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位于陕西南端,大巴山北麓、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是丹江水库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处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范围,素有“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之美誉。年以来,常州市钟楼区全方位引领带动,依托镇坪县域资源优势,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核心,帮助镇坪县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借助东部力量,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努力将镇坪的绿水青山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助推了镇坪经济社会发展。
镇坪县
山里山外助农民增收
年以来,钟楼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带头示范,共投入余万元用于定点收购镇坪县农副产品,打通了镇坪农特产品进学校、进食堂、进工会的直供通道。
在钟楼区财政局工会的支持下,一份份镇坪县农产品香菇、木耳、蜂蜜、土豆片组成的“镇坪长寿大礼包”进入钟楼职工家庭;钟楼区机关工会委员会与镇坪县购宝文旅电商运营有限公司还签订了22万元的粮油购买合同,带动发展洋芋、油葵、香菇种植基地10个,带动农户户均增收元;钟楼区电商企业江苏泰果电子有限公司与陕西安子婿食品有限公司、安康滕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镇坪乌鸡蛋供货采购协议,累计销售镇坪乌鸡蛋万枚,总金额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元。
年复一年一品带多业
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钟楼区、镇坪县坚持项目支撑、企业带动、群众参与,依托丰富的富硒资源,充分挖掘“长寿文化之乡”的品牌价值,探索了政府+企业+项目+产品的“一品带多业”的可持续消费帮扶模式。
钟楼区支持的来创小微企业孵化园在镇坪建成投用,引进7家企业入驻,利用镇坪田间地头种植的香菇、天星米、金丝皇菊、高山茶、洋芋、大米等绿色农副产品,研发生产了“香菇酱”“天星米面包”“金丝皇菊饮品”“高山富硒茶花护肤水”“鸡蛋皮”“土豆粉、片”“蜂蜜酒”等健康产品,帮助镇坪把资源变成产品,促进镇坪农副产品的稳定销售,带动群众可持续增收。
来自镇坪县的乌鸡蛋被常州工业学院教职工抢购一空
线上线下打通消费市场
钟楼积极探索“招商推介+特色产品展示”模式,推动供需双方面对面对接,建立消费市场网络。
年,镇坪县特色农产品走进钟楼暨重点项目招商推介会在钟楼区青枫公园首次举行。20余家镇坪企业在现场签订了7项合作协议。活动期间,公园里的镇坪农产品展销会累计销售10万元。年,举行钟楼区与镇坪县签订消费扶贫协议,一张张订单从钟楼飞往镇坪,累计销售农副产品万元。
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基础,镇坪以县电商服务中心为龙头,40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为抓手,搭建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
钟楼区挂职副县长直播带货;在钟楼区建设镇坪县消费扶贫专馆以及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镇坪农特产线下体验店……仅年,镇坪就通过电商销售镇坪洋芋、腊肉等农副产品余万元,带动贫困户户,户均增收元。
东部西部发展可持续
只有东西协作,发展才有后劲。在镇坪“乡村守望—我在镇坪有块田”公益活动中,钟楼区各机关单位分别与镇坪县各村合作社签订协议,累计认领爱心农田余块,签订40万元蔬菜订单。按照“工会+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镇坪的企业组织等价货源,统一检验检疫和检测后送往结对机关工会,让农户把闲散的蔬菜粮食和山货野菜等无法变现的农副产品都能依托企业置换成现金,形成了消费帮扶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镇坪县副县长徐亦波表示,钟楼区帮扶镇坪县,发挥消费需求和区域优势,引领开展的市场导向型消费帮扶模式,对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吴飞刘金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斌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