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乡村特岗教师进村家访,孩子们欢呼雀跃跑过来的视频在网络走红。8月10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该老师,他叫彭有兴,年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龙阳镇的双山小学工作。
谈到网上的视频,他笑着说:“我和孩子们有个约定,每次到村口的时候,我只要喊上几声,他们都会欢呼雀跃地跑过来,我就拿手机记录下当时的场景。”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彭有兴原本学习体育专业,因为当地缺乏乡村教师,他教起了孩子们的语文。据彭有兴介绍,目前所教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他现在又重新从一年级的学生教起。他说:“想再把这批孩子从一年级教到小学毕业,让他们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90后体育老师教孩子们语文
上第一堂课前感到恐慌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彭有兴从大一时就开始在外面做兼职,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家教育机构,也认识了更多的孩子。说起最初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彭有兴表示,和孩子们接触的时间长了,他就被学生们的生动活泼所感染,心情也逐渐变得愉悦。
在与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彭有兴逐渐发现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差异,乡村里的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不如城市的学生多。
彭有兴有了一个想法,他希望将自己在大学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乡村的孩子,让乡村的孩子们能够在小时候学到更多的知识,不至于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吃亏。大学毕业后,他考上双山小学的特岗教师,“我自己本来就是农村人,考回农村里去,把所学的东西带到农村去,让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觉得就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刚来到小学的时候,彭有兴带4年级孩子的体育,但因为乡村老师缺乏,他当起了一名语文老师。第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彭有兴感觉到恐慌,突然间上语文课,不知道如何与学生们交流。他表示,如果孩子们的提问自己不能够给他们解答,说明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当时害怕自己写的字不认识,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不会解答,满脑子都是疑问。”彭有兴说,为了上好这堂课,他提前准备了很多资料,把课文中的重难点都圈出来,并且把网上教学视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然后才有信心走上课堂。
没想到这堂课上完课后,彭有兴感到很开心,“孩子们非常配合,这些孩子眼睛里透出求知的欲望,我觉得我留下来有价值,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新的知识,传递给孩子们新的东西,这也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每次去家访总会带很多文具
孩子们总会欢呼雀跃地跑过来
在教学期间,彭有兴喜欢家访,但在最初家访的一段时间里,他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村子里的狗比较多,对很多孩子家里不熟悉,会造成一定的麻烦,但孩子们和他说:“老师,您不用担心,我们来给您带路。”
一般到村子里家访,彭有兴都会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路口玩游戏,他就会和孩子们一起游玩耍。彭有兴认为只有融入到孩子们中,他们才会分享心里话。每当看到孩子们站在高坎上或者水边玩耍的时候,彭有兴都会叮嘱道:“假期里不能到高坎上去玩,也不要到水塘里去。”
在叮嘱孩子们后,彭有兴就会把车子的后备箱打开,并拿出社会上的好心人捐赠的文具发给孩子们。如果车里没文具了,彭有兴就会到村口的小卖铺买,让孩子们自己选喜欢的文具,然后他来付钱。
这个小卖部老板是一位老人家,彭有兴跟他很熟,他来给孩子们买东西时经常会跟老人家聊聊天。8月10日下午,紫牛新闻记者与小卖部老板联系时,他刚好不在家,电话恰好被一名路过的小学生接到。
“你说彭老师吗?我认识他。”听筒里传来孩子纯真可爱的声音,她也就读于双山小学,正值暑期爱来小卖部买些零食吃,由于小卖部老板的爱人不会说普通话,所以让她帮忙接了电话。
这名学生说,她并不是彭有兴带教的学生,“但是他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每天都接学生上学下学,人很好,我们双山小学的学生都很喜欢他。他每次进村都爱买一些小零食、雪糕啊这些,分给村里的小朋友,一周会到村里家访两三次。”
在这名学生的印象里,她最喜欢彭有兴带来的本子,“当时我们在路上玩,他开着一辆车,下车后向我们招了招手,从后备箱拿出好多本子分给我们,花花绿绿的。”回想那时的场景,她口气中满是兴奋:“彭老师带来的东西里,我最喜欢本子,因为平时的话本子能多写一些字,零食吃了就没了。”
劝乡村厌学儿回学校继续上课
让孩子们逐渐爱上学习
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彭有兴发现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甚至出现了厌学的念头。在双山村小学里,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远离父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里的老人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导致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疑问,学习上的疑问堆积多了,孩子们就很反感学习,甚至出现了很小的年纪外出打工的情况。”
彭有兴表示,虽然有的家长会在孩子上学期间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成绩,但是更多的家长并没有关心这些孩子。所以这些“厌学儿”就成了彭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