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趣新闻啊除夕是古人懒出来的齐鲁晚报
TUhjnbcbe - 2024/12/31 18:39:00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txbyjgh.com/

大众日报记者禹亚宁

不知不觉间,明天就到除(假)夕(期)了。

每当假期,只想赖床,其实你不必自责。

因为,除夕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本来就是“懒”出来的!

为何这么说?

这要从除夕的起源说起……

一般认为,除夕来自古代的“大傩”[nuó]风俗。在傩祭时,人们会戴上奇怪的面具(有的地方以化妆代替),跳着特定的傩舞,奋力驱赶想象中的瘟神。

汉魏时期,大傩的日期已经被确定在腊日(腊八的祖先)的当日或前一天了,这种祭祀也被称为“逐除”。

咦,“除”字出现了!

别急,“夕”还在路上呢。

虽说大傩通常在腊日的前一天进行。但那天总有人会犯懒!于是后来拖到腊日早晨才举行大傩。

拖都拖到了腊日早晨了,再懒一会儿行不行?

当然可以,“跳神和跳广场舞一样”,除了可以早晨跳,也可以在晚上跳。

正如东汉《风俗通义》卷八《祀典》中记载:“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这些驱邪的习俗要在“腊除”之日的晚上(夕)举行。

没错,到了东汉,“除”字和“夕”字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说了这么多,简单概括就是:

因为古人太懒了,大傩举行的日子从腊日前一天拖到了腊日早上,又从早上拖到了晚上。

于是,跟现代最接近的“除夕”初步诞生了。

不过,此时的“除夕”是在腊日晚上,不是腊月三十晚上,时间还对不上啊!

别急,春节在接“除夕”的路上了。

所谓“节”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从先秦到南北朝,我们今天所称的春节地位逐渐变高。到了晋代,逐除疫鬼的傩祭转而投入了春节的怀抱,并改名叫“岁除”。

《魏书》卷一百八之四《志第十三》就记载,北魏时期有“岁除大傩之礼”。

从此,这个时间逐渐延续了下来,成为了我们今天过的除夕节的起源。

啊?除夕贴春联可能也是“懒”出来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桃木也可以辟邪,所以在除夕这天会挂出一些桃木制品来祈求平安。

这其中产生最早的可能就是桃木雕刻的人偶了。东汉蔡邕所著《独断》上说:“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这里的桃人,通常是用桃树枝,也即“桃梗”削成的。后来,人们就也以“桃梗”来代指桃人。

总有懒得削桃人的——于是,直接挂桃树枝的风俗也出现了。唐代诗人张说在《岳州守岁(其二)》诗中就说:“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

不过,可能挂个树枝还是显得有点敷衍,于是古人也用桃板避邪。所谓“桃板”就是桃木的木板,上面可以画画。《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的人“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这也是“桃符”起源之一。

后来这个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没错,最后我们连桃木都懒得找了……

Anyway,假期就应该给身心好好来一次放松……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还在等你创造奇迹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趣新闻啊除夕是古人懒出来的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