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今天,名嘴名脸访名记大观新闻
TUhjnbcbe - 2025/6/27 19:2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今日上午10:30

大连恒隆广场一楼“大报时光馆”里热闹非凡

读者张树铭与大连日报

已有50多年的情缘

“大报最亲,时代印记”

这是他为大连日报书写的贺词

今日也是第21个记者节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许多知名记者到场

现场与读者热情互动

开启了“名嘴名脸访名记”

直播间之旅

名记者们讲述职业生涯的剑光侠影

抒发记录城市的诗意情怀

记者节

在“纸间印象·写给75岁的大连日报”展板下,《大连日报》记者智曼卿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老党报青春永驻,‘大报人’一路向前!”智曼卿的描述充满浪漫。这位衣着时尚的城市姑娘,是位跑三农线的记者,16年来,她走遍了大连的乡村地野,“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现在大连村村都通柏油路,每一户都贴着垃圾分类的标志,很多村子都在做直播带货。我在这个岗位就要把记录三农的工作做好,反映农民的心声,把党的好政策传递到农村。”

在铅字印刷展示区,《大连日报》编辑姜云飞印了一枚书签,“纸短情长,我记得你的一切。”自铅印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大连日报》的所有编辑和记者都始终秉承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作为一名曾经跑高新技术线的记者,姜云飞对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做时代的记录者,首先得找到那个最佳的观察位置,才能用更全面的视角发现时代主流的亮色。”如今已成为融媒体版编辑的他,更是对文字有着极深的感悟,“从记者到编辑,从深耕一条线到着眼一个面,借助新技术的力量,让平面的文字与图片转化为文、图、音视频的融合传播。”

曾荣获中国新闻奖的纪录片《烟火乡国》大屏幕前,《最美大连行》编导薛颖分享了职业感悟,“不同于传统记者,我们用行走的方式记录时代变化。不仅是身体力行的行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行走,永远不能停歇。”薛颖正是用脚踏实地的行走把自己揉进乡土,挖掘“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美。薛颖认为,要把根扎下去,做一个“脚底有根,心里有情”的记者,“把生活中的美呈现出来,传播出去,用人文纪录片为城市留下精神笔记。”

“互联网短视频拍摄,跟电视拍摄不同,着眼点更加细化。”在大连日报的报纸展示间内,礁点视频负责人鸣飞介绍了新媒体方面的心得。从年第一份纸质版《人民呼声》,到如今的新闻直播形式,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的媒体融合正在路上。鸣飞认为,“科技、世界向前推进,不管适应与否,我们都要拥抱媒体的变革,勇于试错,做先行者。全媒体时代需要更多的智慧。”

在“时光见证”照片墙下,《大连晚报》舆论监督记者刘万恒分享着关于监督报道的心得,“在采访这类新闻的过程中,遇到阻力甚至危险,都很正常。”刘万恒认为,记者应该有钉子精神,扎得多深,能获得的真相就有多大,“监督报道的本质是揭示真相。真正让人开心的,是通过我们的监督和揭露,让困扰老百姓的事儿得到解决。”刘万恒说,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记者是新闻事件的传播者、时代变幻的记录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时光卖场前,大连电台记者李婧介绍了新闻广播类作品的创作过程。李婧参与制作的《我家住在解放路》曾荣获中国新闻奖。深入老街采访,挖掘对城市的新认识,发现在路上,未知在路上,李婧认为,这就是记者的幸福感。回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作为记者,就是要通过电台这个媒体,把更有温暖、更有力量的报道传递给人们,使命在心,重任在肩。”李婧说。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

这句话是对记者最好的勉励

时代变革,媒体融合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的记者们

依然带着新闻理想不断前行

记录城市人文

寻求公平正义

传播温暖希望……

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扎根在大连

永生在大连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舒心侨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舒心侨

编辑:舒心侨

美编:秋菊

校对:张军

责编:孟楠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名嘴名脸访名记大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