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字里行间有粽香
TUhjnbcbe - 2023/5/24 21:48:00

杨颖立

年8月,中国旅行社出版了一套“旅行丛书”,在《嘉兴导游》一册,“土产点心茶食”一节中,就把张家弄五芳斋的甜咸粽子列为“当地美食”。可见五芳斋粽子的名气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响彻江浙沪。

而今有5.4亿元品牌价值的“五芳斋”商标已在中国家喻户晓,五芳斋粽子“糯而不糊、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的独特品味成了粽子的精典。

其实,从20世纪40年代起,报纸杂志上关于五芳斋粽子的文章时有刊登。到了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此后便一直好评如潮,国内、甚至境外的一些报刊的记者蜂拥而至,对五芳斋粽子进行了连篇累牍的全方位的报导。

年2月12日《浙江日报》的一篇《五芳斋粽子香飘四方》的文章中就断言:“客过嘉兴的人,不尝一尝五芳斋粽子,也是一件憾事!”

年5月16日《浙江工人报》的一篇《五芳斋粽子的传人》的文章就介绍了五芳斋粽子传人姚九华精湛技艺,这是报刊上首次称姚九华为五芳斋粽子的传人;

年6月11日《扬子晚报》一篇《访粽子王牌店》的文章,向江苏的读者详细介绍了五芳斋粽子的高品质;

年1月10日出版的《东南行情》更是以《你知道五芳斋粽子吗?》为题,详细介绍五芳斋粽子,起到了推广五芳斋粽子的作用;

此外,年5月26日《解放日报》向广大的上海市民介绍五芳斋粽子,年1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粽子大王”五芳斋》为题向广大海外人士介绍五芳斋粽子,年12月台湾的刊物又以《五芳斋粽子》为题向台湾民众介绍五芳斋粽子。

在这期间英国的电视台慕名而来,为嘉兴五芳斋粽子拍了一部专题片……

这大大提高了五芳斋粽子在公众中的知晓度。

而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却是那些文化名人,他们对五芳斋粽子名声鹊起是功不可没的。

年5月,著名的烹饪学者,享有“中国烹饪原料”第一人美誉的聂凤乔先生应嘉兴市烹饪协会之邀,为“首届五芳斋粽子文化节”开了一次关于粽子文化的讲座。还写了一篇名为《“益智粽”畅想》的文章,在文中,他认为:“五芳斋的粽子品种中,有加莲子、桂圆、栗子等的,都会对身体产不同的养生补益功效。”他建议:“不同加料粽子都在说明书上注明其性味与养生功效,同时也加上现代检测的营养成分数据,让食客一目了然。”他还建议:“嘉兴朋友编一本《粽子谱》,公之于世。”此文收录于他的文集《食养拾慧录》)。

无独有偶,有“上海书画三杰”之誉,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的程十发,于年5月30日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粽子是快餐先驱》的短文,不遗余力代为嘉兴粽子拟起了广告来:

“粽子是祖国食文化的先驱!

它是祖国人民的创举,它为纪念吾国伟大诗人屈原而诞生。

当您打开粽子的时候闻到的是中国文化的清芬。

几千年历史证明它是古代人民诗一般的创造!

您尝到的不仅是粽子,您首先感到中国文化而骄傲。您尝到的不仅是粽子,您首先感到几千年中国食文化而骄傲!

世界上快餐的始祖,中国的粽子。

还告诉您,嘉兴的粽子与她的城市一样有名!”

在这篇诗一样的短文后面,程十发先生还注道:“客赐我嘉兴粽子,一时兴发胡诌几句。如蒙嘉兴五芳斋采用,当不收报酬,特此附记。”

这哪是“胡诌几句”那么简单!这分明是程先生对中国特有的美食——粽子及粽子文化的考量。程先生从粽子特有的香味闻到是“中国文化”的清芬;从粽子独特的包装,看到是中国古代人民诗一般的创造;从粽子香糯可口的滋味,尝到了中国食文化的骄傲;从粽子便于储藏、便于携带的功能,把粽子定义为“世界上快餐的始祖”。一篇短小的文章,反映出程先生对中国粽子文化的深刻理解,折射出对嘉兴五芳斋的拳拳之心。

李辉,《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这位曾经写出诸多名人传记的著名文学传记作家,可以说对五芳斋粽子也是情有独钟,在其年4月21日发表于上海《新民晚报》上的《还有老屋可去吗?》一文,字里行间满满的是对五芳斋粽子思念之情:“初次的嘉兴之行却因种种妙趣横生而留在记忆中,为同学们多年后相聚提供了说不完的话题。或说在盐官长途汽车一票难求,好歹挤进去,顾不上是否超载,总算到了嘉兴城;或说住不起旅店,五毛钱住一夜的浴池大通铺,大家也睡得心满意足;或说南湖也不过如此;或说五芳斋的大肉粽子有人一下子吃了二三个……我就是当年的‘有人’。如今我还是想斗胆说:忆嘉兴,最忆是粽子。”“每年快到端午节,我还会对笑我兄说:‘寄点儿肉粽子来吧……’”

沈嘉蔚,是一位从嘉兴走出去的著名知青画家,曾五获中国全国美展奖,获国外玛丽麦格洛普奖、舍尔曼奖、阿基鲍尔奖十余次。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把五芳斋粽子与嘉兴这座城市联系了起来:“在我们嘉兴人心目中,嘉兴粽子就是五芳斋粽子,两者没有区别。十一年前在悉尼大学遇来学术访问的捷克汉学家加力克教授,一聊到嘉兴,他马上说,年他去过嘉兴,那儿的粽子好吃极了,他终生难忘。自然他是在五芳斋吃的粽子。但人们一般都会只记嘉兴这个地名。”这与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那句著名的:“嘉兴人,踏实放心的一天,从一个热腾腾的肉粽子开始。”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沈宏非,是位著有《写食主义》《发现广州餐厅》《食相报告》等中国食文化著作,堪称“美食家”的自由撰稿人、电视节目策划人、制片人。这位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的顾问,在其《边的粽子你要“踩”》的文章中,以独特视角告诉世人:“嘉兴粽子里的老大,首推‘五芳斋’……五芳斋的粽子,卖的满坑满谷,满天下到处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装绝对没有新鲜的好吃,嘉兴城里五芳斋总店的新鲜粽子,好像又不如嘉兴城外路边的好吃……”

他进一步写道:“杭高速公路,五芳斋粽子专卖店,就开在上海至杭州约50公里处路边的嘉兴服务区。”你看他:“我个人的习惯是,闻香下车,别管什么豆沙粽、蛋*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劳什子,坚定地直奔那大肉粽。把这烫手的宝贝热腾腾地捧在手里,怯生生地试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满嘴,这种香味还以热量的形式线性地奔腾直下,软软糯糯地一路钻到心尖。七千年前发源*兴的稻谷文明,实在是强啊!感谢五芳斋,感谢沪杭高速公路,感谢屈原,感谢宋玉,感谢楚怀王,感谢夫差,感谢伍子胥,感谢曹娥,感谢介子推,感谢河里的鱼,感谢江里的水怪……”

为什么嘉兴城外路边的好吃?他的理由是:

“一、现剪、现煮、现吃,当然新鲜;

二、嘉兴城里五芳斋的新鲜粽子,也许更新鲜更好吃,但‘路边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属于心理作用,它来源于一种‘旅游’的仪式感。车开到休息区,往来客官多少都有些困乏,这种时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会自动加分10%~20%不等。”

这真是:“名人行家齐赞誉,字里行间有粽香。”

1
查看完整版本: 字里行间有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