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海洋文化这张牌,大连该如何打
TUhjnbcbe - 2025/6/27 19:2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来源:大连晚报」

文陆儒德图李传报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似一把利剑把海洋分割为渤海和黄海,扼守京畿门户,战略地位重要,海上交通发达,是内外人员交流的大通道,社会活动频繁,文化底蕴深厚,海洋文化构成大连的特色文化。

大连“因海而生、由港而兴”,反映了大连源于自然、开发自然的真实历史。

发展大连的城市海洋文化,协调人与海洋关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对当今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A

大连海味文化历史悠远绵长

大连海洋文化沉淀久远,沿海地区和岛屿上古迹遍布——古老的龙山、百越文化从山东跨海传播至大连,留下了貔子窝、大长山岛贝丘遗址及古龙山洞穴、长海县广鹿岛的小朱山古人类文化遗址以及很多完整的汉墓。

在大长山岛的马石贝丘中出土的辽宁新乐文化的蓖纹陶器,经测定是年前的遗物,佐证年前先民逐岛漂航经历和新石器时代大连文化发展已具有较高水平。

诗作,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体现。大连最早的诗是金代文学名士王寂书写的《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含诗83首,记载辽东半岛和大连旖旎滨海景观、多彩田园风光和杰出海洋人物。

元代诗人王懋德诗言:“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描写了我国古代海上航运业情况,而唐代杜甫《后出塞五首》中的“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表述了海运向北延伸,将江苏、浙江、安徽的粳稻转运辽宁的历史。

被誉称“辽东三才子”之一的铁岭人魏燮均,所作长诗《金州杂谈》,不仅描述了“金州据一隅,大海环三面。境内多峰峦,平原无其半”的地理概貌,更以“老弱蹀躞行,踉跄争奔驰。回首望故乡,漠漠海云垂”,表达了金州人民经历的苦难。

籍贯广东梅县的外交人士黄遵宪,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深忧国家命运,吟诗《哀旅顺》,描写要塞“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但因朝廷腐败无能,终使旅顺遭受“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的悲剧。

辽宁沈阳人、清朝“诗、书、画”全才的张之汉写诗《游老虎滩》曰:“三面山围海一洼,银涛坡眼此停车。他年合续南游记,老虎滩头看浪花。”描述了老虎滩的地理环境;“侧身东望海流横,石激滩鸣虎咻”,点缀了老虎滩集流、石、滩和虎诸要素及其动态海景。如将现代傅抱石的名画“老虎滩渔港”、韩美林的石雕“长风虎啸”同张之汉的诗古今合一,便将老虎滩景观描述得淋漓尽致。

由于填海改造,老虎滩风光变化较大,张之汉的《游老虎滩》也就成了绝笔之作。张之汉不仅写景,还记史。他有感甲午之役,崇敬牺牲英烈,《阎生笔歌》记述了家居金州的诗书门第出身的阎世开在战争中被日寇俘获,敌人施以威胁利诱,逼其为向导,阎生“以金不从,胁以刃,益怒骂”,最终“敌怒,遂拥出山麓,剖心肝而死”。张之汉为此作歌“可以撑天地泣鬼神矣!”《阎生笔歌》是最早记载阎世开事迹的文字,英烈的名字及其悲壮事迹能够传世,该诗起到了重要作用。

B

当代大连,饱蘸鲜活“海蛎子味”

大连人面对海洋,迎着海风、耳闻涛声,生产、生活都与海洋紧密联系,饱蘸“海蛎子”味,反映大连人特有的海洋文化气质。

大连著名作家邓刚写的《迷人的海》,达理(夫妇)的电影剧本《碰海人》,徐铎写的《大码头》,都充满海蛎子味,是大连现代海洋文学的代表作,推进了大连海洋文化的发展。

大连作协主席素素以散文体精心创作了《旅顺口往事》、军旅作家陈明福用军事史实写了《沧桑旅顺口》,各自从不同的视角书写了中国版《旅顺口》,改写了只有苏联作家斯捷潘诺夫借用旅顺这块国土来描写俄国人在日俄战中表现的长篇小说《旅顺口》的历史空白,摆脱了旅顺人不了解真正旅顺的尴尬局面。近期,《大连日报》连载本土作家刘长富的长篇纪实小说《铁血旅顺》,描写了百年旅顺的特殊历史。

大连作家为我们这座城市找到了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夯实了大连海洋文化的基因。

大连著名画家杨乃美和赵兴斌专画大海,举办过专场海洋油画展,分别出版了《曾经沧海》《我与大海》的海景油画集,反映了鲜明的大连特色,在中国海景油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连歌舞团编排的音乐剧《海蓝蓝》,展现了滨城人民喜海画面,受到人民欢迎。

摄影师刘杰创作的《海上熊猫――斑海豹》,展现了大连特有的珍稀动物获得了金奖,并刊登在《国家地理》。

老摄影师薛新会的“随手拍”,记载了大连各种海景和海洋人物,丰富了大连海洋文化。

年,在著名导演杨道立策划、编排、导演下,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国家“组委会”高度评价:“整个航海日庆祝活动以深入的社会宣传、广泛的群众参与、精彩的组织活动,成为历届航海日活动中成功的典范。”

年又成功举办了“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会场,中国百年海洋思想历程《大海国》一书的序言开头写道:“与往年的盛会相比,今年这次海洋人的盛会带着一些庄重,一些感奋,一些思考,一些向往,她是如此的亮丽,如此与众不同。”大连的海洋资源丰富、爱海人才济济、文化产品众多,完全可以为大连这座海洋城市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C

大连文化需要更多的蔚蓝色

大连是现代化滨海城市,海洋文化应该成为当仁不让的城市主流文化。

不过,与国内外以海洋文化著称的城市相比,凭借海洋文化理念助推海洋产业发展的理念,在大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市内目前尚缺少大量海洋主题的标志性雕塑。原来海味浓烈、文化底蕴丰厚的老虎滩海景、海之韵广场改造之后海洋主题不够突出。

近年来,大连籍影视剧作家成果斐然,多部有着“大连”标签的影视作品在荧屏热播。

与此同时,观众也期待出现更多海洋主题的影视作品,让我们的城市距离海洋更近!

当今是“海洋世纪”,海洋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正在颠覆旧的观念和更新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学界与文学界的著名人士指出:“人类海洋意识升华之时,就是人海和谐的文明海洋到来之时”,“海洋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我们的想象和现实,是我们的历史和未来”,“中华文明,一定要进入新的海洋文明时代,海洋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古往今来,大连人与海洋休戚与共,海洋是城市未来希望和人文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大连文化需要进一步“面对海洋、展望未来”,坚定地走进海洋、体验海洋,在大海淘沙中多沾些海腥味,改变“站在海边写陆地,吃着海鲜忘历史”、对极为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不熟悉、写不出”的尴尬局面,在世界海洋大变革的历史大潮中,盼望更多大连人挥笔书写、创作伟大时代的蓝色篇章。

作者简介:

陆儒德,在海军服役50年,从事航海教育40载,航行过世界各大洋,在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和建设“长城”站中立集体一等功、个人三等功,荣获全国“航海终身贡献奖”。

退休20年笔耕不辍,坚持以志愿者身份宣传海洋。国内知名航海专家、海洋学者和军事评论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洋文化这张牌,大连该如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