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记者节。这个节日和谦哥貌似有点关系,也好像没啥关系。
年谦哥在合肥晚报社实习过,所在部门在尴尬的群工部。去那边实习前,我尝试过去记者部,但是没有成功。当时,我带着自己的个人简历,主动跑到合肥晚报社,想在那边实习。
门口保安拦住我,“你好,请问你到这边办什么事情?有约吗?”
我说:“你好,我是安徽大学的学生,想在这边实习,请问要和这边的哪位人员联系?”
得知我来的目的,保安兄弟告诉我,这事得找报社的甄社长,并告诉了我门牌号。
我特别想到合肥晚报社实习,所以硬着头皮去敲甄社长办公室的门。里面没有人应声,我在门口等了会,旁边的工作人员路过,告诉我,甄社长应该在打乒乓球,可以下次再来。我心想,安大新区离这边可不近啊,还是再等等。等到接近下午五点钟,临近下班的时间,有个人进了甄社长的办公室。我猜应该是甄社长,连忙去敲门,此人真的是他。我掏出简历,表明来意。甄社长说,你是中文系的啊,来这边实习,校对岗位可以,记者部现在不缺实习生。
我一听急了,“甄社长,我来这边是想学习采访及新闻写作的。”
甄社长沉思了一会,回答道:“你可以先回去考虑一下,你的实习,要么去校对岗位,要么去群工部。两天内给我答复,愿意来,就可以去报到。”
我问:“群工部可以出去采访,写稿吗?”
“可以的,一周有一个版面,有出去采访写稿的机会。”甄社长答道。
我说:“好的,甄社长,谢谢您!我两天内给您答复。”
出了报社的大门,我就给辅导员打了电话,问他在合肥晚报社可有熟人,能否介绍我去记者部实习。辅导员说没有熟人。我后来只好答复甄社长,去群工部实习。
在合肥晚报社实习的日子,师从卢*,部门领导为邢志鸿。卢老师水平就是高,工作经验丰富,他出去采访不多,却凭着对实习生的指导,使得稿件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赖。在那边实习期间,印象中,他都是让老实习生带我出去跑采访,他常做的事情就是修改稿件和新闻选题把关。实习三个多月下来,我发现,我不太适合干记者,一方面新闻的敏锐性不是太强,老是发现不了什么好的选题;另一方面,身体素质有待加强,出去跑采访,经常坐公交或步行,赶到现场时老感觉好累。
大学毕业时,我想做的职业是秘书而不是记者。第一份工作到了淮矿,一开始在煤矿也基本上做了秘书,年,却阴差阳错到总部企业报淮南矿工报做了两年多记者,最后在这个岗位上辞职,到合肥发展。当初选择调动到总部,主要是考虑煤矿位置太偏,有诸多不便,也比较封闭。选择离开淮矿总部一是因为爱情,想到合肥和爱人在一个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二是参加总部内部招聘想考到集团办公室当秘书而没有成功。在淮南矿工报工作期间,我拿到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资格,但是并没有记者证。我辞职的那段日子,正是考试拿记者证的关键时刻,但是考虑到自己将来不想做记者,就没有去考,毅然决然离开了,也告别了记者这个行当。
在从事记者岗位的几年里,我起初一直想逃跑,也怕自己真拿了记者证,身上被打上记者的深深烙印。我逃啊逃,终于没有做成真的记者,这也是遂了心愿。
后来,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我不愿意当记者?主要有几个原因吧,一是职业锚不在记者这个位置,这个岗位务虚较多,真正离实打实干事情还是有段距离,个人更倾向于多干实事;二是兴趣不大,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的兴趣不在干记者,由于兴趣不在那,所以也不太去钻研,深入进去,导致新闻的敏感性不是多强;三是身体不够好,记者是要跑新闻的,个人总感觉跑一跑就很累,一直跑就会身心俱疲。
每个人都在做适合自己的最好的选择,经过岁月淘洗,我没有留在记者岗位,从事传媒行业。
每年的11月8日,我老会想起一句话,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正是记者的写照和追求。我虽不是记者了,其实,打心底里还是佩服记者这个职业的。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是社会的守夜人,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践行者,让我们向记者朋友致敬!
年11月8日是第21个记者节,祝广大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喜欢文章请轻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