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胡公大帝出生地考一份新发现年谱,
TUhjnbcbe - 2023/9/15 20:05:00
北京青春痘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084488.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朱丽珍通讯员谭俊龙

他是宋朝婺州第一个进士,为官47年,在温州、福州、杭州当过“市长”,也当过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相当于民*部、国防部副部长;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力仁*,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去世后,由忘年交范仲淹为他作墓志铭;在金华一带,他已经被神化,多年后仍在不停涨粉。

他就是胡则,被尊称为“胡公大帝”。

年8月,毛泽东在路过金华时还曾点评胡公,说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公塑像。

关于胡则,传说有很多,尤其是关于他的出生地,各地有不同版本,而且背后一定都有传奇的民间故事。

最近,永康市象珠镇雅叶村胡庄自然村村民胡龙德通过朋友,在位于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找到了一本胡宗懋编著的《胡正惠公年谱》,上面详细记载,胡则出生于胡庄。

既然书上有记载,那是否就能确定胡则出生地在胡庄?当地关于胡则又有哪些传说?小时新闻记者到永康当地进行了采访。

国家图书馆电子版《胡正惠公年谱》

小小山村曾是义乌永康两地往来必经之地

胡庄自然村,是个靠山的小村庄,距永康市区约20公里。如今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留在村中的,大约不到百户。初冬时节来到山村,枯枝残叶下,一段段泥路,一处处老房倒塌后留下的残垣断壁,更显村子孤寂。

冬日萧瑟之下,村口几棵老樟树倒是郁郁葱葱,最老的一棵距今已有八九百年,挂着古树名木的牌子,诉说着山村曾经的繁华。

明清时期,山村曾相当红火。

这里是义乌和永康两地往来的必经之地。经胡庄再翻过一座山,就是义乌。因此胡庄算是古道上的一处驿站,很多人经过此处都会歇夜整顿。村中酒家、染坊、茶楼等商铺林立,慢慢就形成了两条商业古街。

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留有村庄繁盛的一些记忆。比如,有人传言,村中两条古街,连石子都是红色的,光滑圆润,村中富裕可见一斑。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还见过残留的几段红色石子路,可见传言并不为虚。

胡庄是从何时开始落寞的?村民都说,大约从太平天国开始,而且与村中一块石碑有关。

有村民传言,胡庄村口曾立有一块御赐石碑,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块石碑,遭到了太平天国*的不满,放火烧村,并对村庄进行了多次围剿。

仅存的村民,只能躲到村外深山老林之处避难,好不容易才将村中香火延续,但村庄从此衰落,当初的兴盛不再。

村中留有的古道

当地关于胡则的传说还不少

那块给村庄几乎带来灭顶之灾的石碑,是从哪里来的?村民都说,和一个名人有关,而且村中至今还留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石碑是御赐的,写着这几个字,说明村里曾经出过大官,而且是相当了不起的官,这个官就是胡公胡则。”58岁的村民胡龙德,从小在山上干活,休息之时就听着老一辈讲述这些民间传言和故事,“他们说胡则就出生于胡庄,13岁才离开村庄外出求学。”

古道石桥上还刻有字迹

老人们虽然大多不识字,说起这些故事却绘声绘色。

胡庄村旁的一棵老樟树下,留有三面毁坏的泥土墙,村民说,此处原叫下本殿,殿里不仅有胡氏先祖圣人,还供奉着胡则和他的老师。

三面泥墙曾是下本殿,曾供奉着胡则和他的老师

在87岁老人胡新林记忆中,胡则老师是一尊黑脸长胡子的雕塑,在下本殿里,这尊雕塑是恐怖的存在。“小时候从那里经过,都要快点跑过去,黑乎乎的有点可怕,只有逢年过节大人带着去祭拜,才敢走进去。”

胡则的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在胡庄?这又是另一个传说了。

“胡则父亲是当官的,在老家胡庄,胡则从小上私塾,其中一位老师是道士,后来就供奉在下本殿。”76岁的村民胡德高家中,有一本乾隆年间修缮的安定胡氏宗谱,时代久远书页破损,近几年重修,上面记录胡则的父亲胡承师官至吏部郎中,“一些地方传言胡则的母亲是讨饭的,他生在厕所,家庭很困难,应该是不太可能的。”

赐尚书吏部郎中胡承师剌命一道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村里老人操着一口方言,多多少少都能说上几段往事,甚至连外地嫁过来的媳妇,也知道山村有光辉的过去。

修缮后的族谱

“抢胡公知道吧?大家都知道现在胡公大帝在方岩,那里是他后来读书的地方。原本胡公殿是要设在我们这个山里的。”传言总是听着很奇妙,“抢胡公嘛,就要敲锣打鼓,阵仗大,我们村里穷,找不到锣鼓,胡库那边的人聪明,拿着破脸盆一路敲,就把胡公接走了。”

传言真假难以考证,听起来倒有板有眼,还很接地气。

一本宗谱是否能揭开胡则身世之谜?

老一辈茶余饭后的谈资,像胡龙德这样的小辈们总没当回事。直到最近,他通过朋友找到了一本宗谱,才发现老人口中的传说,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胡龙德17岁便离开家乡,到北京谋生,交友甚广。作为永康胡氏后人,他在外总不忘搜集胡公文化的线索。

今年上半年,有个朋友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找到了一本清光绪二十年胡宗懋编著的《胡正惠公年谱》,上面明确记载,胡则于宋乾德元年(公元年)八月十三日生于永康之胡庄。

“胡庄就是我们村,胡庄地名千年未改,永康只有象珠镇这个胡庄,没有第二个胡庄。”胡龙德很是激动,胡宗懋是编写《金华经籍志》的权威,他编写的《胡正惠公年谱》可信度自然很高。胡龙德如获至宝,赶紧托朋友把这本书调出,并进行了复印。

其实在民间,关于胡公出生地的传言不少。

一个是“缙云说”,胡则的母亲回娘家路过缙云的一口水塘边,于是母亲就将胡公生在那里,水塘都染红了;二是“东阳说”,胡公生在东阳,有胡公的祖父墓等依据;最后一种就是“永康说”。

胡则出生于永康,目前看来是没有争议的。

公元年,胡公逝世,谥“正惠”,墓葬杭州老龙井,他的墓志铭是范仲淹作的。

胡则与范仲淹都是北宋名臣,虽然相差26岁,却是忘年交。范仲淹恭称胡则为老师。胡则逝世后,范仲淹尚在知杭州任上,撰《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上书:“公讳则,字子正,婺之永康人也……”明确胡则是永康人,可惜没有具体到哪个村庄。

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胡则出生地在永康库川,也就是现在的古山镇胡库村。最关键的证据,是来自杭州老龙井胡公墓的古墓碑,也是永康市胡则史迹馆的镇馆之宝。

此碑由清代前江苏按察使应宝时于清光绪三年(年)三月重修,墓碑上铭刻“宋知杭州府加兵部侍郎永康库川胡公之墓”。

“我们找到这本年谱后,也觉得有点奇怪,这和墓碑上的说法不是冲突了吗?后来我们又找到了一张胡则墓碑的手绘图,这张图片是从年编的《库川胡氏宗谱》里找到的,发现上面是没有‘库川’两个字的。”胡龙德怀疑,现存的墓碑极有可能是人为改动过的,“当时找到的原墓碑,不知道是否还有照片留存,比对一下,就知道哪个说法是准确的。”

从年编的《库川胡氏宗谱》里找到的墓碑图纸

胡氏宗亲召开座谈会完善《胡则年谱》,胡庄已成立研究会

在金华一带,说起胡则,几乎无人不晓,他是一个被神化了的清官,人称“胡公大帝”。

胡则是婺州史上第一个考取进士的文人,他一生做了47年官,历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浔州、温州、杭州等十州,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权三司使(代理计相)等官职。

虽过去千年,但胡则在百姓心中地位不减,在金华周边,很多村里仍有“送胡公”大会,这是延续千年的仪式,像过年过节一般热闹。

外人推崇胡公文化,大多不问胡公来处,而对于胡氏后人来说,先祖出生地,是他们要计较的“史实”。

今年8月4日,为尽快推出《胡则年谱》,永康市胡库、胡庄,以及东阳柏塔村、仙居萍溪村、缙云岩坑村等胡氏宗亲,与浙江和金华胡氏通谱编委会、《胡则年谱》编委会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各地宗亲提供关于胡则生平的材料,用以讨论研究。

胡则出生地到底在哪里?为何墓碑记录与《胡正惠公年谱》有所偏差?真假有待专家评判。而胡则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却值得后人推崇。

胡庄胡氏族人一再向记者表示,胡公文化谁都可以弘扬,胡公庙千座万座都可以建,唯有胡公的出生地不能改、不容改。“我们这么做,就是要正本清源,还历史以真实。”

“我们只是把自己的证据提供上去,希望能够被采纳。”胡龙德介绍,座谈会后不久,今年10月,胡庄胡公出生地研究会召开首次会议,决定对下本殿进行修缮,弘扬先贤精神,“提供已经掌握的资料,是希望对胡则年谱编纂能有所帮助,为胡则出生地正名,为还原历史助一臂之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公大帝出生地考一份新发现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