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安排孩子去学艺术的家长越来越多,而且市面上可选择的艺术课程也越来越丰富——音乐剧、戏剧、打击乐、花鸟画、创意工坊乃至海外博物馆游等,都很受欢迎。以往,带娃去学习乐器、舞蹈的家长和带娃去学奥数的期待值差不多——考级成功,考试加分,不可谓不功利。后来,家长想开了一点,觉得学习音乐舞蹈可以让男孩女孩“身材挺拔气质佳”,“考级加不加分没那么要紧,至少人样子好了”。那么,家长对于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到底有清晰的认识吗?换言之,为何暑假要送孩子去学艺术?
无论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乃至哲学等——这些“学科”其实都是解读世界如何运转的方式。大家分别通过语言、数字、实验、公式、定理等定义我们生活的地球。孩子学习这些科目的本质目的,是认清自己与地球、与社会、与人际的关系。本质上,学科分两大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曰“理工科”和“文科”。理工科讲究理性,文科讲究人性。换言之,隶属于人文学科的艺术,是研究人,特别是激发人的感性和感情的。所以,学习艺术的根本目的,其实是提升个人的感受力。著名导演赖声川开设创意学课程,传授的第一堂课就是——打开感官。想象一下,不少昆虫是通过触角来感知周围世界的,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感”就是我们人类感知周围世界的“触角”。五感越是敏锐,感知力越发达,对自身与周围的关系认知则更清晰。一次,赖声川听广播调台到爵士频道,听到迈尔斯·戴维斯的一段小号现场演奏:“这个版本听起来比他录音室的版本更悲伤哎……”果然,曲毕,主持人说:“这是迈尔斯·戴维斯在父亲逝世后几天演奏的。”
图说:暑假艺术培训班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为什么说旅游最适合“友情之上、爱情未满”的一对?为什么说装修最考验“要不要结婚”的一对?因为,这就是考验双方对生活的感受力是否一致,或曰平衡的时候到了。如果双方为买什么牌子的卷筒纸都不能达成一致的话,这日子确实是没法过下去的。这也是姜文的电影为何总是成本相当高的道理,两个字:“讲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挂在墙上的一张宁静的照片,是姜文自己要求摄影拍摄了1万多张,然后从中选出来的。一般人会说,这张照片在电影里,只是挂在墙上哎!
为什么艺术家都是美食家?好好吃饭,是对生活有敏锐感知和品质追求的集中体现。在韩剧《我是金三顺》里,帅帅的餐厅老板看中胖胖的糕点师金三顺之后,对金三顺父亲说了8个字,就打动了准岳父:“好好吃饭,好好生活”。饭都不能吃到一锅里,这日子也是没法过下去的。对美和品质感受力高的人,愿意为美化环境、提升品质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而对美和品质感受力不高的人,则觉得前者是“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五谷不分的人去买菜,有一个“傻瓜”标准:挑长得精神长得“漂亮”的,大自然已经为我们做好了选择,对称的、圆润的、有气势的多半是好菜。同理,不懂电子、机械的人去买手机或汽车,那就挑“看起来合眼缘的、有审美的”——因为当技术一流之后,厂商才有空提升外形线条等审美需求。山寨货一定只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劲”。华为意识到这点之后,把设计中心放在法国,质检中心放在日本。有一款高端产品没有印上LOGO,是因为“外国员工一致反对”……
图说:暑假艺术培训班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一个人想要生活幸福,首先要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在年少时培养最好——那些“乡音乡韵乡味乡愁”其实都是妈妈烙印在孩子心灵上的“情感定势”。上海音乐学院有一批从附中、附小升上来的孩子,大约在20岁左右的年纪就获得国际大奖。他们在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时,颇为感慨:“其实我从小学小提琴一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从附小、附中一路上来,忽然在高中时,才开了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那么喜欢古典音乐。”正如孩子在两三岁时迎来“语言敏感期”,他们在年少时对艺术的感受力就能被观察出来。意大利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虽然幼时生病导致目盲,但是他在两三岁时听到动人的歌剧选段就会流下泪来……对于艺术的敏锐,天赋异禀当然好,但是在年少时后天培养起来,至少会懂得什么是美。对于美食的热爱,是最广大群众对于最普遍生活中最集中的追求了。
好好干活是为了什么?最起码是为了好好吃饭。能够好好吃饭,日子就幸福了一半。所以,当偶尔踏进绍兴路上,上海昆剧团旁的一家咖啡馆,听得老板在推荐来自南美洲的咖啡时顺带提及,“我在南美洲还有不少朋友从事博物馆的工作,南美洲的文明主要有三种: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之际,瞬间懂得咖啡馆的主要装饰为何是五彩马赛克拼贴——那是源于西班牙、葡萄牙,也流行于这两个国家在南美洲殖民地的装饰风……
艺术,是人在生活里对美的追求的投影。要想生活美好,就首先要成为能够感知艺术的人。(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