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红门十年间,消防警营火热沸腾的生活,红门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取之不竭尽全的丰富素材,化作一篇篇异彩纷呈的稿件,频频见诸《人民公安报》等国家级媒体,作者与编辑建立的深厚友情,更令人回味无穷。请看《红门记忆》之三十七:亦师亦友央媒情
那一年冬季受聘进入红门后,在消防警营这一特殊的天地里,开启了职场生涯中全新宣传报道领域。张友勤教导员为使我尽快熟悉部队宣传工作,建议我从浏览阅读省市消防网络平台稿件着手,并特意向我推荐了《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从那一天起的十年间,我便与这张集权威性、知识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国家级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我手捧《消防周刊》时,立刻被这份报纸精美的编排、鲜明的主题、丰富多彩内容所吸引,尤其是独具匠心和富有特色的版面设置,更显示出编辑们一流专业水准。于是,从接触到它的第一天起,我便喜欢上了《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它成了我了解认识消防警营,熟悉消防部队工作的一个窗口,更成为我学习提高消防宣传稿件写作的一个平台。读着每一期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消防周刊》,我认真观察每一个版面编辑的主题内容,悉心揣摩每一篇稿件的报道视角,精湛凝练的写作手法,并这种写作方法和报道视角融汇到自己所采访到的红门素材中。通过学习与借鉴,撰写的一篇篇新闻稿件也很快适应和融入到日常宣传报道工作中,并以自己的独特报道风格,在支队内网上发稿量逐日上升,更有一些报道红门将士抢险救援的稿件被《大河报》、《洛阳晚报》等省市级媒体发表。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腾讯QQ上找到了《消防周刊》编辑王克辉老师所创建“作者通联群”,顿觉欣喜不已加入了该群。按照王老师的指点,我在《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电子版投稿平台上,申请注册了上传稿件账户。于是,从那一天起,我便把自己采写的稿子投进平台,开启了《消防周刊》发稿的圆梦旅程。后来,王克辉老师又邀请我加入了“消防周刊超级群”,以便于更加直接的与每一位编辑老师交流沟通,按照编辑们的组稿要求,有的放矢的汇集好的新闻素材,撰写符合编辑要求的稿件来。
经过四年执着守望耕耘,终于迎来了《消防周刊》发稿开门红。年1月22日,我采写的现场新闻稿《为了9名被埋的民工兄弟》,经李昌林编辑的精心指导,刊发在《消防周刊》第二版“新闻纵横”专版。这篇字的新闻稿,使我实现了在《人民公安报》这份重量级的国家级报纸发稿的“零突破”。当手捧着报纸的那一刻,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撰写的稿子接二连三被周刊采用,成为全支队在《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发表稿件最多的宣传报道员。当每一篇稿子见报之时,我也时常感到庆幸,庆幸身在消防警营,消防官兵们为自己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庆幸在辛勤耕耘中,结识众多业务精湛、尽职尽责的《消防周刊》编辑老师。
在多年的红门宣传岗位中,我始终注重与各级媒体朋友保持着真诚的交往,以自己待人的坦诚热忱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媒体朋友们的信赖和信任,建立起了自己融汇了报刊、电视、网络在内的独特的媒体朋友圈,与这些新闻同仁成为虽然未曾谋面,却十分熟悉的好朋友。
在加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作者队伍后,先后认识了石丽珊、王克辉、李昌林、赵容、李博宇、刘玲、苏雪峰等各个版面的编辑老师们,平时与这几位编辑老师们保持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仔细阅读报纸内容的同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