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
■妈妈们玩起儿时的“跳皮筋”游戏。
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吗?“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撞拐”“跳房子”“跳皮筋”……这些沉淀在我们心海深处的老游戏,曾伴随着一代代儿童快乐成长。5月30日,在石家庄东大街呈明书店前,一群大人和孩子一起玩起民间老游戏。欢声笑语中,不管是接触电子游戏的幼童,还是已至不惑之年的成人都沉浸其中,感慨于民间老游戏的无穷魅力。
谁还不是个孩子?母子一起做游戏
5月30日10时,石家庄市东大街呈明书店前,一群大人带着孩子,开始了他们之间快乐的亲子游戏时间。“皮影戏”“翻花绳”“跳皮筋”“老鹰抓小鸡”“一二三木头人”……
这些游戏,对年龄五六岁,大不过十岁的孩子们而言十分陌生。如何用一根绳子翻出无数花样?9岁男孩壮壮在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导下,尝试四次后,终于翻出一个“降落伞”。“哇!真像!太棒了!爸爸你看!”壮壮自豪地向爸爸炫耀道。
从室内到室外,在书店门前广场上,“老鹰抓小鸡”游戏吸引了无数孩子,同样,还有一批三四十岁的“大孩子”也一同登场。一名男孩扮演老鹰,一名母亲扮演鸡妈妈,鸡妈妈身后,是一长串“小鸡”。不同的是,这些小鸡有的刚刚6岁,有的都已40来岁了。老鹰想着怎样骗过鸡妈妈,鸡妈妈则严防死守,身后一群小鸡大呼小叫左转右躲……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妈妈们边跳边唱,嘴里词越说越溜,脚下的动作也越来越纯熟。玩了一会儿,几位妈妈累得呼呼喘,却一脸陶醉。“谁还不是个孩子?这些游戏让我又记起了童年和小伙伴、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快乐时光,童年时光真好……”41岁的仝女士感慨道。
时代在发展老游戏沉淀成温暖记忆
快乐的游戏时间匆匆而过。当时间来到中午,参与玩游戏的家长和孩子们有些吃惊,怎么一上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感觉刚刚开始玩,还不想走,能不能再玩一会儿?”一名女孩跟妈妈说。“平时都是在平板或手机上玩游戏,这种游戏没玩过,玩起来挺有意思的。”9岁的壮壮则说。
记者注意到袁女士的小儿子参与游戏时很快乐,但碰到有些不适合玩的游戏,他还是坐在一边捧起手机玩。“对于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而言,他们从小就在电视、电脑、平板、手机中,和别人玩游戏都是在互联网上,而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室外和小伙伴们玩耍。”李先生说,别看他儿子才6岁,还在上幼儿园,但玩起手机游戏,比如和平精英或王者荣耀都挺溜,很担心孩子打游戏伤眼。
“这些老游戏,30岁以上的人应该都听过玩过。当初我们都玩疯啦,玩到夕阳西下,直到家长训才肯回家吃饭。很多年没见过玩这些游戏了,现在的孩子们也没玩过,有些可惜。我觉得这些游戏应该传承下去。”张女士说,时代在发展变化,这些老游戏如今渐渐沉淀为心中温暖记忆的一部分。
那些苦苦追寻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民间老游戏,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花样繁多的游戏玩耍中,儿童们玩出了快乐,玩出了健康,玩出了友谊,玩出了智慧……
“这些沉淀在我们心海、淡出人们视野的民间老游戏,其实是最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和娱乐方式。这些‘老游戏’是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丁亚红教授说。
丁亚红,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从年起,她带领项目团队主持民间老游戏的系列课题研究工作,搜集、整理、研究民间游戏,开发出一系列的民间游戏特色资源。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丁亚红和她的团队举行了一场“相约儿童节玩转老游戏——《老游戏大科学》发布会”。“民间老游戏这一课题的研究,起始于我们一次下乡调查,纯属意外发现。”丁亚红教授说,“如今的孩子娇生惯养,活动量小,身体协调能力差。很多现代游戏、玩具,孩子们玩几天就厌烦了。我们一直在寻找一套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原生态的老游戏,让大家都想到了儿时的记忆。《丢手绢》这一游戏,少长咸宜,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感到亲切。可谁能想到,至今该游戏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起源于公元年左右,由黎族人民所创,后来由*道婆带到了上海,并很快在中原地区流传。丁教授说,它能有效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高肌肉的运动机能,保持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
同样,“拉大锯扯大锯”“踢毽子”“骑大马”“滚铁环”“抽陀螺”“老鹰抓小鸡”“跳房子”等等,这些老游戏无不历史久远,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的孩子们吃炸薯条、看动画片,孤独地玩网络虚拟游戏,身体肥胖,目光涣散、精神恍惚,与沉迷于“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的孩子个个红光满面,汗流浃背,食欲旺盛,双眼有神相比,孰劣,孰优?
这一比较就发现,原来我们苦苦追寻的,就是那些即将失去的。它们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在蓝天白云下,在故乡溪水旁,在我们的回忆中,已成为永久的画面。纵流年似水,时光荏苒,也未曾改变。
让老游戏重获新生彰显现代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传统的老游戏渐行渐远,逐渐远离大众视野和儿童的生活。在数字时代,孩子们沉浸于网络、动画片、手机游戏中,与同伴的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屏幕”游戏正在逐渐取代以往儿童“真实”的游戏活动。曾经那些传承许久的老游戏,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老游戏是优秀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民间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理念,在传递民族文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丁亚红团队把老游戏纳入科学视野,运用科学方法从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角度挖掘其重要价值,探索了社会与科学的相互关系。据了解,这在我国还是首创,因此于年获得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玩转老游戏,把沉淀在往昔岁月中的乐趣重新带回到大家身边,是老游戏守护者和传承者丁亚红正在做的事。“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对游戏的科学价值挖掘深度还不足,对老游戏的开发有限创新不足,怎么让过去的老游戏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目标。”丁亚红说,在此,他们呼吁更多的人去发现和挖掘老游戏的宝贵资源,更多的人去传承老游戏。这既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请大朋友小朋友们放下手机,走出去,和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吧!
来源:燕赵晚报
记者:南开宇
摄影: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