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双减后作业花样翻新,效果如何评判大
TUhjnbcbe - 2023/9/14 16:33:00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蒋隽

“双减”后作业量减少,倒逼老师布置有趣、有料、有意思的多样化作业。广州各大中小学作业花样翻新,但效果如何判断?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以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解析怎样的作业是好作业。

“双减”后,广州中小学积极探索作业变革,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尝试了不少项目式、体验式、综合性作业,创新不断、花样层出,这些热闹的作业,如何评判其效果?

“双减”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有什么误区?要加强哪些能力?吴颖民表示,很多老师很长时间都没有设计过作业,练习册“满天飞”,老师只是挑题,而不是创设。

什么样的作业是好作业?方晓波给出四个衡量尺度。

首先,作业不是“考试题”。作业要体现知识获得、能力形成的过程,不要追求以“练”定水平、以“练”分等级。例如初一语文作业,围绕词语“卖弄”展开设计——题1:解释词语的含义。题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具体含义。题3:分析词语表达的效果。都围绕“卖弄”一词展开设计,基于不同的考查背景和目标,具有非常明显的层级性、渐进性的特点。

其次,作业不是“终结器”。强调作业从知识层级向能力跨越,注重分层设计,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例如用“酝酿”“欣欣然”“*晕”这三个词围绕校园景色这一主题写一段字或字或字的短文。尊重孩子的差异,分层选择不同的字数加以完成,凸显弹性化特点。

第三,作业不是“超纲术”。必须分解知识点。例如初一英语的某一单元,分7个课题,每节课三个作业训练要点,即21各作业要点对应一个单元,不能超纲。

第四,作业不是“纸上兵”。作业设计要有一定量的情景问题解决类,根据教学目标→问题情境→作业解决→引导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减后作业花样翻新,效果如何评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