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白的偶像梁国德散文天地
TUhjnbcbe - 2023/9/17 19:11:00

中国的诗歌,最辉煌的时代是唐诗,而唐代最杰出的诗人自然首推诗仙李白了,这个一般来说是毫无异议的。所以李白是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偶像,自然也是众望所归。但如果你问李白的偶像又是谁,那大概一般人就茫然了,即使能说出个张三李四,也未必会一致,因为李白也没亲口说过他的偶像是谁。但我们通过李白的诗,则完全可以推定,鲁仲连是李白的偶像,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之一。

这个怎么说呢?从李白的诗中可知。如这首《别鲁颂》:“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众,摧却鲁连舌。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谁说泰山高呢?它再高也高不过侠客鲁仲连的气节。谁说秦*浩大锐不可当呢?他们都摧毁在鲁仲连的舌头下。鲁仲连遗世独立于天地之间,他的气度就犹如清风洒香雪。夫子你风流倜傥,精研文学继承了鲁仲连的遗风。品格如错落盘踞于石上的古松,不为秋霜摧折。我赠你忠言和镂金镶玉的宝刀,让我们的友谊千秋万代不灭。这首诗是李白通过称颂鲁仲连来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与彼此之间深厚情谊的。

李白之所以仰慕鲁仲连,是出于对鲁仲连高尚品格的崇拜和神往,欣赏他既有超凡济世之才,又有功成身退之志和独立不倚的人格,功成而不居,受赏而不纳。他将鲁仲连谈笑间创建奇功的精神风貌,轻描淡写地写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钦慕向往之情。

再看李白另一首《古风》:“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诗中说,齐国有个风流倜傥的名士叫鲁仲连,他是最为高尚奇妙的人,高妙到何种程度呢?就如明月刚从海底升起,其光芒一下子便照彻天地人间。他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赵、魏联合拒秦,迫退秦*建立奇功。其英名传布天下,光辉照耀后世,让人景仰不已。他鄙弃功名如弊履,功成身退之际,回头莞尔笑拒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我也是和他一样澹泊豁达之人啊,事情了结便拂衣而去,那是我们共同的志趣吧。

李白自诩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一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笑傲江湖不可一世的狂狷人物,为何却对这位鲁仲连如此推崇备至呢?

鲁仲连是齐国人,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映入后人眼帘的,是在秦赵的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的背景下。当时赵国的精锐*队被坑杀殆尽,秦*趁势挥师东进,将赵国都城邯郸围得铁桶一般。赵王害怕得到处求救,而列国都害怕秦*威势,没谁敢来救援。唯一出兵来救援的魏*也是首鼠两端,大*只到汤阴就驻兵不前了。

这时魏王想当和事佬,他派客籍将*辛垣衍抄小路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引见向赵王建议,说秦国之所以围攻赵国,是因为之前秦王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但过了没多久又被迫取消了帝号。如今形势已是齐弱秦强,秦王之意非在于侵吞赵国,而在于称帝。只要赵国能尊秦王为帝,那秦*自然就撤退了。

恰好鲁仲连正在邯郸,听闻这事他就主动上门找平原君打听动静。平原君说他在这事上也抓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鲁仲连听了便非常不屑,当面奚落了平原君一顿,要求他将自己荐见于魏国的使臣辛垣衍。辛垣衍早就听闻过鲁仲连的雄辩之才,晓得他的来意,本不愿见他,却拗不过平原君的面子,只好接见了。

彼此见面,鲁仲连却一反说客的常态,竟然一言不发。辛垣衍于是按耐不住了,主动问道:“我看留在这围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而看先生的尊容却不像,你为什么留恋此地而不逃跑呢?”鲁仲连便引用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因不满时*宁愿抱木而死也不愿苟且活在浊世的鲍焦以自况,指责秦国是个抛弃礼义而侵略成性的国家,以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奴役百姓,如果让它恣无忌惮地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他鲁仲连宁可跳落东海自杀,也决不屈节做它的顺民。所以他前来拜见辛将*,目的是要打算帮助赵国。

辛垣衍于是问:“先生打算如何帮助赵国呢?”鲁仲连道:“我要请求魏、燕两国相帮助,而齐、楚两国本来就已经在帮助赵国了。”辛垣衍道:“燕国我相信会听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代表,先生又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道:“因为魏国没看到秦国称帝的祸患,所以才没帮助赵国。如果它认识到了,便一定会帮助赵国。”辛垣衍于是好奇问秦国称帝有何祸患,鲁仲连便举了当年齐威王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朝拜周天子的故事来说明。

当时周天子衰微到了如同无物,只有齐国主动去朝拜尊礼它。但一年之后,周烈王逝世,齐威王奔丧迟到了,新上位的周显王便大耍威风,说天子逝世,有如天崩地裂,接任的天子也得离开宫室睡草席居丧守孝,他东方属国之臣居然敢迟到,其罪当斩。齐威王一听勃然大怒,骂道:“你这个婢女生的…”这事终归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前恭后倨的态度是因为忍受不了新天子的无理苛求,而尊秦王为帝便有同样的祸患。

辛垣衍这时便透露了胆怯的心态,说十个奴仆侍奉一位主人,并非是他们的力气才智不及主子,而是因为畏惧。鲁仲连便反唇相讥,反诘他难道魏王就如同秦王的仆人吗?辛垣衍居然承认了。鲁仲连于是嘲讽道:“这样的话,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并剁作肉酱吧!”辛垣衍听后就很不高兴,说你这话也太过分了,你有什么能力让秦王烹煮魏王并剁成肉酱呢?

于是鲁仲连便将纣王抬出来说故事。当年九侯、鄂侯、文王都是殷纣的诸侯。九侯女儿长得姣美,便将她贡献给纣王,但纣王反而嫌弃她丑陋,竟然将九侯剁成了肉酱。刚直的鄂侯为此诤谏,又被纣王杀死晒作腊肉干。文王听闻只是长吁叹息了一下,便被纣王囚禁于羑里大牢长达百天,想折磨死他。同样是称王,为什么却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是因为侯王受制于帝。

鲁仲连接着还举了齐湣王出逃的故事来说明。当年齐国被燕*打到几乎亡国,齐湣王出逃,先后逃往他的附庸国鲁国和邹国。逃到鲁国时,追随他的臣子夷维子要求鲁君用天子礼仪来迎接齐湣王,结果鲁国官员直接让他们吃了闭门羹,关闭城门拒不接纳。于是他们便逃往邹国,想通过邹国入薛地。这时恰好邹国国君去世了,齐湣王便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又要求邹国的嗣君安排天子吊丧的排场让齐湣王来吊丧。邹国大臣们一听便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说这样的话还不如干脆让我们集体自杀算了。于是他们不让齐湣王踏入邹国境内。

鲁仲连继而分析秦魏形势,秦与魏国同样是万乘之大国,彼此称王,名分相当。如果因为对方打了一次胜仗,便要顺从拥护它称帝,那三晋的大臣就变得连邹、鲁这些小国的奴仆、婢妾都不如了。如果秦国真的野心不足而称帝,便会对诸侯的班子大换血,罢免他憎恶、认为没有才能的人,而换上他喜欢、认为贤能的人。还要通过*治婚姻等手段来控制众诸侯,那魏王又如何能安稳地生活,身为魏臣的辛垣衍你又如何能获取当初的宠信呢?

鲁仲连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辛垣衍如梦初梦,连忙站起来向鲁仲连赔罪道歉,说自己再也不敢讨论让秦王称帝的事了。”秦*主将听闻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连忙将*队后撤了五十里。而这时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兵符,领着魏国大*前来援救赵国,痛击秦*,秦*于是只好撤退回国去了,邯郸也因此而解围。

事后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却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便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之际,便又郑重地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道:“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是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屑那样做的。”于是他起身辞别,飘然而去。

说到春秋战国时代那些纵横家,鲁仲连的业绩不算厉害,比起代表人物苏秦张仪的功业差远了。就算跟凭着一次游说,“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比起来,都逊色不少。但为什么在众多的游说纵横家中,天生傲骨的李白却偏偏五体投地的推崇鲁仲连呢?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义不帝秦”的铮铮铁骨和不受封赏,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的士人气节,可谓是千古一国士,这种气节古来是罕有的。这便是李白诗中所写的“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李白对鲁仲连推崇备至,自然就不难想象了。

其后二十多年,在鲁仲连身上又发生了一桩飞书劝降燕将救聊城的事。当年乐毅统领燕、楚、赵、魏、韩五国联*,几乎一举灭齐,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个城邑久攻未下。后来田单用反间计弄走了乐毅,再用火牛阵成功大破燕*复国。田单以一己之力复齐,从此踌躇满志,他自以为天下无敌了。后来他率领大*去攻打狄邑,出发前与好友鲁仲连道别。鲁仲连劝他最好别出兵,多半会徒劳无功。田单自然很不高兴,认为鲁仲连也太小瞧他了。结果他连续攻打了三个月,也没拿下狄邑。

这时他想起鲁仲连的话,于是跑回来虚心讨教,鲁仲连便向他解释说:“当初将*您在即墨的时候,与士卒一道同甘共苦,同坐草席,共挥铁锹,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将*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众人听闻将*的呼吁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所以能打败燕国。但今非昔比,将*封万户侯,日夕笙歌宴乐,养尊处优,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临战远远躲避后面,又如何能取胜呢?”这个就是孟子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田单如梦初醒,于是亲被矢石,身先士卒,站于阵前亲擂战鼓指挥,一举作气便攻下狄邑。

此后不久,燕将乐英攻克聊城,聊城人便在燕王面前离间乐英。乐英惧祸不敢归燕,死守聊城。田单于是发兵围攻聊城,打了一年多,士卒伤亡惨重,却久攻不下,于是他又虚心向鲁仲连请教。鲁仲连了解了前方战况,这次他没有向田单献什么妙策,只是亲自修书一封,教人直接射入聊城中去。

鲁仲连的书信写得很长,内容皆是攻心之术。首先,明确指出齐国攻陷聊城是志在必得的。他阐明燕将的做法是违背燕王的意愿即是无忠,负隅顽抗与聊城同归于尽威名不立便是无勇,功败名灭不彰后世乃是无智,此“三无人员”非是大丈夫所为。继而他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是齐利燕弊,并替对方规划了两条后路:一是全师而退,保存燕*实力;二是投降齐国,赐爵封侯。并以管仲屈节事桓公而扬名后世、曹沫忍辱劫桓公洗雪前耻而恢复鲁国失地扬名立万的故事来开导对方,指出“行小节,死小耻”是不明智的做法,劝诱燕将以“小节”而成“终身之名”,以“小耻”而立“累世之功”,当机立断放弃死守聊城。

乐英读完了鲁仲连的书信,连续哭了三天,自忖与燕王之间已酿成嫌隙,撤退回国恐有杀身之祸;而这一年来与齐鏖战,杀死齐国士卒太多,降齐恐怕徒招祸害。进退无非受辱,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自杀了。群龙无首,聊城便不攻自破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箭飞书劝燕将”的故事。

鲁仲连不仅才智过人,辩才无碍,更可贵的是那颗古道热肠的赤子之心,他生于聊,居于狄,对聊城、狄邑百姓感情深厚,在国家败亡、山河破碎之际,位卑不敢忘国,两次出山助田单一臂之力,匡复祖国。是一位急公好义、具有强烈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救民于水火的平民爱国者。而更可贵的是,他以一书收复了聊城,建立奇功,事后齐王要对他赐爵封赏,但鲁仲连却潜遁而去,隐居于海上,留下了一句话:“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意思是说,我与其富贵而屈身侍奉于人,还不如贫贱而轻视世俗放任自己的心志啊。

世间视功名富贵如浮云而出世修行的人不少,但如鲁仲连这种入世做事,功成身退而不沾纤毫名利的侠义之士,追求灵*自由的世外高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是一位形象近乎完美的人物。难怪他能成为李白的偶像了。

李白在《奔亡道中》云:“谈笑三*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说的便是这个典故。历史上鲁连箭与鲁连书,历来传诵不衰,被喻为以文克敌,不战而胜的代号。譬如刘商的“秋深为尔持圆扇,莫忘鲁连飞一箭”;张继的“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杜甫的“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白居易的“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等等,都是专门吟咏这个典故的。

而在所有的诗人中,当数李白吟咏鲁仲连的诗作最多,推崇也最高,称得上是鲁仲连名副其实的铁粉丝了。所以说,人生如果有一位令自己心悦诚服的偶像,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

梁国德,岭南洪拳名家,广东省社科院国学研究中心理事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诗刊》《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中华诗词》《诗词百家》《环球日报》《茂名日报》《南方城市周刊》《诗词月刊》《当代诗词》《岭南诗歌》《诗词报》《高凉诗词》《新华在线》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白的偶像梁国德散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