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关镇蚕梅村,工作人员用电筒为医生照亮一方天地,完成核酸采集工作。(通讯员供图)
株洲晚报讯(融媒体记者/杨凌凌通讯员/王祎梦)开展流动检测,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11月6日晚,在芦淞区白关镇,“大白”坐上农用三轮车进村采样。检测小分队三人一组,一人用手电筒为医生照亮工作区域,其他两人完成核酸采样。此举被村民喻为当晚白关夜空中最亮的“星”。
白关镇有着芦淞区最大的农村地区,下辖21个村,在新一轮核酸采样中,白关镇及时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及时调整采样方案,由基层干部、医护人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核酸小分队临时改造“农三轮”,将采样点放到可移动的农用三轮车上,深入村头民宅,为当地村民上门采样。
“村民不动,‘大白’动”,看似小小的改变背后,需要医护人员更为细致的采样流程,也意味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更多的付出。在蚕梅村村委,从晚上6时30分起,大家开始工作。村干部们用纸板做成坐垫,还在三轮车上贴上“做完戴好口罩,立刻返回家中”等宣传提示,群策群力,改造出一辆敞篷式“移动采样车”。
从村口坐上三轮“专车”,队员们在颠簸中被送到指定的村子里。“小朋友,去叫你爸妈出来做核酸”“贺姐,出来出来”……在村干部和志愿者的协作配合下,一户户人家从家中被叫到了采样现场。
6小时下来,3名队员累计完成多人的采样任务。小分队成员之一,党员志愿者刘家林告诉记者,不只是他一个,在镇上负责疫情防控的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已经很久都没睡个“囫囵觉”了。“抗疫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战胜疫情。虽然夜间风凉,但是看见身后的万家灯火,心里觉得特别温暖,我们一定会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