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思想*治工作研究》杂志,近日刊发文章《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访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沧桑巨变的见证者》。该文报道了塔元庄村坚持大力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以“实干兴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现将此文转发,以飨读者。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地处石家庄市滹沱河北岸的塔元庄村,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干净整齐的街道、宽敞通畅的马路、错落有致的楼房,让人眼前一亮,有谁能相信,眼前这个“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多年前曾是个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贫困村。是什么令这个小村庄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委书记尹计平向我们一一道来。
“没想到变化这么快、这么大”
小村庄的发展有大学问。“我们村非常幸运,是习近平总书记看着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尹计平骄傲地说,“我们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指导。”
“没想到变化这么快、这么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年7月11日调研指导河北省*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给予塔元庄村新面貌、新变化的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他曾多次考察塔元庄村,对于塔元庄村的“前世今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来我们村里,都去看望大家伙儿,和我们亲切地拉家常,一点架子都没有,还给我们村指明了发展的路子,我们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干,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尹计平感慨道。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工作期间,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调研,往来滹沱河两岸,其中就来过塔元庄村。他针对正定紧邻省会石家庄的区位特点,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年1月12日,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又一次来到了塔元庄村,指示塔元庄村要走好新农村建设发展新路。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塔元庄村时提出要求:“你们要在全国提前进入小康,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赋予了塔元庄村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团结奋斗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指明了阔步前行的方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发展路子,塔元庄村在农业、养老、旅游项目上多方发力、“三面开花”。
农业产业化。依托村子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塔元庄村大力发展特色、休闲、绿色、智慧农业,蔬菜厂、豆芽厂、豆腐厂先后建成投产,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和农村电子商务,注册“真定塔元庄”商标,深化拓展立体无土栽培植物、鱼菜共生栽植等项目,以智慧农业为特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如今,“塔元庄”牌农产品不仅畅销京津冀,还插上了“翅膀”飞往全国各地。
养老市场化。塔元庄村推出构建“金融养老+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投资万元建成的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服务本村老年人,还辐射到周边地区。健身广场、卫生诊所、超市、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配备齐全,好多居住在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感叹:“这比城里的老年公寓还好呢!”
旅游规范化。依托石家庄正定古城、滹沱河两岸景观资源,塔元庄村人吃上了“旅游饭”。以红色旅游、休闲娱乐、田园风光、乡村民俗等为特色的乡村游,让塔元庄村彻底“火出了圈儿”,仅年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交出了旅游综合收入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多万元的好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提出的设想都实现了!”尹计平说,“他把我们的情况摸得很透,提的发展建议都是从我们实际出发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说到这里,尹计平有些情不自禁:“这份情,我们塔元庄村人会记一辈子啊!”
“我们比城市人还美哩!”
塔元庄村人一直有个梦想:让村子成为宜居乐居的地方,老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这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兴旺,乡亲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居住在农村,生活在城市”就是塔元庄村人目前的状态,提起这些成就,没有老百姓不竖大拇指的。“我们比城市人还美哩!”村民王文芳笑着说道。
塔元庄村旧貌换新颜还要从年的“旧村改造”说起。“原来我们是正定最落后的村,光靠种地乡亲们日子都过得紧巴巴,年轻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说起之前的落后状况,尹计平非常痛心,“好在我们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引,终于下定决心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首先开始‘旧村改造’。”谈到改变的初衷,他的眼里充满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让老百姓拆掉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子谈何容易。面对困难,尹计平和村干部们没有退缩,他们请全体*员及各户一个代表到了华西村、双街村、南街村等先进村庄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确定走用旧村改造盘活土地资产的路子。
学习回来后,村干部通过挨家挨户做工作、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等方式,宣传学习的经验和成果。年由村委班子成员带头,号召部分村民一起先期拆除自己家的旧房,在原址上建设了4栋新民居,当年这些村民就住上了新楼房。新楼房宽敞明亮、干净卫生,取暖费都是集体来承担,村民不花一分钱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看到前期参与旧房改造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楼房,剩余的村民积极性也大大提升,纷纷找到村委会要求参与旧房改造。至此,塔元庄村正式开启了建设新民居的步伐,楼房全部建成后,村委会没有采取抓阄的方式分房,而是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户村民全部统一免费入住多平方米的新楼房,没有一个人因为分房闹意见。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改善人居环境也是提升农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举措。如今,塔元庄村处处是美景、遍地是公园,村民的心情更加舒畅,村庄越来越和谐。“现在村里再也没有人上访告状了,甚至连吵架的都没有了,大家都忙着享受生活呢!”说到这里,尹计平开心地笑了。
钱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
钱袋鼓了,脑袋“富”了。这个原本如滹沱河岸边砂砾般的普通村庄,变成了一颗璀璨明珠,日益焕发出夺目光彩。
从曾经的“留不住人”,变为如今的“挤着进来”,村里的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发掘、村民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塔元庄村产业做得更大了,乡村建设得更美了,创造出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更加宜居幸福的环境。
塔元庄村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游,美食一条街、小吃一条街、木屋民宿小镇、水上嘉年华、生态农业观光园……星罗棋布,每天参观到访的游客络绎不绝。塔元庄村的这碗“旅游饭”,让村民们不仅鼓了钱袋,也“富”了脑袋。
文化活动搞得活色生香,一点不输城里人。有文艺特长的村民自发组成了腰鼓队、*乐队、旗袍队、广场舞队,在春节团拜会、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文化惠民演出等场合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节假日更是他们展示才华的好机会。村里不仅对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积极鼓励,还为他们提供展示舞台和资金支持,给业余演出队伍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编排节目。
“俺们闺女每次都盼着俺拿奖呢!”腰鼓队的一位大姐说。每一次的比赛活动,她和队里的其他成员都鼓足了劲儿,争相展示自己的绝活,村民的文化特长得到了展示、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
“人人争做好村民,家家争当文明户。”村里举办的“最美家庭”“好妯娌”“好婆媳”评选活动,让好家风建设蔚然成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萦绕在塔元庄村的千家万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每天早上8点,村“两委”的晨会准时开启。新老村干部带着过去一天的工作成果和新一天的工作计划,在晨会上各抒己见,他们把村民的意见建议放到会上共同商讨,齐心协力解决村子里的急事难事。这样的做法已经持续21年了。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子富不富,关键在*组织。
20世纪90年代,由于村班子换届频繁,思想涣散,缺乏组织能力,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经济收入倒退,年年亏损。直到“带头冲出一条路来”成为共识,响应号召的尹计平毅然返乡,组建了一个跑得又快又稳的“火车头”,真抓实干、谋实创新,与村民走成“亲戚”、交成“朋友”,这才使村里翻了身。村里在修路、改水、改厕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两委”干部既当泥瓦匠,又当清洁工,村民中逐渐形成一种“大事小情看干部”浓厚氛围。21年过去了,“村里是真的做到了‘天天有变化,年年有亮点’!”一位村委员笑着说。
“农村的事看似普通的小事,但群众关切的事就是大事。”委员们这么想,也这么做。在塔元庄,姑娘出嫁后户口、宅基地等问题最容易引起村民与干部发生矛盾。要想实实在在给群众办实事,就必须依靠村民自治的办法,把相关的议题和事项收集整理到一块,召集*员、村民代表讨论,村“两委”拿出意见,*员、村民代表举手表决,通过代表签字生效,把这些事定成长效机制,用规矩来管理。
“这样就轻松多了,一人就能办。”尹计平说,“关键是‘两委’班子要用公心和真心执行落实,不走私、不变样,让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老带新,心连心。要想让为村造福的工程持之以恒,后继有人是关键。“新干部遇到问题有什么不懂的,给老*员打个电话,一同分析分析、筹划筹划。”一位已经换届退休的老委员说。退休后的班子成员也没有闲下来,不定期参加扩大会议,一对一、“传帮带”式地将工作经验、服务热情传递下去。一个新老相传的机制,让村里的委员们更安心、更放心地做好接力工作,服务好群众的一点一滴。
干部有公心,群众能齐心,实干有决心。“当干部就意味着奉献,只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群众才赞成,说话才管用。”尹计平始终这样激励着村里的年轻干部。
只有每个人团结起来,大干、苦干、真心干才能成功,才能赢得民心。尹计平感叹:“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团结一切都是零,塔元庄村的今天就是守规矩、重团结得来的。”塔元庄村始终把团结融入血液、浸入骨髓,让村子真正成为示范村、小康村、团结村、幸福村。
春风又绿塔元庄。生活有奔头,奋斗有劲头。乡村振兴的路上,塔元庄村人的脚步越发轻快、坚定了。未来的塔元庄村,将带着使命继续奋发作为,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自《思想*治工作研究》年第3期杂志;作者:期刊编辑部、河北省*研会)
来源: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