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董家塅株洲航空工业的逐梦之基
TUhjnbcbe - 2023/5/26 21:15:00

建设村苏式风格的红砖房。(伍靖雯/摄)

凤凰山公园上的防御工事。(伍靖雯/摄)

株洲晚报记者/伍靖雯

建国路、建设村、幸福村、友好村……进入董家塅,无论是沿街的路牌,或者两侧的苏式建筑群,无不提醒这里的一段光辉岁月。

这里是工业株洲的摇篮,也承载着株洲从未停止追逐的工业梦。

董家塅得名于明朝

如今说起董家塅,想到的是航空工业、凤凰山、红砖房,但董家塅这三个字,又是何时得名?

株洲市地名研究首席专家彭雪开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塅,指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大家都晓得此处是因董姓人家聚集居住而得名,但具体的年代要经多方考证。

他在这里调研时,拜访过董怀芳老人,老人保管着的《董家塅族谱》上记载,董家老祖原籍北京,是顺天府通州郭县桃花村人,于明朝初年迁至长沙,第一代祖和畅公字泰安落户长沙韭菜园,生子望、材、澄三人。“二代祖澄公国清公支来株洲。聚族而居,人们将其所居之地命名为董家塅。”此外,还有江西一支董姓(原长沙分出的一支)回迁并落户株洲药坡里,由此推敲,董家塅得名约在明洪武末年(约-)。

董怀芳老人已经离世,我们辗转找到了他在深圳的女儿董卉。据董卉介绍,以前听家里长辈说过,董家塅地区曾有祖辈祠堂,家里还有一本族谱。不过,祠堂在建兵工厂时就没了,父亲去世时没来得及交代,族谱或许留在老屋,或许已经遗失了。

凤凰山上血与火

昨天上午,沿着凤凰山公园拾级而上,潺潺小溪清澈见底,山中绿树成林,观景台上新添的“凤亭”“凰亭”,与旁边古朴的青砖炮台交相辉映。

但在差不多85年前,这里遍染着抗战时期的血与火。

上世纪30年代,国民*府在株洲谋划打造“东方鲁尔工业区”。年,董家塅地区全境土地被征购并筹建兵工厂,董氏迁居,株洲工业在此起步。年,这里的枪弹厂投产,月产步枪子弹4万发,供应抗日前线。

抗战期间,日*高频度空袭株洲,目标之一就是兵工厂。凤凰山上,中国*人利用这里的炮台防御工事,对日*飞机进行反击。

如今,当年的机枪战壕、地道有的被栏杆封住,无法进入,站在外面也闻不到一丝硝烟味。准备下山时,有大人带着两名小朋友过来,给他们讲曾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建设”“幸福”“友好”

年,新中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5个工业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助我国的项重点工程有4项落户株洲,其中之一就是在董家塅扩建国营三三一厂。

在此之前的年,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来到株洲,担任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株洲兵工厂的首任厂长,带领大家在废墟和荒野中建设株洲兵工厂。

株洲厂区型社区的雏形,由此开始。和当时人们给孩子取名多用“建国”、“兴邦”、“中华”相似,这里新建的居住区,也多以劳动社区、建国路等命名。其中建设村、幸福村和友好村,分别取建设祖国、奔向幸福和中苏友好之意。

建设村的杉树已经比这里的五层楼房还高了,不过最显眼的,依然是沿线的12幢苏式建筑。这些建筑由中国工人按照苏联专家所提供的图纸修建而成,红色的砖块,黛色的屋瓦和粗壮结实的房梁,无不体现着当时的特色风格。

这些房子最初是给苏联专家用的职工宿舍,后来陆续成了三三一厂职工住房。三三一厂的职工子弟何韧一家搬到天元区之前,在建设村度过一段岁月。在他的记忆中,这些房子冬暖夏凉,闭上眼仿佛还能听见儿时大家互相追逐的笑闹声、脚踩在木地板上的“嘎吱”声。

从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到航空产业城

三三一厂原为修理航空发动机任务而建,“一五”时期扩建期间,这里接到了试制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任务。

从修理到试制,难度可想而知。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罗广源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当时大家是边修理边积累制造经验,试制任务的关键是要生产出合格的曲轴、中机匣、主联杆等种组件。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连续十几个昼夜紧盯生产现场,终于将“M-11型”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这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之作,毛泽东在贺信中称赞“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振翅双翼,努力奋飞。从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起步,这片土地已成长为我国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催动一座崭新的航空产业城以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冲向蓝天。

株洲的航空工业梦想,从未停歇。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家塅株洲航空工业的逐梦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