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浙大学子走进陈望道故居,寻访101
TUhjnbcbe - 2023/9/17 19:11: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王湛通讯员柯溢能

“这里是陈望道先生的柴房,年前的年,他在这里翻译了《共产*宣言》。也是在这里,他误把墨水当成红糖蘸粽子吃,还觉得很甜。因此有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故事。”讲解员叫陈华仙,今年54岁,是陈望道的堂侄女。

这是浙江大学“领雁工程”研究生*支部书记的活动,义乌的陈望道故居是学校学生*建与思*现场教学基地。

回望真理百年

陈望道故居位于距义乌市区30多公里外的分水塘村,是一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庭院建筑。周围山峦重叠,因这里的水流分别流入义乌和浦江,故称分水塘。年1月18日,陈望道就诞生在这个村子里。

“6岁入私塾,后来进入之江大学读书。他想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家里刚刚盖了新房,就是现在的这座故居,因此,家里没有足够的资金能供给他,”陈华仙带着大家在这座做工非常精美,有着大量东阳木雕的宅子里边走边讲解,因为是在讲述自己的家族史,她的声音很动容,感情很投入。

陈华仙说,结果,机智的陈望道,写了一幅字给父亲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父亲被他打动,把家里的亩地,卖了亩供他留学,他在日本早稻田等多个大学修读了多个专业,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同年回国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接受记者斯诺采访时曾说:“有3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

这3本书中就有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宣言》,年4月,由时年29岁的陈望道参照日文版和英文版翻译完成。同年8月,首个《共产*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在上海诞生。

年前,陈望道翻译《共产*宣言》的场景,展现在故居内。那是年春,29岁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旧门板,既当床铺,又做书桌,凭借一盏油灯,日以继夜,伏案译书。

《共产*宣言》翻译成中文本身就很难,不仅是中文首译,没有资料参考,还要讲求通俗易懂,再加上环境的艰苦,陈望道花了比平时译书多5倍的时间才翻译完成。

在故居里,循环播放着一个宣传片,里面有对陈望道儿子陈振新的采访。出生于年的陈振新,儿童时代都在分水塘村度过,直至年才到上海与父亲团聚。

陈振新接受采访时说,在治学上严谨,是他佩服父亲的第一点。第二点,则是其对文字的把握,不仅准确,还通俗易懂。比如《共产*宣言》的第一句“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这句话时隔年后再看,也不觉得晦涩。

与其它版本的《共产*宣言》相比,作为语言学家,陈望道的语言十分优美,随处可见一些修辞上的精彩语句,如“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在陈振新看来,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仅万余字的小册子,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的重要因素。

在历史发生地传承历史

浙江大学有36个学生*建与思*现场教学基地,陈望道故居是今年“领雁工程”研究生*支部书记培养历练活动的第一站。“大家学习《共产*员宣言》,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为建*百年做出相应贡献。”浙大研工部副部长张晓洁说。

浙大机械学院副书记项淑芳则希望同学们能展开手上的《共产*员宣言》多看看,“会有个集体诵读的环节,在陈望道故居,回望初心,会有别样的味道。”

项淑芳说,百闻不如一见,*史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要让同学们真正走进历史,在历史发生地开展*史教育就有别样的体会。“这种体会可以穿梭时间,当你看到百年前的草木楼阁,便能更好体悟他们对信仰之追求,对真理之探索。”

“30多位同学大多为年左右出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是屏对屏地认识周围的环境,真真让他们来走走看看,不仅接了地气,更有心入脑。”这是项淑芳的初衷,“例如我们在陈望道故居这几间房屋中,看到精益求精的东阳木雕,更看到文化的瑰丽。”

机械工程班的任奇同学,对陈望道家的“家风”印象深刻,“陈望道有两个兄弟、两个姐妹,陈父对这五个子女的教育一点儿也不含糊,卖掉了部分田地供五个孩子到县城读书。后来陈望道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有机会去日本留学,陈父甘愿将剩余的大多田地出售。散尽积蓄只为了子女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我心中升起的情绪不是赞叹而是震惊。”除此之外,陈父的“德智体劳”全面教育,陈母的以身作则、宽以待人,以及陈望道对他的子女的教育方式,都让任奇受益匪浅。

工业工程班的章贝宁同学除了重温“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故事,还参加了红色故事会。“当我走进这个百年院落的时候,我有一种要与一砖一瓦对话的感觉,从它们的生命纹路中,感受自己能在悠长时代中留下什么?”她说,作为大学生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主力*,要赓续红色血脉,练就扎实本领,以推动科研的实在业绩,报效国家。

医学院博士生陈瑞雪围绕“初心”谈了切身体会。“作为一名在临床实习的以学生,我们所坚守的初心和信念就是尽心尽力救助每一位患者。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虽然我们医学生不能像无数医护人员那样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积极参与抗疫相关的科研攻关项目和志愿服务工作。”她认为,重读《共产*宣言》,不仅仅是文本的力量,更给人以实践的启迪,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项淑芳认为,开学第一课,通过这样的示范性课堂,引导参加同学受教育的同时,等他们回去后,能够更好组织自己支部做好学习开展实践。“比如这次活动,除了参观外,还安排了一场浙大主题的红色故事会,从校友老师身上,讲浙大人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一位同学讲林俊德校友以身许*,战斗到最后一刻。一位同学讲吕维雪教授开创学科的筚路蓝缕,一位同学讲陈薇院士在开打第一针疫苗时的果断坚决。”

“不同学科的不同同学,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交流故事,相互启迪。是他们本身受了洗礼,同时听的同学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项淑芳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唤醒另一个灵*。“同学们通过红色故事会,就实践着这个观点。”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大学子走进陈望道故居,寻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