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向阳
9月26日下午,作为第十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百年启后——纪念魏启后诞辰周年书画精品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
时光荏苒,转眼间魏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然而他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眼前。
蔼然长者,是魏老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他总是笑眯眯的,给人春风化雨的感觉,他为人涵养包容,从来不怕别人给他添麻烦,他的谦和温厚体现出学者+艺术家的大家风范,其广博的学养、深厚的功力、高标的艺术水准和德艺双馨的品格,广受喜爱和尊敬。这样一位朴素恬淡的长者,一挥毫提笔却又是灵动洒脱,可谓胸中有丘壑,笔下走龙蛇。
(徐延春摄影)
魏启后先生在书法绘画的艺术殿堂里浸淫70年,勤于笔耕,即使在75岁高龄患病后,他依然对艺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他曾说过,“学无止境”是什么?不是说买了本《多宝塔》就学到老临到老,写一辈子,这叫学无止境,不是这样。学无止境是在认识上、在成就上、在素质上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发展,这才叫学无止境。把这个东西理解为必须专攻一家是不行的。如果你就永远爱好一家也是可以的,如果你不是那样的话就不要勉强。
魏启后先生对书法一直有着谦虚的态度,主张以“游于艺”的心态去从事创作,他一直认为书法应是文化人修养道德的余事,不是博取名利的工具。魏先生曾在文章里写道:“‘世事沧桑有公理,心书心画自可人’。澄怀见独,惟求心安,笔墨适意,任性所为……”显示了他不慕虚名,不尚禄利,淡泊闲适的良好心态。魏先生可谓是“平民艺术家”,当年,魏老给送煤球师傅送字,给修水电的师傅送字,他说人家太辛苦了他要感谢,他希望人人都能欣赏到书画艺术,欣赏传统的翰墨之美。魏启后先生书法作品多年来不涨价,他从不拿价格和别人攀比、计较,他说:“我的字要让寻常百姓买得起。”魏老不计报酬乐于为百姓服务,在有些人眼中可谓“另类”。
魏启后先生是晚报的忠实粉丝,也是晚报铁杆的支持者,每次晚报向他约稿,魏老都是欣然命笔,不吝赐宝。最让人难忘的是12年前他给晚报《齐鲁鉴赏》题写刊头。
年初,齐鲁晚报文娱新闻中心为《齐鲁鉴赏》创刊积极进行筹备,编辑部决定请几位省内顶尖级的艺术大家共同创作一幅八尺整张的国画佳作,由魏老题款。同时,也请魏老为《齐鲁鉴赏》题写刊头。
年1月8日,笔会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本报有幸请到刘宝纯、徐金堤、丁宁原、郭志光、张登堂、吴泽浩、孔维克七位书画大家,共同挥毫泼墨合作了一幅八尺整张的国画佳作《锦绣齐鲁》,这幅作品画面厚重练达亦清新灵秀,体现出齐鲁山水的气派。画作完成后,本报记者再一次来到魏老的家。
魏老仔细地看了这幅国画,高兴地连声称赞,他说:“这些画家都是我的老朋友,功力都很深,他们联手创作,有特殊意义。这幅画,分量很重啊!”说着,他立身案前,从容濡墨,在画上题写了雄浑大气的“锦绣齐鲁”四字,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叫好。记者又向魏老介绍了即将创刊的《齐鲁鉴赏》的一些情况,请他题写刊头。魏老又欣然应允,他非常认真地先写了一张横的,又写了张竖的,“你们根据报纸的情况来选用吧。”虽然只是几个字,却气格高迈,荦荦大方,于平常中见奇崛,于灵动中见端庄,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齐鲁鉴赏》创刊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而魏老的题字俨然成了《齐鲁鉴赏》一张靓丽的名片。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斗转星移,12年在时间长河中只是倏忽而已。今年是魏老百年诞辰,虽然他离开我们11年了,但是他高尚的人格和他创造的艺术之美却从未离去,魏老真正做到了承前启后泽被后人,斯人虽逝,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山东书法艺术界的领*巨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