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孩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痛苦的来源,是
TUhjnbcbe - 2024/9/13 16:26:00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一所重点小学老师秦女士,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分。当孩子考98分时,秦女士都要训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在这个情绪下,秦女士感到十分挫败,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教得了别人家孩子,却“教不好”自己孩子。经诊断,秦女士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患抑郁症受很多因素影响,很难从简短的新闻报道中,就断定秦女士患抑郁症的原因与孩子考98分有直接关系。但是很明显,孩子成绩达不到她的要求,是秦女士痛苦的来源之一。

在许多人眼中,秦女士的孩子5岁就上小学,已经很了不起了,偶尔一次考98分,怎么谈得上令人失望呢?纷纷认为出现这样的想法太过“极端”。

不接受孩子考98分,源于“减分法”的惯性思维

秦女士的观念,其实源于“减分法”的惯性思维。

我们都经历过应试教育,试卷以或分作为满分,在这个标准之下,依据学生获得的分数来评定成绩。

通常我们会更重视扣分项,直接从满分减去扣分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减分法”的惯性思维。

越是成绩优异的“学霸”,越容易陷入到“减分法”思维,任何扣掉的一分,都会看作是损失。秦女士作为重点学校老师,再加上身边其他学生多数都是分,带入的是“学霸”角色,按照满分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自然觉得孩子丢掉的2分不可接受。

当然,也不仅仅只有优秀的人会这样,我们也普遍拥有同样的思维方式,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展望理论”:人们在面对利益时,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当利益受损时,优先考虑“最大限度损失”。换句话说,就是会更在意损失部分。

例如:A的基本工资是元,做得好会有0元的奖金;B的全部工资是元,若某项任务未达标,会扣除元。

相较于期望之外的0元奖金,多数人会更在意扣减的元。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例子:

同样是1万元,“获得1万元”和“失去1万元”相比,哪种更震撼人心?

绝对多数人会更加无法忘怀“失去1万元”的打击,会因此耿耿于怀。

也就是说,在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下,人们更倾向于“不吃亏”,这就是和秦女士如出一辙的“减分法”惯性思维。

“减分法”惯性思维严重吗?

人人都可能受“减分法”思维惯性的影响,但受到的影响也会有程度的差别。

第一层影响:畏惧风险,不敢挑战

受“减分法”惯性思维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畏惧风险、不敢接受挑战。

越是优秀的人越有可能认为,凡事都理应呈现“完美的分”,无法忍受哪怕是1分的“缺憾”。

一个育儿节目里,有一位小朋友在学龄前特别“聪明”,算数也很好、识字也多,但特别“输不起”。无论是和爸爸玩游戏,还是和小朋友比赛跑步,赢了的时候就开心大笑,输了的时候,不是发脾气,就是立刻退出不玩了。

这就是典型的“怕输”“不敢挑战”。不去行动、避免犯错,就成了绝对保险的方法,逐渐养成畏首畏尾的生活态度。

第二层影响:心理压力大,产生抑郁情绪

秦女士对儿子抱有极高的期望,相信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态度。有网友说,这不就是前段时间热播的《小欢喜》里,小陶虹饰演的英子妈妈吗?也有网友叹息:我妈也是如此。

过高的期望又不容易实现,长期以来都无法达到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虽然不至于人人都会患上抑郁症,但压力沉积也会演变成抑郁情绪,影响着一家人的生活状态。

最严重的的影响:不接受失败,做出极端举动

8月30日,法院宣判了“中科院研究生被杀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周凯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这个案件中除了被告人周凯旋“不道歉、不赔偿”的言论令人哗然以外,还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痛苦的来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