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聚焦市ldquo两会rdquo
TUhjnbcbe - 2020/9/15 18:06:00

为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建诤言献良策

5月9日~11日,市*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胜利召开。会议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协委员齐聚一堂,认真履职尽责,为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大会发言是人民*协在全会期间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会议,市*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协委员围绕疫情防控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民计民生改善,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了篇大会发言材料。其中有17篇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次大会上作了口头发言。

这些发言围绕公共卫生健康与防控、在线经济、产业扶贫、县域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文旅产业复苏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以下予以摘要刊登。


  *协委员精彩发言

01健全防控体系提升防控能力


  市*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向阳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应结合合肥实际,建立市域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包括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等方面;建立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机制,包括平战结合机制、快速响应机制、联防联控机制、群防群控机制、精准防控机制;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力量不足问题。

02加快体系建设助推稳产增产


  市*协委员,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于振中


  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建设市级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暨供应链产业集聚区,健全本地化供应链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体系,提高供应链协同和整合效率。坚持自建与外引并举,完善供应链协同制造体系。既要深耕本地供应链,又要广拓外协供应链。坚持培育与监管齐抓,扶持供应链优质企业发展。既要为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及发展提供可实操、可借鉴的标准化依据,又要推动制造型供应链向产业服务型供应链转型。坚持智能与实效兼备,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赋能效应。既要实现供应链服务信息数据化和智能化,还要实现供应链服务高性价比和便捷化。

03加强两岸合作做大产业集群


  市*协委员,市委台办主任吴娅娟


  合肥能成为全国少数拥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的城市,“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功不可没。在试验区建设方面,一要做大产业集群体量,充分发挥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联盟优势,立足未来发展趋势推动行业标准建设。二要抢抓产业转移契机。主动对接沪苏浙,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移承接。三要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成立台商台胞服务中心,为台商提供“一站式”保障;设立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试验区内集成电路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支持,预防和抵制外部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0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


  市*协委员,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项红


  构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需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营造社会氛围,激发内在动力,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为合肥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机制,提升民营企业维权能力,定期开展指导,开办知识产权培训班,引导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提升民营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维权能力;构建全面执法保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执法队伍,构建优质高效行*执法保障体系;构建多元协调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成效,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和行*职能,形成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统一协调合肥市知识产权相关工作。

05打造“合肥宣传”品牌服务创新之都建设


  市*协委员,合肥发布网新媒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市网联会副会长钟雷


  广泛凝聚共识,讲好合肥故事,打造“合肥宣传”品牌,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需要集中资源打造“头部媒体”,要学习借鉴成功媒体做法,建立专业团队,采用“新闻+*务+服务”模式,做大做强“合肥发布”等平台,集中优质资源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头部媒体”,在全国有影响。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载体,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形成“合肥宣传”品牌。需要技术赋能催生新力量,要高度重视培育发展“线上经济”,加强新媒体的自主研发,利用合肥高科技优势,推动媒体机构与高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为我市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和发展“新经济”夯实基础。需要创新制度提升舆论宣传的竞争力,要加快建立完善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探索激励机制,加快探索新*策。

06加速文旅复苏深度融入长三角


  市*协委员,安徽环球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华玉


  文旅业每就业1人,可间接带动就业3至4人。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时,文旅业肩负重任。复苏文旅业,需多一点雪中送炭,精准扶持,把帮助文旅企业“活下去”,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举措来推动,力求实效;需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引导文旅行业向新经济转型,对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下大气力研究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新业态、新产品;需精心谋划,高质量做好文旅产业的“十四五”规划,要抓紧制定一批“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文旅旅游项目,进一步凸显文旅产业在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品牌形象和助推绿色发展的作用,加强与长三角区域文旅产业的合作粘合度,推动全产业融合发展,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使之真正可落地、可执行、经得起时间检验。

07健全四大机制 厚植科技沃土


  市*协委员,中国电科第38所*委书记、副所长宗伟


  合肥要高质量建设“两地一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需要健全四大机制:考核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导向,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权重,实施分类考核,注重长期考核,配强组织力量;协同机制,扩大创新*策覆盖,提升*策适用性和执行力;激励机制,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加大“上持下”试点,健全住房补贴*策,落实好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税收减免*策;共享机制,确保“但求所用”,要加大城市间的人才合作,加大与高校及企业间的人才合作。

08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培育壮大特色增长极


  市*协委员,致公**员、安徽高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昆明


  释放“在线经济”发展潜能,不仅可以“化危为机”,还能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强劲动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要将“在线经济”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在线经济”发展布局,为加快发展“在线经济”提供宏观指导。要及时出台扶持“在线经济”发展*策,大力支持“在线经济”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在线经济”发展步伐。要积极改善“在线经济”发展条件,推动“在线经济”产业规模效应充分释放。要大力培育“在线经济”发展典型,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全市“在线经济”蓬勃发展的局面。

09完善学科建设提升急救能力


  市*协委员,医院医务部部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尚全


  抢抓中央扩大预算内投资和扩大专项发债的历史机遇,医院,谋划建设相对独立、流程合理、功能完善的感染病区,平战结合,避免人员和设施浪费,建设床位规模在张左右。医院建设,医院、医院传染医院的专业技术指导培训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落实平战结合要求,加强物资储备和综合协调配给能力,建立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库。医院、疾控机构、社区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共建共享应急防控信息,医院、疾控机构、社区防控闭环。

推动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市*协常委、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丁志松


  让“环境有价”成为全民意识,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形成倒逼机制,用制度之“手”让环境违法企业为破坏环境行为买单。让“应赔尽赔”成为企业担当,企业应强化责任担当,认真检视、修正自身环境行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造成生态环境受损要及时修复。让“精准修复”成为底线要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机构进入市场,培育第三方机构参与生态损害赔偿评估和修复。让“有法可依”成为制度保障,推动制定法规规章,把*策要求转化为法律责任;让“赔偿实践”成为可靠模板,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协调配合,为鉴定评估、诉前磋商、调解与诉讼衔接提供实践依据。

有效管控风险 实现城市安全发展


  市*协常委,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安全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许令顺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我市城市安全风险源的安全管控。夯实风险源头治理和联防联控机制,全市一盘棋,形成各类安全风险清单,明确任务、责任和重点防控项目,强化各部门工作信息共享和快速应急处置的常态化机制,提前干预。提升多部门协同的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建设城市风险隐患监测网,动态掌握参数,及时研判,实现有效识别和预警。全面推动应急管理能力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装备,强化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各种能力,进一步完善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用好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破解“信息孤岛”顽症。加强全民安全知识的普及,结合基层社会治理,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加强公益宣传,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坚定信心迎挑战科学应对抢先机


  市*协委员,市总商会副会长、中衡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佐岭


  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首先需要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充分保障市场主体平稳运转,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抓手。其次要鼓励创业创新,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府应顺势而为,为创业创新扫清体制机制上的阻力和障碍。第三要补齐产业短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放眼全球,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把*府有限的资金投向关键领域和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补缺补差上。

抓实产业扶贫促进稳定脱贫


  市*协常委,市*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孙功兵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根本之策。实行大产业带动大扶贫,要加强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衔接,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坚持围绕产业育龙头,依靠科技强龙头,建好基地壮龙头,打造品牌兴龙头。要推动扶贫产品出村进城。解决好供给端、流通链、消费端。要强化产业扶贫保障,在特色农业保险、农业设施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扶贫资金、农村人才流失等方面提供保障。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在“会脱贫”上下功夫,注重扶智,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的能力。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协委员,江淮时报社编辑部副主任毛学农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规划编制要高站位,统筹谋划“新基建”项目在城区和县域布局,同步规划,同标准建设;产业定位要接地气,县域要找准定位,整体发力,主动配套,甘当配角;发展路径要借东风,全方位深化产业合作,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高质量推动制造业发展;基础设施要补欠账,将县域交通建设作为重点,扩容加密区域快速通道,增加立交减少平交;营商环境要治沉疴,切实转变作风,倾听群众心声,帮助企业纾困,拓展基层减负,优化监督考核。

依托引江济淮 编织江淮水网


  市*协常委,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


  依托引江济淮布局,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加快构建巢湖水循环系统,编织江淮水网,是一项事关合肥发展的重大工程。要结合引江济淮调水引流,增建对江排洪泵站,形成巢湖畅通水循环系统,提升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要依托引江济淮丰沛水源,连通淠史杭骨干渠系,编织江淮畅通水网,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助推河渠生境修复,加快工程立项论证和开工建设,研究工程运行管护和联合调度,力争把江水注入潜南干渠、滁河干渠及董大水库,彻底解除城市供水危机,缓解尾部灌区干旱,促进河渠水体流动,推动水系生态修复,更好服务打赢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

加强心理服务建设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市*协委员,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曙光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要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整合社会多方资源,推动教育、科研机构有机融合,搭建平台,建立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开通服务热线,加强县(市)区的基层阵地建设,做好心理排查和干预,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要重视心理教育师资培训,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培训考核机制,让教师们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要用好市内心理服务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将高校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心理服务资源很好地纳入到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去。

复苏夜间经济为肥增光添彩


  市*协委员,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高级讲师刘宗祥


  复苏夜经济,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活力,拉动城市消费,更能提振市场信心,拉动市民消费需求,在常态化抗疫下尤其迫切和重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苏夜间经济,实现提质增效,需要提供“更暖”的*策供给,尽快出台有关提振夜间经济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具体措施,重点聚焦破解*策瓶颈难题,通过种种措施,推动夜间消费再上新台阶;需要补短板创新消费业态,继续增大我市夜间文化旅游休闲消费产品供给,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增光添彩;需要抓紧抓实抓细公共场所的卫生保障,为合肥夜间经济营造良好的卫生安全消费环境。


  ·何融李想·

来源:合肥日报

往期回顾●*府工作报告(全文)●市*协委员为建设“五高地一示范”积极建言献策●委员律师“好声音”:疫情下的履职与担当~●推动合肥都市圈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焦市ldquo两会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