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赞一众能人巧匠
TUhjnbcbe - 2023/6/20 18:35:00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株洲晚报记者/肖蓉通讯员/陈君陆杏聪

早在商周时期,醴陵先民琢泥为陶。承汉唐荣光,越丝路涛声,渌水两岸,瓷韵大雅流传千年,匠人精神世代传承。

从发现瓷矿的民间瓷商,到励精图治的学堂师生;从实业强国的爱国志士,到支持瓷业教育的*府官员;从技艺精湛的瓷艺大师,到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人……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离不开一众为醴陵瓷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能人巧匠。

沩山镇沩山村全貌。(醴陵陶瓷博物馆供图)

清初

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发现大量瓷矿

说到醴陵瓷界有影响力的人物,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是从广东来的商人廖仲威。

《醴陵瓷业考》记载:清初,广东兴宁人廖仲威,于邑之沩山发现瓷矿。雍正七年,向沩山寺僧智慧赁山采泥,创设瓷厂,并约其同乡技工陶、曾、马、廖、樊等二十余人,共同组织,招工传习,遂为醴瓷之嚆矢。

这里的“嚆矢”为“响箭”,有“开端”之意。

廖仲威生于制瓷世家,他在醴陵沩山发现的大量瓷矿,是陶瓷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处的瓷泥质地良佳,开采又易,几年之内便有数十孔瓷窑相继升火,产品转运各地,供不应求,清代醴陵陶瓷业的序幕从此拉开。

后因太平*行经湖南,运销不畅,醴陵瓷业生产受到影响。同治至光绪年间,醴陵粗瓷销路逐渐好转,窑户日见增多,逐渐迎来*金时期。当时全县共有窑厂余家,龙窑余座,尤以沩山至王仙一带最为密集,但工艺落后,仅烧日用土瓷。

清末

熊希龄等爱国志士创办湖南瓷业学堂

熊希龄。(醴陵陶瓷博物馆供图)

晚清时期,八国联*发动侵华战争,大批洋货倾销内地,醴陵瓷业受到极大冲击。一些爱国志士提出“实业强国”之路,其中就包括被誉为“醴陵近代瓷业先驱”的熊希龄。

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年,作为清*府官员的熊希龄赴日考察后,认为中国实业之兴可从瓷业开始。

熊希龄回国后,邀约醴陵籍同科文俊铎,赴醴陵沩山实地考察,探寻振兴瓷业之良方。同时,时任湖南巡抚的端方大力支持,从善后银库中获两拨借经费,助其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

湖南瓷业学堂旧址的先农坛。(醴陵陶瓷博物馆供图)

湖南瓷业学堂的创办,首开我国近代陶瓷教育之先河,聘请了日本技术人员和景德镇高级技师教学,带来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及生产理念。

为便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熊希龄在醴陵筹建瓷业公司,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各类人才。许多学员不仅理论水平大有提高,同时又是实际操作的能手。学堂师生励精图治,采用“三烧制”工艺,成功烧造出釉下五彩瓷器,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奖,开创了我国瓷器装饰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改变了清末细瓷市场依赖洋瓷的局面,也成就了醴陵瓷业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

吴寿祺等老一辈匠人重振瓷业之光

经过战争的浩劫,湖南瓷业学堂和瓷业公司相继被毁,很多技术人员另谋出路,成为各公司、工厂的技术骨干,对醴陵瓷业技术的普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吴寿祺等老一辈匠人是重要代表。

上世纪50代,吴寿祺进行釉下彩绘。(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供图)

吴寿祺(年—年),醴陵人,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绘画,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从湖南瓷业学堂速成陶画班毕业后,于民国八年(年)受聘于南京前中央陶瓷试验场画釉下五彩。后因时局动乱,返家务农。

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瓷业全面恢复生产,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及八大瓷厂的成立,构建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新体系。年近古稀的老艺人吴寿祺受邀重新出山,传授技艺。他将所学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一代,先后培训多人,失传20多年的釉下五彩工艺得以涅槃重生。

在吴寿祺、邓文科、陈扬龙等一批瓷业艺人的带领下,醴陵制瓷工艺不断实现新突破,制瓷设备更新换代,坯釉配方不断改良,装饰手法日益丰富。醴陵瓷业重放光芒,产品远销海内外,并走向“国瓷”之路。

当今

大师汇聚,瓷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

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产业文明熠熠生辉。如今的醴陵陶瓷,融入时代潮流,逐渐形成了多点开花、一链串珠的格局。

“这些年来,我们将釉下五彩元素与茶具、酒具、家具、文化用具等融合,加上多元化的工艺,不断推陈出新,使作品跟上时代潮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小玲说。

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板画,摆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南代表团驻地大堂。图为瓷板画的主创*小玲在作介绍。受访者供图(资料图)

*小玲幼年就对陶艺和绘画痴迷,后师从邓文科、陈扬龙等前辈,潜心研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记者在她创办的醴泉窑看到,《四季同春》系列瓷板画上分别绘有牡丹、荷花、绣球和山茶花,色彩深浅交叠;《虞美人》花瓶如亭亭少女,风格清新淡雅;“小玲”品牌茶具花色多种多样,成为网红产品……

醴泉窑引来了众多大师入驻创建工作室,技艺的切磋、思想的碰撞,让作品精益求精。如瓷板画《我和我的祖国》,由7位大师耗时半年绘制而成,颜色丰富多彩,人物惟妙惟肖。

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小玲还牵头组织醴陵陶瓷行业的50余名艺术家携多件作品,前往北京、南京等地举办10次巡展,充分展示了醴陵陶瓷人在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业绩与新追求。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内,工艺美术师正在细心彩绘。(记者/肖蓉摄)

醴陵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陶瓷大师们的匠心与创新,也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陶瓷工人的执着与坚守。目前,醴陵已汇聚*小玲、徐建章、*龙等26名陶瓷“国大师”、名“省大师”,陶瓷行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陶瓷上下游企业余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赞一众能人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