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通讯员吴思娴柯文铮
观景阁,杭州国家版本馆供图(以下除特殊标注外均同)
年夏,站在良渚博物院西北1公里外的矿坑边,王澍望着坑边一段山体,陷入沉思。这里是杭州国家版本馆选址地,如何处理这段山体是一个问题。
王澍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目前中国唯一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他后来担任了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主创设计师。
国家版本馆是中华版本传世工程的主体,包括北京的中央总馆和杭州、西安、广州三个分馆,共同承担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和版本资源灾备中心的重任。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
接到“文润阁”的建筑设计任务,王澍用了三个月,拿出了第一个概念方案。文润阁于年6月完工,7月23日正式落成。
文润阁的格局是“南园北馆”。因位于良渚遗址保护区,高度有限制,所以设计上借鉴了北宋画家郭熙提出的“平远构图法”,沿中轴线由南到北层叠展开,依次为南门、南书房、主书房、主馆二区、主馆三区、主馆四区、四区西侧为主馆五区,东侧为山体库房。场馆之中点缀着南阁、绕山廊、长桥、文润阁、北阁等建筑,山环水绕,曲径通幽,可作为研究、交流、的重要场所。
宋韵风格藏书楼
“接到这个任务我很兴奋,但是感觉压力又很大。”杭州国家版本馆是国家工程、传世工程,这对于建筑主创设计师王澍来说挑战前所未有得大。
藏书楼在中国文化史上意义特殊,作为国家级的当代藏书楼,文润阁的设计意义重大。
让王澍觉得有压力的,一是要如何完美地体现“宋韵”——这是宋代美学最高层级的审美。区别于北京、西安、广州三馆,文润阁座落杭州,理应展现出江南色彩、宋韵元素、浙江特色。在王澍看来,文润阁应该是一座“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
另一个分量更重的要求是“传世工程”,这是“极高的一个要求”。“什么是传世工程?谁敢轻易说我做了一个工程是传世工程?”王澍觉得非常有压力,同时担当此任他也很兴奋,因为这是一个挑战。
如何设计一个宋韵园林?实际操作中难度极大。因为宋代园林没有任何实物留下来,也没有一张图留下来,甚至在宋代山水画上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放大的园林图景。
57岁的王澍觉得,自己正是最佳创作状态,前半生的储备似乎都可以用出来。这次“宋韵”的题目,王澍觉得“正中下怀”,“因为我对宋代的东西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王澍这份自信来自过去20年的实践。他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园,参照过北宋李公麟的《山庄图》、南宋夏圭的《溪山清远图》;设计宁波博物馆,参照过五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临安博物馆则是南宋李唐的“半边山水”结构……
这次的文润阁,王澍觉得是一个“新的机会”。王澍定下基本设计理念:现代宋韵。它既要展现宋韵的传统,又应该是一件反映今天这个时代的当代作品。
悠然见南山
在“宋韵”的思路下,王澍盯着废弃矿坑旁的那段残破山体说:“它有气象。”
很多人疑虑重重,这么残破,不要炸掉吗?况且这段山体在正南方,按照中国建筑传统,文润阁要开一个南门,有这座山在,根本没有开南门的地方。
王澍说,宋代园林不是人工造山的,有一个真的、自然的山是最好的选择。这段山体看上去非常残破,他一定要留下来:“有已经很好了。”大家不明白哪里好。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高.3厘米,宽.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直到建成后,这段山成为文润阁园林风景的一部分,站在主书房、南书房,再看这座山,山顶葱葱郁郁,峭壁平直就像被刀削,很多人觉得像极了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但当时光秃秃的残山,谁也看不出来能跟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保留了这座山,南门就是一个问题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比如北京文渊阁、杭州文澜阁,都有一条中轴线,气象严整。文润阁正南是一段山,南门开在哪里?
既然要做宋代江南园林的形制,应该与中轴线是不同的。“中国的园林就从来没有开在中轴线上的正门。”王澍早就考虑好了,园林的门是可以开在侧边的,这在宋代审美中也是一个重要特征,王澍称之为“掩映之美”。于是南门就开在了西南角。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从来不是直接露着的,经常用一棵树、一段山角挡住建筑。王澍的这一创意,最后大家纷纷赞同。
文润阁南园的一个山头(左)和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南池西侧有一段连绵的山头,不同于南山的雄伟,但也十分陡峭。山上树木葱茏,游廊从下面穿过。接近完工时,有位国画家看到这里,“这是《万壑松风图》啊!”王澍拍了照片,回去跟宋代李唐的这幅画对比,果然十分相似。
那个时候,工地上施工的工人们也感觉出来了。没有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工地上步步是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其实,这样两段山体在浙江很寻常,到处都有,怎么到了这就变成了宋画?王澍说,这其实是建筑和自然的“唱和”。当时没人觉得山的美妙,王澍却相信它们会成为独特的一景,这跟他早年的一次经历有关。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设计完成后,一位外国建筑学者来交流,他问了一个充满哲思的问题,让在场的人一愣:“那个山什么时候有的?”
王澍一听,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原来就有的山,地壳运动变化,谁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对方说:“象山校园建成之后,这座山才出现。”其貌不扬的山,大家觉得它充满艺术感,实际上是因为周围建筑以各种姿态在与它“对话”。
当年这番对话启发了王澍,他觉得,山水与建筑之间精准地对应、和谐地融合,是宋代审美最精华的部分。
整个文润阁建筑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原貌。为了体现宋韵,这里花费了诸多心思,哪怕是简单一棵树。在北馆区域,有两棵油松,主干亭亭独立,很像古典绘画中的松树。
工程建设组工作人员俞乃荣说,这两颗松树是以宋代画家刘松年的画为基准,从东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处的棵松树中选出来的,真正的百里挑一。
在种树时,王澍和他的夫人、同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的陆文宇,一个在远处,一个在吊车上抱着树,互相配合指挥种树,细致到每棵树枝干的朝向,都反复确认,最终呈现如画的效果。
温润梅子青
宋代审美,如果说第一条是与自然山水的唱和,第二条则更重要——它代表了中国建筑本身最重要的特征,王澍称之为“自然与真实的建造”。文润阁的建筑材料取材自然,建筑结构也直接暴露给人看。
文润阁的设计,如何点题表现“润”,是一个重要问题。
承担点题任务、也是整个设计真正的突破点,是青瓷屏扇。在文润阁南北两侧,可以看到一扇扇高十余米的青瓷屏扇,由专门研发的机械控制每扇门的开关。每一扇屏扇门可以呈现不同的角度,整体既可以排成一面平铺的屏风,又可以呈现为折扇式屏风。凑上去看,它们由一片片龙泉青瓷拼成。
宋代文人喜欢雅集,现场往往摆着屏风,大家坐在屏风前,小桌椅摆开。翻阅宋画的时候,王澍看到南宋马远的一幅画:文人户外雅集,以琴会友,背后是屏风,屏风旁还有象征君子的松树。“我一看,我说找到了,这个感觉找到了。”
南宋 马远《华灯侍宴图》(局部)
同时,屏扇门也是宋代建筑中著名的特征。马远《华灯侍宴图》描绘南宋宫廷花园的一场宴会,画中建筑就是一扇一扇的屏扇门,门上一个一个小方格。
屏扇门确定了,建筑用什么材料?瓷!这一材料就是文润阁的“润”。说到润首先想到玉,温润如玉,这个词也用来比喻文人、君子品性。最像玉的建筑材料就是瓷。南宋临安官窑、龙泉窑烧制的瓷器,质感极佳,目的就是为了仿玉。
瓷器选什么瓷呢?龙泉窑的“梅子青”!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青瓷的上品,王澍脑海中一想象梅子青的青瓷屏扇,整个感觉就出来了。
一扇扇青瓷屏扇,梅子青的淡淡青绿色,纤秀、温润,颜色在晴天在雨天,都美不胜收,为整个“文润阁”的“润”字做了注释。这一创意是让王澍最兴奋的地方。
当杭州国家版本馆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执行设计总监朱周胤拿到王澍的设计方案,他心里有点慌。这份设计中太多的新工艺、新材料,尤其是这个青瓷屏扇,全世界独一无二、没有人做过,而且它涉及机械、电气、控制、钢结构等等,远超出了建筑设计的范畴。
能够做出来吗?朱周胤不知道。但这个做不成功,整个项目就不能算成功,朱周胤很少遇到这种完全没底的感觉。王澍也说,大家就像走进了一个无人区,前不见古人,前人从未涉足过。
最终,经过反复技术攻关,青瓷屏扇做出来了,厚度22厘米。最初在朱周胤等人的计算里,屏扇门的厚度为35厘米,比22厘米厚50%。但是考虑到35厘米的厚度,放大到十几米的高度,门扇会显得非常笨重。尝试各种措施,花了很长时间实验,最后控制在王澍期待的22厘米。
类似这样的技术攻关,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木纹肌理的清水混凝土墙、15米高的夯土墙等等。工程完成后,朱周胤大大松了一口气:作为国家项目,往往采取保守原则,保证稳妥、按时完工。但这次,有限的时间里,有如此多的创新点,而且每一个创新点都是关乎成败,实在是没遇到过。
他觉得,文润阁这一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会让它成为标杆性的建筑,对整个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意义都很大;开馆展现在世人面前后,它会引发众多建筑师设计师学习和参观,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历史与当代
文润阁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宋韵”。在王澍看来,宋韵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宝贵的遗产,但中国传统的传承,不能走模仿这条路。“模仿的话,传统必死。”在设计之初他就想好,一定要有当下这个时代的特色,有创新的东西,传统才能活在今天,因此他做了大量的创新。
除了青瓷屏扇之外,高达十几米的夯土墙也是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一大特色。
夯土筑城的技术早在多年前的良渚就已经应用,唐代长安城也是夯土墙。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中曾总结当时夯土技术的成就。但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夯土墙,不是传统的夯土了,而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土实验室合作,做出来的现代提升版夯土。1米多厚、15米高的夯土墙,做到这个高度、这么好的质量,这在全世界也是绝对第一次——与青瓷门扇一样。
纯用泥土和水做成的夯土墙,能存在多久?王澍表示,按照现在的气候状态,大概千年是没问题的。传统的中国技艺,以21世纪初期的新技术,给未来留下了一件艺术品,这是现代宋韵的内涵。
杭州国家版本馆筹建组组长吴雪勇说:“王澍是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目标就是将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建筑本身打造成现代宋韵建筑精品,打造成流芳百年的建筑文物。这段时间来考察来参观的人很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们整个‘南园北馆’无论是结构布局、环境营造、建构技艺,还是形体气质、生态修复、以人为本,从理念到设计,从方案到施工,从工艺到材料做得都很好。我认为我们杭州馆的建筑应该讲留得下来,传得下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