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薛莹通讯员张梦楠
北京卫视的新综艺《上新了,故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
我是每期都追了,毕竟我本命邓伦,是里面的常驻嘉宾。#常驻嘉宾里还有一个日趋油腻的演员,图上有写,我们上一条也有写#
这是一档把文化与创意结合,用新方式讲老故事的综艺,把故宫的历史文化和所藏珍宝都展现了出来▼▼▼
每期节目,明星们都会和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一起
带着大家在故宫大院里转悠
看猫、看景、看历史▼▼▼
#喵~#
常驻嘉宾邀请的是邓伦▼▼▼
在《香蜜沉沉》之后,邓伦收到了很多综艺邀请。
最终,选择了这档《上新了,故宫》▼▼▼
#邓伦、蔡少芬解锁乾隆秘密#
故宫虽然是个大IP,但这个节目是个慢综艺,对圈粉和吸流量来说,并不是上上之选。
事实上,邓伦是很愿意挑战这种厚重文化题材都IP项目的。
之前演《*原》也是这样▼▼▼
#电视剧版《*原》里,邓伦演鹿兆海#
故宫是民族史,*原也是。
故宫是承载着民族底蕴的伟大建筑;《*原》是反映时代兴衰的文化名著。
用句定性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不同的是故宫是实体,而《*原》是靠文字拼写出来的“史诗”▼▼▼
《*原》的真实,不属于历史,而是关乎心理、情感、信念和良知,拥有着触及心灵和灵*的震撼。
这是我盛赞《*原》的原因。
01“老虎吃天”
在小说的扉页中,陈忠实写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读完全书后,你会发现《*原》就有这样的地位。
#陈忠实写在《*原》扉页#
作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部作品早就被列在必读书单里。
陈忠实用50万字勾勒出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形象的历史画卷。
从清朝覆灭到民国建立,写*原上白、鹿两大家族的较量,说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
但在这部作品成稿之前,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若干年后它能在文学界有如此的地位。
甚至连陈忠实本人,也只是抱着“写不成我就去养鸡”的心态在创作。
在发表《*原》之前,陈忠实在陕西农村生活了五十年,他洞悉那片土地的风土人情,也熟知陕北人的粗旷和细腻。
他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陕西小地方的公社副社长兼任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看着农村事,写着农村事。偶尔在报纸上发几篇短篇小说,拿点稿费补贴家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陈忠实#
年,小地方来了文化人,《当代文学》的编辑何启治在看了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接班以后》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写个长篇小说。
#左陈忠实右何启治#
推着破自行车从“小寨”里走出来的陈忠实,听完之后,操着陕北话说了句“老虎吃天”。
对于刚开始创作短篇小说的陈忠实来说,两万字已经是极限,要写几十万字的长篇,是比老虎吃天都难的事情。
#年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促进会,左一:陈忠实#
但这件事情也在他心里扎了根。连文化人都能看上自己的文笔,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渐渐地,《*原》在陈忠实心里开始有了轮廓。
#电视剧《*原》剧照#
年4月,陈忠实先生蹚过冰冷的灞河,坐上公共汽车,前往蓝田县搜集资料。
经过两年时间的构思酝酿、材料准备,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
#年,陈忠实和他的母亲#
因为他觉得只有在原上写作,创作生命才能达到最佳的气场。
“我坐在被太阳晒得温热的土梁上,感觉到与脚下这块被许多祖宗耕种过的土地的地脉接通了,我周身的血脉似乎顿然间都畅流起来了。”
#陈忠实旧居#
四年的艰苦写作,陈忠实每天都要在脑海中,经受各种人物的较量。所有的情节,都要先在他心里预演一遍,才能落笔到纸上。
几年过去,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都像*土高原的沟壑一样深了。
天道酬勤,陈忠实不用去养鸡,还收获了一万块的稿费和《*原》的一炮而红。
02大腕争演
小说出版不到半个月,出版社就连续不断的加印,半年印了五六次。
不仅在大陆发行,还在港台出版。
《*原》的淳朴和真实,让它彻底火了。
再之后,找上门来的,不仅是出版社的约稿,还有各种艺术形式导演的拜访。
《*原》也算是最早一批的大IP了。各路导演希望把它从文学作品改编成不同的艺术形式。
舞剧、话剧、电影、电视剧,一个不少。
年,《*原》改编成秦腔;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林兆华将《*原》搬上了话剧舞台;
年,《*原》被改编成舞剧;
年,被王全安拍成电影,搬上荧幕;
年,《*原》再次被改编成话剧,这次是陕西人艺的版本;
年,电视剧《*原》上星播出
……
虽然改变的形式不同,但大部分作品都有相似的特征:邀请了重磅演员挑大梁。
北京人艺版话剧中,饰演白嘉轩的濮存昕、饰演小娥的宋丹丹、饰演鹿子霖的郭达▼▼▼
#饰演白嘉轩的濮存昕#
电影版中,饰演白嘉轩的张丰毅、饰演鹿子霖的吴刚、饰演段奕宏的黑娃▼▼▼
就连艺术性较弱的电视剧,也得是张嘉译、何冰这种实力演员,才能担得起的白嘉轩、鹿子霖这样的角色▼▼▼
之前提到邓伦第一次接触这种厚重题材的剧,是从电视剧《*原》开始的。
在电视剧里,他演的是鹿子霖的二子,鹿兆海▼▼▼
邓伦说,去了这个剧组,他才发现自己之前根本不会演戏。
邓伦也坦言:如果这次接不到,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接触这么好的题材了,也失去了和张嘉译等前辈学习的机会。
为此,他试戏了几十次▼▼▼
“反差”的是,在以上种种大腕云集的作品中,陈忠实本人最喜欢的,却是最“草台班子”的一个——
杭州文广演艺集团倾情力荐
陕西人艺版话剧《*原》
时间:年12月20、21日19:30
地点:杭州大剧院
票价:、、、、、元
陈忠实是个很温和的人,面对《*原》的诸多改编,他几乎没有对任何改编作品提出过批评,甚至给王全安的电影《*原》打出了95分的高分。
唯独数次赞赏并公开支持了这部没有一位名演员参演的陕西人艺的版本。
版权费分文不取不说,更是在该剧首演结束时,亲手书写了“乘风破浪展翅高飞”八个字赠与团方。
#话剧版剧照#
就连演过北京人艺版《*原》的濮存昕,在看过陕西人艺版本之后都说:“陈忠实先生应该更喜欢陕西人艺的版本。”
在豆瓣上,对于这部剧有N多相似的评价——
英文是:respect!
北京话是:盖了帽儿了!
03草台班子
没有名演员,没有重金扶持,没有玩花样。
这部戏做对了什么,赢得了陈忠实的喜爱?
#剧照#
在我看来,它的成功,归结于演职人员对传统的尊重,他们把传统的老玩意完完整整地还原了。
陕西方言——
有人说:“你生活在陕西才可以知道,作家这么厚厚的一本书里,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可除了《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和陕西油泼面、青曲社,我们大多数人就和陕西没什么交点了。
#剧照#
这个版本,会用原汁原味的陕西话,把你带到*原上。坐在台下,你不必想象,只要去感受就好。
华阴老腔——
这个曾经因为陈忠实去世被写入过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老玩意,是陕西人艺版《*原》的灵*。
它直抵人心,引领观者的情绪到达顶峰,就像“泡腾片”,放在“情绪”这碗水中就沸了。
#剧照#
不过,它绝不同于谭维维在春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不摇滚,不娱乐,不综艺,它是深切的哀婉和灵*的撞击。
希腊歌队——
陕西人艺版《*原》对传统的忠诚,不仅是内容上的,也体现在形式上。
“歌队”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悲剧,它是古希腊悲剧中“功能性”的出现,承担着戏剧中的“起承转合”。
《*原》的导演和编剧别具匠心的把它放到剧中,让村民的“群像”以“歌队”的形式呈现。
#剧照#
老中青三代演员齐上台,集体推动剧情的发展,众人合议人物的命运。
陕北乡村里的农民形象,在这里被惟妙惟肖地还原。
#剧照#
如果把一台戏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流水线,那在这版《*原》的流水线上每个环节,都不差丝毫。
没有过度颠覆,没有过度解构,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演绎,让作品的灵*在舞台上重生。
#剧照#
当所有人都怀着极大的敬意,来对待一部戏的时候,好看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