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卓
“要建共享烘衣房,咱43号庭院合适。”
“我的私人美术馆,大伙一起共享!”
“我创作的幅建*百年主题剪纸,捐给社区展览!”
……
长沙晚报独家报道《长沙首个共享工具房进到“巷子里”》刊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间7平方米的共享工具房,打通老龄化社群、老旧小区“两老”社区的居家“痛点”,引得共享烘衣房、共享美术馆、共享充电房接踵而至,汇成暖心的“共享事业”,让悠悠巷子里暖意融融。
19日,开福区东风路街道王家垅社区的“共享事业”又有新进展:共享烘衣房选址已定,公益人士拟与社区共建共享充电房,而一座面积为平方米的私人美术馆,将变成名街坊的共享美术馆。
公益接力
一间工具房唤来“共享事业”
18日,长沙晚报报道了王家垅社区“共享事业”招募公益小伙伴后,从普通街坊到爱心企业、公益人士,众多“共享合伙人”纷纷报名。
王家垅社区地处老旧城区,街巷逼仄狭窄,要腾出场地做公益空间,确实如“螺丝壳里做道场”。要建共享烘衣房,场地咋办?
“43号庭院闲置的传达室,做共享烘衣房合适!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好事做好!”社区正为缺地盘犯愁,辖区六条巷43号庭院的居民们表态:闲置的传达室不用来休闲搓麻将,建共享烘衣房!面积26平方米,足足是共享工具房的近4倍。
共享烘衣房的场地刚刚确定,共享美术馆又找上门。“我的私人艺术工作室,正好做社区共享美术馆!”艺术爱好者焱韬就在社区内,其工作室面积有平方米,陈列有众多国画名家作品。社区和焱先生初步交流后一拍即合,将其私人美术馆改造成共享美术馆,免费向居民开放美术及艺术展览,提供手工艺体验课,提升中小学生美学修养。社区居民、剪纸非遗传人徐明星精心创作了幅“百年辉煌”系列建*百年主题剪纸,目前正在装裱,他计划把作品交给共享美术馆展出。
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难,私拉电线隐患重重,一直是难解的“痛点”。爱心企业家楚先生看到本报报道后,主动联系社区,表示愿提供设备,共建社区共享充电房和打印室。
故事回放
巷子里“微建设”引发如潮共鸣
王家垅社区是长沙典型的“两老”社区——房屋老旧、人口严重老龄化。社区有53栋“古董级”居民楼,大都是老国企如原汽电、冷库、湖南绸厂等企业的老宿舍楼,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纯居民区楼。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余人口中约70%是60岁以上老年人。
下水道堵了、灯不亮了、锁坏了、挂钩掉了……凡此种种烦心事,在居家生活中经常遇到。对于维修师傅来说,都不过是“小儿科”。可对于年久失修的老旧小区里的老年居民来说,却很是让人纠结:打电话叫师傅来吧,一点小活人家不见得愿意上门,双方都不划算;自己修吧,往往力不从心,且缺乏工具。王家垅社区出场地、买工具,动员能人巧匠出力、街坊众人将闲置工具共享,于是,一个7平方米的共享工具房,巧妙地解了居家“痛点”“难点”。
本报10日的报道,就讲述了这么一个普通却又暖心的故事。中央提出创新基层治理,长沙要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这就要求既要给人民生活提供高速、高铁这样的大建设大服务,也需要民生小事的“微建设”“微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长沙首个共享工具房,这一巷子里的“微建设”引发了如潮的共鸣,更吸引了众多“粉丝”:
16日,株洲市天元区民*局全体干部以及该区所有社区*组织书记集体来王家垅社区考察,学习这一基层治理创新举措。
19日,浏阳市淮川街道和社区干部上门,专门取经老旧小区的治理服务……
相关报道:麓山快评丨因为有心,才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