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祖欣
88年前,时任浙江省杭江铁路局车务主任的曾世荣(字荫千),盛邀郁达夫、陈万里、郎静山和大明星赵丹等,游览杭江铁路沿线风景名胜,为铁路局写游记打广告,为后人熟知的那本《郁达夫游记》,也是缘此而生。#晚潮|88年前,外公邀请郁达夫为铁路局写游记
这条杭江铁路是浙赣铁路的前身吗?两者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又有哪些故事?其中种种后人恐怕鲜少知情。
据笔者考证,杭江铁路的“江”既指本省的江山,又指江西(玉山)。它始于年春,成于年冬,东起杭州,经萧山、诸暨、义乌、金华、兰溪,西至浙江江山县(实际至江西玉山县),它的建成,终结了国人认为不依外力就不能修建铁路的心态,弘扬了中国人的志气。
杭江、浙赣孰先孰后
先有杭江铁路还是浙赣铁路?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爽的。
浙赣铁路虽然全线贯通于抗战之初,即先修成杭江铁路,再延伸成浙赣铁路,其历史却可上溯到清朝末年。目前可查到的是,浙赣铁路最早建设于年,为株洲-萍乡段。也可追溯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修建浙赣铁路是孙先生的一个“百年梦想”。可见,早在杭江铁路修建之前,已有浙赣铁路一说。实际上,在筹备及勘测过程中,因资金薄弱、技术要求、施工难易等,迟迟未成或变更筑路线路亦属寻常。
我手头有一篇外公曾世荣于年的口述(秦尔文记录整理),题为《他,弘扬了中国人志气》(同年4月收入湖北省归县*协出版的《杜镇远专辑》),回忆杜镇远先生当年主持修建杭江铁路的艰辛过程和事迹。
杜镇远(-),字建勋,湖北秭归人。年轻时赴美留学,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德黑铁路公司做助理工程师,曾率队考察欧美各国铁路号志工程及材料。年底,时任浙江省*府主席的张静江邀请他到杭州筹建杭江铁路,当时这个“江”指的是省内的江山县,因为杭江铁路原是一条地方性轻轨铁路(见《中国铁路发展史》P中国铁道出版)。年暮春,杭江铁路工程局成立,40岁的杜镇远被任命为局长兼总工程师,直到年初春,经协商,杭江铁路延伸为浙赣铁路,杜镇远方任浙赣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又历时3年,全线长公里的江南大动脉一一浙赣铁路于年9月竣工。这条铁路在抗日战争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身“巧妇”扬清激浊
杭江铁路全长公里,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不用国外资金,二不用国外技术建成的国有铁路。当时国有铁路造价每公里为10万元,而杭江铁路为3.5(又说3.7)万元,可谓用时短(4年)而造价省。
外公在口述里提到,年春杭江铁路正式开工时,省*府仅拨款20万元,而决算经费为万元,连总金额的零头也不到,资金奇缺,大家都说这是做“无米之炊”,惟杜局长镇远先生深谋远虑,想方设法变“巧妇”。拨款不足之大头,要向当时的中国银行和浙江兴业银行贷款。有一次,为了贷款成功,杜镇远亲自前去见中国银行行长张公权,但在传达室等了多时无动静,他却不因此离去,一直等了差不多四个小时,终于得到传见。“张公权行长感其至诚,加上杜公谈话明确精当,说服力强,因而贷款成功。”从此,“杜公深得张公权信任”,铁路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是要在限期内归还,还得付利息。为了便利客货运输,也为了不失贷款信用,铁路局提出“先求其通,后求其备”“采取了边钉道边营业的办法,这样,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活跃了城乡经济,人们交口称便”,而铁路本身也及时得有了收入,一举多得,真是一着好棋!
本着节约精神,铁路局用“反复询价法”购买35磅/码轻型钢轨(当时这个码以上的钢轨被国外托拉斯控制,价目不能降低),降低了成本。而车站房屋要么租民房,要么利用庙宇,或者临时搭盖简易站房。为了确保信誉,当年的杭江铁路还曾有过号召,“说服员工少领或迟领工资”。
“当年全国铁路管理腐败,贪污舞弊之风盛行,铁路私卖车皮,成为公开秘密,还巧立各种名目,进行勒索……”(见金士宣《中国铁路发展史》P)而杭江铁路就像一股清流,以“奉公守法,廉明公正,不为老铁路恶习所熏染”为训导令。老职工陶惟德先生曾忆及三个细节:有一天运输课长曾世荣巡察忘带乘车证,他毫不迟疑,马上掏钱补票;有一次在兰溪站,客车即将开车时,有旅客急于上车,一个售票员故意少找给旅客零头,被曾世荣发现,立即开除。“当时,有人说此人是上海大享杜月笙介绍过来的,曾先生亦置之不理。”又一次,江西玉山站一个商人,请求值班站长尽早将其货车挂出,站长在行车条件许可下照办了,商人为了答谢,伺便塞给站长钞票一叠,站长不吃这一套,一挥手将钞票甩落在地,毫不客气。“当此路*衰败之秋,独浙江省有杭江铁路产生,国民精神为之一振……”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在《杭江铁路工程纪略》序言里的这句话,道出了昔日“杭江”(浙赣)之品格。
搜罗人才打造氛围
铁路初创,急需大量人才。铁路局在杜镇远先生的领导下及时成立培训班,培养机务、车务人员,需要员工“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录取时做到秉公二字,考分不够者,决不迁就;虽为同乡或亲属也毫不徇情。
“杜公在美国留学时,就注意到人才问题。归国后更如此,他千方百计不使人才散失,技术人员都得到录用或深造。”外公回忆。以我外公曾世荣为例,原系苏州工业学校土木专业毕业,年赴日本铁道省(即铁道部)学习运输归国,即被杜镇远先生招之麾下,“到杭江铁路时,先为组长,后改任股长。杜公感到有负于我,还送我到美国留学……”外公年7月赴美,应在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之时。在美留学一年半,铁路局因业务需要电嘱回国。年3月,沿海港口被日寇封锁,国民*府为了沟通与缅甸的国际交通,急调杜镇远任滇缅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赶修滇缅铁路,回国不久的外公随即从衡阳被急召随行。随后,他追随杜镇远先生左右,足迹遍布滇缅、川滇、粤汉等铁路线,相继就任滇缅铁路工程局运输课长、川滇铁路局车务课长、浙赣铁路所属康滇公司总经理、粤汉铁路局副局长兼运输处长等职、浙赣铁路局副局长等职,成为杜先生的得力助手。
当年运输处办公地方在杭州里西湖,运输处的雷其寿一直记得“里西湖的一只划子”,他著文回忆“大约年,曾先生把上头发给运输处的一笔什么奖金约几百元,雇人做了只划子,停在里西湖,供我们运输处同事自由使用。那时我还年轻,晚上无所事事,便和四川人苟国钧、常州人庄宪文不时划船游夜西湖。天上有星星,湖边有灯光,游船不多,噪声没有,真正享受了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好和静谧。”
杜镇远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工程界继詹天佑之后的铁路巨擘,极富人格魅力。外公还记得当年浙江省建设厅长程振钧离任后,由石瑛继任,石瑛派田定巷、谭微泉两人前来杭江铁路工作,有意暗察杜镇远先生举措,结果田、谭两人成了杜镇远先生事业上的得力助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建设方面不少著名人物滞留国外,杜镇远先生则毅然从香港回到北京,继续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外公也上了共产*地下组织一份有关解放后*事接管京沪路局的资料,其中写了大约人的评价,“第一名就是曾世荣,大意说他是一位真正学者型的科技人员,精通铁路业务,解放后可请他当我们*管会的顾问。”(见*森《曾老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学者》)之后,曾世荣相继就任上海铁路局杭州分局视察室主任、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总工程师,年调任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情报室主任。
“杭江培训传真谛,浙赣风行树固基”,这是昔日杭江铁路职工贾如柏早年律诗中的两句。往事悠悠,值得铭记。
(注:关于杭江铁路,关于浙赣铁路及其所属康滇公司,以及杜镇远、曾世荣等先辈在抗战时期奔波滇缅、川滇铁路线的踪迹,还有许多近乎湮没的故事,期待知情人提供详细信息,具体联系作者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