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艾修煜
一位可爱的“肥女”,用单手撑起整个身体,展现酷炫无比的顶技动作……杂技与雕塑的跨界碰撞,凝聚在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亲手为广东卫视大型杂技文化节目《技惊四座》设计的奖杯当中。
奖杯
据悉,《技惊四座》第二季将于5月7日播出收官之战,杂技精英将通过激烈比拼,争夺年度“技惊四座奖”,奖杯将花落谁家,即将揭晓。
许鸿飞介绍道,全新出炉的奖杯将“肥女”雕塑与杂技艺术巧妙融合,呈现了一位“肥女”单手完成高难度的顶技动作,不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冲击力,还蕴藏了中国传统杂技文化的魅力,体现了“技惊四座”的含义。
许鸿飞在创作中
羊城晚报:作为奖杯设计者,你对中国杂技有什么样的见解?
许鸿飞:中国杂技大家从小都看,包括我也是。中国杂技人拿过很多奖,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而且是有历史和传承的。我收到邀请要做这个奖杯,当时就觉得挺有意思的,第一时间就想“用一个比较有冲击力的造型比较巧妙地做成奖杯”。这比较有挑战性,但是也很吸引人,因为有高难度动作,也有动感和美感,会给人一种惊喜。我想,既然我们的节目叫《技惊四座》,便一定要给人惊喜、期待还有惊险刺激感,奖杯也一定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奖杯创作中
羊城晚报:奖杯的创作过程如何?经历了多久?
许鸿飞:短时间内就做完了,大概10来天。首先,我对做奖杯这个事情感兴趣,再来,我的很多雕塑作品都有类似于杂技的造型,都是比较飘逸、比较凌空、有一个支点支撑起来的。而且我选择我最广为人知的“肥女”形象来做,因为瘦人表演杂技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能引起大家好奇,没有冲击力。胖胖的“肥女”所做起这么饱满有冲击力的造型,更有难度,更加给人一种震撼,也可能给别人更有信心,“她可以这样我也可以”。有些东西要打破平衡,做艺术是这样的,要用反向思维,不要按照正常的想法。艺术要有独创性、独特性,还要有艺术家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做的。
奖杯手稿
羊城晚报:为什么对“肥女”这个艺术形象一直都情有独钟?
许鸿飞:这个问题回答20年了,还不停地有人问这个问题,证明大家总是困扰在“肥和瘦”这个问题。这其实不是个问题,瘦的形象我也做得很好。但世界上瘦的雕塑多了去了,都做得很好,大家看多了,都忘记是谁的作品了。但是“肥女”是独特的,她代表的是一种幽默、快乐的精神。快乐具有世界共通性,世界五大洲不同人种不需要翻译,只要看到“肥女”雕像,就能感觉到快乐。
“肥女”在全世界巡展
羊城晚报:做奖杯有没有激发你创作一个杂技艺术系列作品的欲望?
许鸿飞:我的很多作品做起来都是一系列的,包括运动系列、冬奥系列、抗疫系列也是。很多艺术家做了一两件就不做了,拍一两张照片就结束了,全部扔在那里,但是我一直在做。艺术需要坚持,这一两年来,打疫苗、小孩子做核酸、医护工作者们抗疫的作品我都做了。我也把“肥女”形象用到了这些作品中,她用手撑住,然后大叫一声,那种动作很有冲击力,就像一只狮子大叫一声一样,给人感觉很生动,这才是我的作品。
许鸿飞创作了一系列战疫作品
杂技这个题材当然也可以做成系列作品,杂技本身就有像雕塑一样的造型,所以节目组找到我,我也很愿意做这个。我不但是把这个题材当做奖杯来做,我还把它当成我的作品。
《打疫苗》
羊城晚报:你的“肥女”雕塑在全世界巡展得非常成功。中国传统杂技怎么讲好中国故事?怎么让中国杂技在海外传播起来?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许鸿飞:传统杂技要让民众大家都认可,一定要有一些演变和突破。另外,一定要有一些能够让人记住的杂技明星、名人。我们应该多一些个体的价值输出,这种输出更活泼更生动,大家也会记得。比如,群体的歌舞表演,很容易结束之后就被大家忘记了,但出色出彩的独舞表演,容易让人记得。一群从业者里一定要有明星。我为什么要不停地出现在媒体上,出现在展览现场,还不停跟大家交流?就是要告诉大家,这是我的展览,这个是许鸿飞的作品,他来自广东,他来自中国。
杂技也一样,有了能给大众留下印象的杂技明星和名人,才能更好的传播这项艺术,才能更好的实现艺术的传承并发扬光大,才能获得世界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