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雯通讯员恩惠
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很多读者抱回一套有分量的书——《茶人三部曲》精装修订本。
在上海长宁图书馆和上海展览中心中心活动区,“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茶人三部曲》精装修订本读者见面会”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著名作家王旭烽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进行了精彩的对谈,与大家共同分享了关于茶叶、茶人、茶事的点点滴滴。
王旭烽教授,国家一级作家。出生于浙江平湖,求学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历史系,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曾供职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旭烽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数十年,其代表作《茶人三部曲》包括《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三部,是中国第一个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系列,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年,《茶人三部曲》又入选中宣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茶人三部曲》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赵寄客、沈绿爱、杭嘉和、杨真、杭汉、杭得荼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争取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这三部小说是白话史诗式的描写,但各有其核心所在。
王旭烽表示,在《南方有嘉木》中,她侧重于书写茶的文化行为;在《不夜之侯》中,她写的是茶的贸易行为;而在第三部《筑草为城》中,她想在历史的进步和退步中,书写“人”的超越。“茶人的精神是超越纷争,而不是绕过纷争。茶人是长寿的,能度过煎熬的岁月。”茶的清香、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王旭烽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及华茶的兴衰过程在书中尽显。
在回顾自己的写作经历时,王旭烽说自己的小说中有60多个人物,但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茶文化”,“把它当作人来写,当作主角来写”。
在她看来,茶文化的情理结构是通过物质融汇精神,通过肉体打通灵*。茶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训练方式,正如学佛必须要学会打坐一样,“当你参与生活、改造生活、创建生活,或者被生活伤害、被生活摧残,甚至死于生活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真正的作家”。茶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它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这一进入,首先是进入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和生产的层面,第二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审美的层面,这意味着如何度过你的时间,它不是为了活命解渴,也没有特别实际的功能,品茶功能主要是美。第三个层面是管理层面,如茶税、茶马司等国家*权架构起来的,最后一个层面是哲学宗教层面的,它和儒家、佛家、道家有关。
王旭烽在见面会中提到了与西方“酒神精神”相对应的“茶神精神”,在她看来“茶神精神”主要的内涵就是《茶经》里讲的“精行俭德”。如果把“精行俭德”这四个字再小一点,再提升一下,就是一个“内敛”的“敛”字,她认为中华民族本质上不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民族。这种精神是内敛的,是保守的。这里的“保守”不是指保守主义,也不是指封建主义,而是指在欲望横流的世界上保持节制和理性。
王旭烽于年开始创作《南方有嘉木》,至今恰逢30周年,浙江文艺出版社特推出全新精装修订版。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这一版本都有所提升。在内容上,进行了仔细地校订;在装帧形式上,推出单本装和函套装。硬封选用和绿茶色调接近的绿色羊绒纸,烫有醒目的白色书名及绿色的小茶叶,腰封采用硫酸纸,若隐若现地呈现世纪风云、杭城史影的韵味。函套大胆采用了反向条纹的瓦楞纸加裱纸的形式,以突出茶文化的气质。函套内还附赠茶文化笔记本,普及关于茶叶、茶文化的小知识。
《茶人三部曲》问世以来,在评论界获得诸多好评。著名评论家雷达曾说:“王旭烽的语言、文笔很清丽,文化气息很浓,那种书卷气的语言,加上杭州的方言,本身就和她描写的茶文化的艺术氛围非常契合,很相衬,很和谐。”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在某种意义上,该系列也已成为“茶文化”的代名词,也成了很多读者走上爱茶之路的引路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