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郝教授及其团队,手术后几天,我躺着也能慢慢挪动、翻身、坐起,甚至可以下地走动了!看来不久能返校教书了!”日前,来自广西偏远地区的43岁患者曾女士感激地说到。
图说:术后一周借助助行器下地走路来源/院方供图(下同)
术前,曾女士饱受髋关节疼痛折磨,走十几步路就疼痛难当,腿部抬高仅45度。8岁那年她因一场车祸撞击髋关节,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影响髋关节正常发育。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的进口髋关节材料只有统一规格,和曾女士仅1.42米的娇小身材不匹配,术后渐出现活动受限、疼痛加重等,医院诊治无明显改善。
多方打听得知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骨科郝永强教授在3D打印个性化人工关节翻修手术颇有建树,曾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不远千里地来到上海九院骨科就诊。日前,郝永强教授带领团队医工结合,成功开展此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9年首次“全”翻修手术。
经过一系列术前检查,郝永强发现该病例治疗难度较大:一是患者假体周围骨溶解造成的髋臼周围髂骨、耻骨及坐骨骨缺损严重,且骨盆环断连、中断;其二,患肢短缩4厘米左右,相对于身高1.42米左右且患肢肌肉萎缩的曾女士,恢复肢体长度有神经损伤的可能;其三,因长期负重活动少,髋臼周围骨溶解严重、破骨活跃,骨质量差;此外,患者髋臼翻修假体比普遍成年患者髋臼杯小20%,相当于未成年人关节尺寸。
图说:郝永强教授为患者手术
曾女士是当地骨干教师,希望术后能尽快重归教学岗位。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郝永强教授为其定制了3D打印个性化钽涂层髋翻修重建假体的人工髋关节重建手术方案,并就方案及风险进行充分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郝永强教授将其团队研发的具有促成骨活性钽金属涂层,应用到为曾女士3D打印的个性化骨盆重建假体上,钽金属涂层具有优异的生物学性能,能更好促骨骼生长能力、更好的促骨-假体整合能力。曾女士术后第七天即可下地,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据悉,髋关节翻修手术难度大且风险性非常高,尤其是医生在清除炎性肉芽的过程中会使骨皮质变得更薄,骨质破坏更厉害,出血也比较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后遗症及并发症也相对更多。郝永强教授提醒: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其中材料工艺、手术技术、自身使用是关键。首先是人工关节本身的质量好坏,人工关节的材料工艺因素包括设计理念、材料质量、制作工艺水平等。若本身质量不好,自然没有办法长时间使用。其次,医生的手术技术,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与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理念也有很大关系,就像再好的玉石,也需要一位能工巧匠方能雕刻出精美的作品,让它闪亮发光。因此,选择专业技术水平比较高、经验丰富、理念先进的医生是术后效果的保证。第三就是患者自身使用情况,不建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做剧烈的活动,这样会增加关节损伤、假体松动等风险,身体过于肥胖,活动量过大,类似深蹲,或者盘腿、压腿这些动作都会导致人工关节的过度磨损。此外,要积极治疗影响骨骼及肌肉质量的慢性内科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少肌症等。
通讯员秦艳吴霜霜新民晚报记者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