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钱娟
湘江北去,望城蔡家洲头,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如巨龙横卧,横跨一江两岸。
穿越到年金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正式通航。从此,枯水期长沙、株洲、湘潭3市供水问题彻底得到解决,“黄金水道”迎来发展的春天。
从怕水拒水,到亲水近水,长沙“山水洲城”,因水而生、向水发展。
一路滔滔向北,湘江再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胜景。
晚报见证
年10月10日上午11时,全市、全省人民翘首以盼的民心工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正式蓄水通航,湘江再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胜景。11日,《长沙晚报》封面和头版均刊发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的大幅新闻照片,并在封面做了头条导读标题《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昨蓄水通航》,在头版头条刊发消息《感受百舸争流的恢宏画卷开启湘江治理的崭新篇章》和评论员文章《敢借湘江谱华章》,还在A5版头条刊发题为《水位落差8米船过闸1小时》的消息,浓墨重彩地报道了这一载入长沙史册的大事件。
亲历者说
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通航保障供水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亘古以来,湘江呈弯月状向北奔腾,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岳阳入洞庭湖,干流全长公里。
穿越大半个湖南,湘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滋养了“湖广熟、天下足”的湘楚之地。
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湘江长沙段经常“喊渴”,往往是“一年两头枯”,连续几年湘江跨年枯水期超过6个月甚至长达7个月,不要说千吨级轮船不能正常通航,就连自来水厂取水也变得举步维艰。
“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改善通航和保障供水。”时任长沙市湘江综合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胜强介绍,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改善湘江航运和长株潭供水环境为主,同时兼有改善长株潭滨水景观、发电、发展水上旅游、两岸交通等综合效益。
改善航运,保障供水,是启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设的初衷。
潘胜强回忆,事实上,从年时任湖南省及长沙市主要领导提出在湘江长沙段建设长沙水电枢纽的最初动议,到工程真正破土动工,时间跨度长达20年。
从动议到规划,然后从论证到立项,再到启动建设,最后实现蓄水通航……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在诞生之前,走过了漫漫“长征路”。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立项。年9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该工程适当抬高坝址上游湘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水位,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确保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枯水季节能保持稳定水位,构成一个长达多公里的库区,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率,形成一条吨级船舶通航、水深稳定的水运主通道。
记者重访
年10月10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正式蓄水通航。截至今年12月5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累计开启7.29万闸次,船舶通过39.37万艘次5.17亿吨,年均过闸货运量万吨;6年来,吨级以上货轮过闸艘次。与此同时,枢纽工程的正式通航,彻底终结了长沙为水所困的历史,湘江没再“喊渴”。
忆往昔
湘江穿城而过,长沙却成缺水城市
“冬季河里水位降低了,湘江河床裸露在外。枯水严重的时候,自来水厂取水困难,居民用水喝水成问题。”湘江枯水期的模样,长沙市民陈雄伟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不少菜农借着肥沃的河泥种菜,饥饿的鸟儿不时来干涸的河床觅食,残破的渔网嵌在泥沙中,沉底的枯树随处可见。
守着大江大河的长沙,却成了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两缺城市”。
进入冬季,湘江水位节节走低,前所未有的“水荒”步步紧逼,长沙备受煎熬。
年10月,枢纽工程正式蓄水通航,彻底终结了长沙为水所困的历史。湘江长沙段水位常年维持在29.7米(黄海高程)左右,库容6.75亿立方米,库区面积8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心水源地,城区八大水厂有六家直接从湘江取水,湘江“母亲河”成为长沙市民名副其实的“水缸子”。
聚焦呵护“水缸子”,近几年,长沙全面完成省政府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各项任务,扎实开展湘江长沙段及浏阳河等支流治理。目前,长沙市湘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4.4%,整体水质良好。
“湘江综合枢纽蓄水后,在保证库区航道良好运行的前提下,可为长株潭城镇供水2.5亿立方米,即47天的用水量。此外,还可以为农业灌溉提供供水保障。”潘胜强说。
谈发展
枢纽通航6年,创下六项最好纪录
寒冬时节,记者探访长沙新港码头,只见一派热闹景象。江面,大小货船靠岸装卸;岸上,物流车辆往来穿梭。这里承担了长株潭地区主要工业货物的运输,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是长沙新港进出货船的必经之地。
“年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是年第一个通航整年货运量的3倍。”长沙市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办公室运行管理处处长尹斌勇介绍,自年通航以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闸年均过闸货运量万吨。
“过去,一到湘江枯水期,长沙段航线上的大船不能直达上海,现在可以常年挂靠在城陵矶,通过‘水上巴士’的方式把航线连接起来,减少了恶性竞争,提高了服务效率。”航运船长孙强棋如是评价。
“以年为分水岭,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率先实现船闸智能化调度。”尹斌勇介绍,智能化系统实现了人工过闸申报、安检、计划排挡、计划调度、违章处罚及统计分析调度全程联网处理,更好地促进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舶有效、高效通航,缓解了通航压力。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通航6周年以来,创下了六项最好纪录:日最高开启38闸次;日最高通过船舶艘次;通过最大货船为吨级;年均过闸货运量万吨;年3月率先实现船闸智能化调度;年12月21日首次大检修采取“轮流检修,单线通航”两不误举措,历时44天对船闸全面检修,提前恢复双向航通。
话今朝
长沙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有了山,就有了脊梁;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山、水、洲、城自然禀赋,成就了长沙半城山水满城景的好风光。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以来,“母亲河”在长沙放慢了脚步。
常年傍湘江而栖的长沙市民惊喜地发现:江水清了,两岸绿了,长沙美了。
有了湘江水的滋润,长沙多了几分婉约气质。这是“母亲河”给予长沙的馈赠。
巴溪洲上芦苇荡,湘江滩头油菜花,橘子洲头橘子黄……湘江两岸,蝶变风光带,为长沙市民提供更多亲水空间。
“饭后去江边散步遛弯儿,周末去橘子洲头踏青,喜欢这样的慢节奏。”市民陈彩虹说,她和家人大多数快乐时光是在湘江风光带上度过的,在湘江风光带走一走,心情格外轻松惬意。
长沙是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近年来,长沙投入亿元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水源开辟、供水保障、防洪减灾、水系连通、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等85个工程,水安全、水环境、水管理、水制度、水生态和水文化六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打磨”,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感觉水景更美了,与水更亲近了。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曹彪介绍,今年,长沙将围绕建设更高水准的水生态文明,强化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进水生态工程建设,巩固、提升、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书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奋进风采
长沙已有各类水库座集中供水工程处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是长沙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长沙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惠及广大群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长沙加强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完成市防指预警指挥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工程,实现对上型水库、重点堤垸、水利工程的雨水情、重要区域视频、大坝安全监测等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及预警预报自动化。年,长沙遭遇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最强暴雨和最大洪水袭击,湘江两岸及主要支流堤防安全稳固。
水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提高。近年来,长沙共完成座病险水库、20处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作,新改扩建株树桥、板贝、白石洞、铁冲等大中型水库和沩水、水渡河等大中型水闸。完成老旧城区“一户一表”和节水改造60万户。全市管道灌溉面积达20万亩,实施喷滴微灌2.1万亩,每年节水万立方米。
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长沙实施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水库座、山塘20.9万口,建成规模水厂55处、集中供水工程处,.4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
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年,长沙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推进浏阳河、捞刀河、沩水、龙王港、靳江河、圭塘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完成了雷锋湖—龙王港—梅溪湖水系、大众垸水系、后湖等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水景观廊道、水文化主题公园、洲岛景区等,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市民亲水休闲场所余处。推进白沙古井保护、春华渡槽水文化保护、潇湘路裕湘纱厂历史建筑保护和渔人码头建设,让水为城市塑灵魂、添灵气、增活力。
水管理体制机制逐渐健全。长沙先后出台《长沙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长沙湘江库区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等各类涉水法规制度50余项。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共设立四级河长名,其中市级河长10名、县级河长名。此外,长沙启动小微水体综合治理,设立小微水体片区河长名。
数读湘江长沙综合枢纽
29.7米
库区水位维持在29.7米(黄海高程)左右,库容6.75亿立方米,库区面积80平方公里。
7.29万闸次
截至年12月5日,累计开启7.29万闸次,船舶通过39.37万艘次5.17亿吨,年均过闸货运量万吨。
艘次
6年来,吨级以上货轮过闸艘次。
艘次
优先危险品船舶(含原油)艘次,占0.7%;集装箱船艘次,占1.26%。
万吨
年1月至12月5日,共开启闸次,船舶通过艘次,货运通过量万吨,比年同期增长万吨。
年度大事
6月16日
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于18日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进入天宫一号,29日顺利返回。
9月25日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10月11日
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本土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1月8日至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2月4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12月26日
世界最长高铁——京广高铁开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