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金丹丹通讯员缪于冰
前段时间,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去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采访,小朋友告诉我,学校有一个“最受欢迎的教室”,在里面学习都舍不得下课,这个教室“会让心情变好”。
当听说在这个教室上的是数学课后,我的脑子里写满了疑问。
数学,让心情变好?
数学大师陈省身曾为少年儿童写下“数学好玩”4个字。
但数学,真的好玩吗?
数学大师懂数学的奥妙,但我们很多普通人,实在get不到数学的美感。
数学不光高冷,还难懂、枯燥,一点也不好玩啊。
不少学生也会说,数学就是“读、写、算”,虽然老师也会创设生活情境,但那是“骗骗人”的,最终那些情境可都是变成了应用题啊。
怀着好奇,我再一次来到了胜利山南小学,寻找那个好玩的“数学教室”。
会让心情变好的数学教室
传说中那个“好玩的教室”很好找,教学楼一楼拐个小弯就看到了,门口贴着牌子“实验数学活动坊”,超宽敞,有两个教室那么大。
门大敞着,负责这个大教室的数学老师罗永*就在隔壁办公。
罗永*说,这里从不关门,随时欢迎孩子老师来玩。罗老师在浙江小学数学界很有名,他是浙江省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级优秀教师暨师德楷模,数学研究成果曾获全国一等奖,获省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5项,还参与编写浙教版《数学》教科书。
教室里随处可见数学元素,后面黑板上是一个用数学小报拼成的大大的“π”,墙面上挂着数学大师们的照片和介绍,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谷超豪、陈省身、杨辉……浙江籍的数学家占了一大半。
而木质展示台上,全是做数学实验的教具!
有一些经常看到,比如七巧板、数字天平、万花尺、数字移宫、磁力棒等,更多的很少见到,比如九连环、概率曲线仪、索玛立方块……
罗老师会在学校的数学实验社团课上向孩子们介绍这些教具,它们也是孩子们平时的“玩具”。
我随手拿起一个蓝色小方块积木,凑近另一块,手一松,“嗒”一声,吸一起了!
原来这积木有磁性。
罗老师说,这小方块叫“磁性积木”。以往我们学数学也用方块积木,比如学数数、运算、空间组合等等。但以前的方块积木通常是木制的或者塑料的,组合一起,稍微碰一下就会错位或者变形,但如果用胶带粘牢,又很难拆散再重新组合。
为了让方块积木发挥更大的组合功能,罗老师自己设计开发了磁性积木——磁性立方体的六个面均能与其他立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相吸,而每个面的磁性都能自动调整,不会产生同性相斥的情况。听说罗老师申请了专利(ZL.7),不过他说,大家想用就用。
“孩子们用磁性方块可以任意拼搭,搭各种各样的模型,有趣又好玩。”罗老师说,玩这个积木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两个方块靠近时会因磁性快速贴合,发出“嗒”的声音,这个声音给人“结合成功”的正反馈信号,叫人愉快,自然就又拿起下一个磁性方块去搭建。
难怪不光孩子们喜欢玩,不少老师也爱玩这个。这声音,很治愈。
“穿越”实验,在方格纸上挖一个3格呈L形的孔
不光可以自由拼装,罗老师和团队的邢老师还开发了一个独特的“穿越”实验——模型穿孔。比如,在方格纸上挖一个3格呈L形的孔,用方块搭一个模型,让这个模型正好穿过!
小方块“穿越”了!
“这实际上是与‘三维投影’相关的实验数学,让小学生体验三维与二维的关系,三维在二维的表达,认识降维或升维思想。”原本那么深奥的概念,磁性方块们都能“现实化”“趣味化”。对孩子们来说,搭模型就是一个玩积木的游戏,想象形状、尝试操作并验证结果。
罗老师曾让二年级的孩子们尝试用6个方块搭一个正好能穿过框的模型。孩子们边操作边思考,搭建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除了常规图形外,还想出了“架空”结构的模型(老式楼房的阳台就是架空结构),一共搭出了22种不同结构,远远超出原来的猜想!
方便操作的磁性方块,让想象力随心而动。而有了动手的经验,孩子们的能力提升很快。
罗老师又神秘地说,磁性方块还可以通过排练组合,帮孩子们理解比较抽象的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孩子们通过拼搭会发现,质数和合数,与数的大小没有关系,而与数的分解能力有关。”
数学不仅是算出来的,也是做出来的
不知不觉,磁性积木玩了十来分钟,我切实体会到了孩子们说的“心情变好了”!
在罗老师看来,学习时的心情很重要,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让数学吸引孩子们来学,比教会孩子们如何学数学要更有效。
“小学生天性好奇、活泼好动,把数学学习设计成一门有趣味、能动手的课程,会让孩子有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亲近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年,罗老师就开始尝试数学实验课,把数学设计成一系列让人好奇的问题,一系列可以动手做的实验。年开始,罗老师与杭州天长小学、胜利实验小学、黑龙江佳木斯第二十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景行小学等20多所学校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小学实验数学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物理、化学需要实验,而数学是算出来的,不需要实验,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我们的祖先从结绳计数开始就在进行着数学实验,并且通过实验不断地发展数学。人们最先接触到的数学问题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然后进一步形成数学理论。”罗老师说,其实数学有两个面,一个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充满着数字和符号,是一门系统性的演绎科学;而它的另一面,充满着假设、猜想、操作,尝试、验证等过程,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数学不仅是算出来的,也是做出来的。去观察猜想、尝试操作、归纳分析,就是数学的发现过程。”这些年中,罗老师和研究实验数学的团队开发了个小学数学实验。每个实验都是切切实实动手做数学,开心玩数学。
猫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敲击水杯琴怎样给声音编码?“智慧片”如何组合才能搭出足球模型?立体七巧板怎么拼出水晶?……
这些一看就脑洞大开的数学实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在数学实验课上,孩子们研究“如何吹出一个巨大的肥皂泡?”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加糖,有的加甘油,算出加糖、加甘油的最佳比例。经过这样的尝试,孩子们在处理对溶液中溶质浓度的计算时就不存在问题了。
“我相信这样的数学实验课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孩子知道原来数学无处不在,数学还这么有趣。”罗老师说。
“学生很开心,不肯下课”
10月12日下午4:30,高年级的数学实验社团课。
上课时间还没到,二十多个孩子已经齐刷刷到了教室,抢占了各个展台,摆弄起了玩具们。
这一节课的主题是“立体七巧板(索玛立方块)”。
在熟悉索玛立方块的七种形状后,罗老师邀请孩子们自由发挥,拼不同的模型。
接着,难度来了。
罗老师请孩子们看PPT里的“水晶”“金字塔”“狗”,不用立方块,在大脑里想象这些立体图形是怎么拼出来的。
随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自己动手拼一拼,检验想象的拼法。
虽然,拼“水晶”是肉眼可见的“难”,孩子们拼了许久还没有眉目,但每个人都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非常专注地一次又一次尝试。家长担心的数学课“开小差”,完全不存在。
成功了!第一位拼出“水晶”的小朋友
数学实验社团课的名额是靠“秒杀”的,有数学的“学霸”,也有在课内数学成绩比较弱的孩子,但一做起数学实验来,无一例外都是满满的投入与热爱。
“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与其他学习动力相比,是一种内在的成长。对小学生来说,好奇心还意味让学习因好奇而专注。”罗老师说,在数学实验的课堂里,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学生很开心,不肯下课”。很“凡尔赛”!
罗老师做过一项调查,参加数学实验课的孩子,明显更认同“数学课时间过得很快”“我能学好数学”“数学很有趣”,也就是说,数学实验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的体验。
“在学生的印象中,数学是严谨的、精确的,不仅答案要正确,过程也要正确,格式也要对,‘规矩’很多。而孩子的一些直觉、创新想法常常因为无法写出过程而被否定,不少孩子也因此萌生惧意,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过早地放弃数学。而在做数学实验中,只要能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都行,而且用事实来检验,不需要请老师来评判,反馈速度快,猜猜蒙蒙也能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意外之喜,觉得自己很聪明。”
而玩转各种数学实验,孩子们真的在开开心心地玩游戏中,变得更聪明,更擅长数学学习了。原杭州市教科附小开设了七年小学高段数学实验课后,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明显提升,连带解题水平包括考试成绩也有明显上升。
两个数学实验,一起玩一玩
1.立体七巧板
出题人:吴艳美,杭州胜利山南小学
我们都玩过“七巧板”,你知道还有“立体七巧板”吗?它由下面7个组件组成,由丹麦的皮亚特海恩于年发明。
1.你知道下面这个图形是由哪几个组件搭成的吗?你能猜一猜,摆一摆吗?你是怎么想呢?
2.第一个模型顺利解决了,你能来挑战更难的吗?下面这个“水晶”是由几块组件搭成的吗?请你继续猜一猜、摆一摆。
参考答案来了↓
⑴1号图形是由2块组件搭成的,因为4+3=7这个图形一共有7块小立方体,并且①号组件肯定会用到,因为只有①号是3块的小立方体。
⑵2号水晶是由所有的组件搭成的,即7块组件搭成的,因为水晶有27块小立方体,而所有的索玛立方块也是27块。具体的拼法请见下图
2.沙堆的坡度是多少
出题人:罗永*,杭州胜利山南小学
你喜欢玩沙子吗?你堆沙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沙堆是什么形状的?不同的沙堆形状相同吗?不同的沙堆它们的坡度相同吗?和盐堆相比,哪个坡度更陡呢?
问题:沙堆的形状是一个圆锥体,怎样测量它的坡度呢?
参考答案来了↓
方法有许多,比如:
1.找一个圆罐作平台(见下图),先测量底面直径;
2.再把沙子自然落下形成沙堆,测量沙堆的高度;
3.在纸上画出沙堆的截面图,并用量角器量角。
4.你还可以找一找不同的沙子,看看形成的沙堆,测一测它们的坡度,分别是多少?如果是同一种沙子,干燥时和潮湿时的沙堆坡度会相同吗?分别是多少?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