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记者获悉,从今天8时起,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新闻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5月14日起正式运行,至5月16日,来自境内外的注册记者将在这里报道大会的盛况。据悉,此次参与报道的注册记者余名。其中,境内媒体记者余人,境外媒体记者余人。
记者在建筑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新闻中心看到,综合服务区、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新闻发布区、MCR运行区、文化展示区、运行保障办公区、媒体餐饮和茶歇区八大功能区已准备就绪。设有个工位的媒体公共工作区,分中、英文两区提供公用笔记本电脑台。从媒体公共工作区向东,有大小两个新闻发布厅,分别可容纳名和名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新闻中心配备了广播级公共信号的播放设备、专业办公设备设施和总带宽6G全覆盖的高速网络,提供广播电视服务、官方图片服务、会议活动资讯等全方位满足媒体工作需求。
另外,公共信号总控系统根据大会实际情况增加平行论坛分发系统,可以同时实现6场平行论坛的实时调度、分发。同时,通信保障实现千兆到桌面、千兆WiFi接入和千兆5G视频回传,三个“千兆”服务可满足中外各路媒体记者及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上网需求。
目前,新闻中心共配备余名志愿者,已全部完成上岗培训,即将投入服务工作。
亮点一
3D打印多项高科技互动展示
新闻中心E1厅互动体验区首次引入了3D打印,工作人员介绍,这种采用极速3D打印的LEAP技术,是以微米级精度,最高可实现厘米/小时的打印速度,比传统3D打印提升了倍,让记者体验到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新技术。而5G应用展示,更让媒体记者感受到5GWiFi超高速上网的迅捷。
“你好,这里是亚文会新闻中心……”在媒体公共工作区门口的迎宾机器人“艾米”,不但超萌的外表吸引着记者的镜头,它实时地图构建、定位导航技术、精准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通过语音对话即能获取大会信息的超级本领更让记者们赞叹不已……
此外,新闻中心还配备最新的人脸识别电子储物柜,存取物品方便又安全。
亮点二
“文明之花”景观设计展示文化底蕴
据介绍,新闻中心的整体景观设计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以及北京历史文化风貌与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为设计理念,并提取大会“文明之花”元素进行主视觉设计。
走进媒体公共工作区E2展厅,长城、天坛、颐和园、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巨幅背景墙迎面而来,并用水墨渲染的艺术手法将北京元素融为一体。
工作区两侧墙面上仿制的宋代画作《清明上河图》,让工作之余的媒体记者能充分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对外贸易往来的繁荣景象。中国的甲骨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阿拉伯人的数字……新闻中心东侧展厅内以符号为基础,不同风格的书法字体逐一书写“文明”作为新闻中心的拍照墙,充分展示亚洲文明荟萃的绚丽图景。
拍照墙左侧用中国的印章艺术把参会国家和组织的名称“印”在墙上,呈现出一幅亚洲各国源远流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全家福”。
亮点三
九大展区足不出户可“游遍亚洲”
漫步在新闻中心外厅走廊,可以逐一体验图片展览展示、步入式合影互动、多媒体展示互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LED大屏幕播放展示、沉浸式增强现实互动体验、北京风情展示以及宣传品展示区等九大展区。其中,82幅图片的“美丽中国”展现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建设成就;48幅图片的“文明印记”,描绘着参加此次大会的48个国家中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文化古迹、重点城市等地标性建筑;“魅力北京”板块则展示北京城市发展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来到步入式合影互动区,记者可以与亚洲各国风光图片的背景互动拍摄,并合成图片现场打印成照片,让你不出新闻中心就可“游遍亚洲”……
北京风情展示区设在新闻中心的茶歇区,通过搭建实景、摆设古典家具的方式,营造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氛围,让媒体记者沉浸在“老北京”的环境中。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龙露杨昌平王琪鹏程功摄
编辑: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