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恩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要素
> 职教 > 正文
把感恩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要素
时间:2013-12-31 作者: 来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学习成绩、文化水平、道德素养等方面参差不齐、情况复杂,而入学后,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短短三年的学习时间,如何使其成人成才,是我们长期苦思冥想的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只有树立了感恩的思想,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工作、服务社会等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感恩教育应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人的职业素养中,感恩精神是最值得倡导的,感恩品质决定劳动品质和成果品质,因此感恩具有积极的职业魅力和创造活力。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内心丰富、善于改善劳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员工,往往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一种最真实、最现实、最有效的感恩文化。一方面,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它能让员工在企业的大家庭中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找到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要感恩于员工,要懂得离开员工的奋斗与付出,企业的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保障员工和谐幸福成长。 感恩教育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最深切的人文关怀,是打造学生职业精神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把感恩教育植入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和挖掘院校的文化优势,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让学生成为既有职业精神又有感恩精神、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优秀企业员工。 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路径 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业没有规划,对人生缺少方向,对前景感到渺茫。怎样才能让学生重拾信心,勇敢地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真正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 成功大学 入学教育。每年新生开学报到之际,感恩报告要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学院要邀请学生家长、企业代表实地考察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学生公寓和食堂,听感恩报告,看感恩文艺演出,让学生和家长同吃一餐饭,同住一间屋,相互交流,共同感受,让学生感恩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架起连接学生、家长、企业的桥梁。此举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成功大学就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步。 二是建立和用好资助基金。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 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建立了 奖、助、贷、减、免、补 资助体系。近年来,累计有2万多人次获得各类资助。学院着力建设 春晖基金 ,通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院师生员工、社会爱心人士赞助捐款等形式募集资金,贫困学生通过自愿申请、爱心回报,最终实现救助基金的良性循环。 三是帮助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学院的感恩文化教育加大了专业和企业文化等元素的融入力度。开辟了 企业家论坛 ,邀请企业老总讲述创业奋斗故事,讲解现代企业文化;定期举办 优秀毕业生面对面 活动,让毕业生回到母校与在校生交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实施感恩教育的未来思考 一是纳入教学, 登堂入室 。要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把感恩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使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又要发挥非专业教师的作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上什么课,都要将感恩思想贯穿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是搭建平台,全面覆盖。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使感恩文化教育活水长流;通过加强感恩文化研究,提高感恩教育的学术水平;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历练学生感恩社会的能力;坚持感恩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并重,把感恩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三是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要想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教学中要学会感谢学生的配合和支持,感谢学校提供的优良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服务环境,用感恩的情怀教好每一节课,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感恩和奉献是岗位要求,也是必备的职业素养,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有成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