这样?是在怎样的劳动环境和社会文化下产生的?这些都需要去挖掘,对富阳民歌的研究才有了深度,才能真正找到它的价值。”

她也希望,本土民歌能得到更多应用的场景,多一点交流、创造的舞台。比如鸬鹚调,如果没有鱼鹰,就只能留在谱例上和录音里。“能否结合旅游,适当保留表演性质的鱼鹰捕鱼场景呢?”李丽说,这样它才不会随着老一辈的离去而急速消亡,不再只是文本上枯燥的记载,“记忆里的歌声”才能重现生命光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们断档40多年,杭州富阳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