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合肥晚报残疾人用双手ldquo灸
TUhjnbcbe - 2021/1/14 11:43:00

石莲洞的境界张恒

石莲洞的境界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境界;

石莲洞的境界是:“垂垂白发下青山,七岁归来改旧颜”的境界;

石莲洞的境界是:谁在此山受到点化,修炼成仙的境界……

用“别有洞天”一词来形容宿松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应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历代文人雅士以及佛教大师纷纷来此,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就是最好的例证。

石莲洞的自然风光似乎也不逊色于一些名山大川,和*山应属同一地脉。景区山峦起伏,奇峰罗列,形态各异,如地堡,如石门,似罗汉,若天柱……天造地设,惟妙惟肖。山中森林密布,种类繁多,既有遮天蔽日的百年古树,亦有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兼具的珍贵树种和经济林。尤其是许多的马尾松,或悬伏于峭壁之上,或矗立于危崖之顶,多姿的树干,斑纹绚丽的树皮,加之盘根错节的造型,尽显这一古老树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超然的生命力,其视觉之美一点也不亚于*山迎客松。石莲洞峡谷众多,无处不水,溪涧、泉潭、崖瀑藏于曲径通幽处。流水潺潺,飞瀑成歌,白云薄雾缠绕着林梢,如同有声有色的画图。还有众多的珍稀动物,如小灵猫、尖嘴蝮蛇、环颈长尾雉,以及*麂、野猪、伯劳等,它们与温润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同谱写石莲洞的秀美与神奇。

然而,石莲洞的人文景观似乎更胜一筹,许多来石莲洞的人,除览胜,更为发现,更为参悟。山为人设禅,人为山徒步,多少年,山无止境,人无止境,留下一部部博大精深的史学精髓。

罗隐来了。这位被誉为“江东才子”的人,其时应该说已经有些名位了,可是因了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既用“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这样的诗句来讽刺朝廷,又自顾“今朝有酒今朝醉”,于是,便祸难缠身,不得不出走他乡。我有些妒意,这文人真是有浪漫情怀,连避难栖身也要寻一处风景雅致的地方。

罗隐就栖身于石莲洞。不过当时还没有“石莲洞”这个洞名,是罗隐来了以后受到仙人点拨才题写于洞门之上的。至于那衣袂飘逸的仙人是何方神圣?估计连罗隐自己也不清楚,梦中托字,来去无影。

然而,在梦中给予罗隐点化的更有胜者,那就是八仙。说的是罗隐一日清晨刚从梦中似醒非醒,恍惚中,只见八大神仙飘然而至。罗遂向众仙乞求仙术,为首的汉钟离即向石壁上手书一“隐”字以示之。罗恍然大悟,正欲拜谢,天色大亮,众仙刹时不见。罗隐抬眼一望,石壁上大大的“隐”字赫然在目。

据说罗隐原先不叫罗隐这个名字的,正是受到了八仙的点化才改了这名字,而且从此后隐身于此,静心修炼,重回江湖后终成一代文学大家。

八仙来石莲洞似乎不仅仅是为点化罗隐的。八仙都生性喜玩,这石莲洞仙境一般的风景,他们岂能错过?“听雨亭”下不远有一“荷衣古池”,池水清澈,荷叶四季常青,溪流入池有江南丝竹般的琴韵。何仙姑便是在这池中浣纱洗衣,沐浴玉体。如今游人立于亭上似乎还能耳闻捣衣的水花溅洒树叶的声音,意象里仿佛有何仙姑出水芙蓉的情景。

顺石径攀援而上,入峡门,过石阵,绕走五祖殿,不知道当年李白是否也是走的这样途径,他的“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诗句描述的情景是否就是这里?但我们可以想象,李白攀至东山石林,见嶙峋怪石,鸟兽虫鱼千奇百态,一定是诗兴大发了。再过一线天,登四顾亭,观万顷林涛,览雾霭萦绕,看陡峭石壁,摸古树肌肤,听林间万千鸟歌蝉鸣与翠竹苍松和鸣演奏,怎不生唏嘘感叹!

我很喜欢《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境?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世上可不是人人都有宿松县令闾邱这种福分的,能和诗仙在一起寄情山水,狂放不羁,真乃三生有幸!

一个人可以成就一座山,李白做到了,石莲洞因此名声遐迩;一首诗可以成就一个人,闾邱得到了,“对酌亭”上这四句,就让人们至今记得他的大名。真可谓人以文流芳,文为人争誉。

当然,说到石莲洞就不能不提五祖弘忍大师,这是石莲洞绕不开的话题。

我知道,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以来,五祖之前只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之后有六祖慧能。在为数不多的佛祖当中,能有五祖弘忍在石莲洞栖居数载修炼,真乃石莲洞之幸,亦可见这里佛缘之深。看看五祖在此留下的《自咏》诗,就知晓佛祖的世事人生:“垂垂白发下青山,七岁归来改旧颜。人却少年松却老,是非从此落人间。”

今天我们立于“佛坐石”旁,可以想象当年五祖弘忍大师和弟子对话的场景:

“大师,学习佛法,为啥要远离城镇而偏居深山?”

“你可知道建造大厦的栋梁之材为什么不生在人群聚居的地方而是长在深山老林里呢?”

弟子语塞,不能参悟。

“大厦之材远离人群,便不会遭刀斧砍削损伤;学佛之人眼前没有俗物,方可心中安宁……”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过一句话,初始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境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悟者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想必,在罗隐、李白和五祖弘忍这些人的眼里,“石莲洞”是洞,又不是洞;是山,又不是山。我以为,应该是一种境界。

更多精彩,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肥晚报残疾人用双手ldquo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