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五星红旗在孩子们的手中飘荡,一曲《红旗飘飘》更点燃他们心中的热血。昨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里,首届上海市中小学生戏剧节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句号。本届戏剧节以“爱国·少年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发出时代的声音”为主题,在竞赛和展演两个单元共上演46部作品,其中红色题材大放异彩,占据半壁江山,不仅有将革命人物的真人真事、名剧、课本、古诗词、电影等改编而成的作品,还有不少原创剧本令人耳目一新。
图说:首届上海市中小学生戏剧节圆满落幕官方图
幸福来之不易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创排的话剧《报童》获得了小学组的团队二等奖。对于剧中“草莽”的扮演者、刚上三年级的孙翊玮来说,《报童》的故事曾经很远,如今很近。“我们在舞台上来回奔跑、大声叫卖,几轮下来就气喘吁吁。‘草莽’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更要为了生活、为了理想,每天在更艰苦、更危险的环境下做这些事。”有了切身的对比,让孙翊玮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年纪虽小,但他的心中也升腾起懵懂的感恩:“我有吃有穿,有温暖的家,有学上。这些我本来以为理所当然的,其实是很多人的牺牲换来的,是祖国妈妈为我们创造的。”
一点也不能少
凭着《七子之歌》里的出色表演,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南校初一学生倪何威获得初中组“最佳男主角”。出演“九龙”一角是他“毛遂自荐”的。小时候,倪何威曾和父母一起去过九龙岛旅行,虽然记忆已经模糊,但留存下来的不少老照片让他对这个地方一直保有特殊的情感,“我看到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不同地方绽放出多彩的颜色。”
图说:《七子之歌》官方图
故事中的“七子”来源于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为了演好“九龙”这个虚拟人物,倪何威在心里构建了一角色画像:“我想,这是一个有些怯懦的孩子,一直压抑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吐露心声,喊出‘妈妈,我要回来!’”演出时,入戏颇深的“七子”演员们哭得眼睛都肿了。倪何威说:“以‘九龙’的身份换位思考,让我更加坚定信念,‘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愿为自由故
在戏剧节的开幕展演板块,小演员孟骄阳再次演绎了《笔墨丹心》中的狱卒曹汉民。《笔墨丹心》讲述的是年“左联五烈士”被捕后牺牲的历史事件,剧中大部分角色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汉民则是完全虚构的。剧中,他在与左联女作家冯铿接触的过程中,受她的作品感化,从一个浑浑噩噩的普通青年,渐渐觉醒,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开始向共产主义靠拢。从今年9月这部剧作为虹口区“开学第一课”上演到如今,孟骄阳觉得自己就像曹汉民一样,经历了精神上的洗礼。“当我了解过历史,真正读懂烈士们笔下的‘若为自由故’,才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值得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新民晚报记者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