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似乎在中国乃至安徽的舆论场上沉寂了很久,但近日的一则报道令我感到欣喜。
11月2日,《新安晚报》A07版以《通过笔试面试,教师招聘咋取消了?》为题报道了安医大附小招聘教师一事。报道称,今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公开向社会招聘3名不同科目的教师。经过笔试和面试,有3名笔试面试成绩均为本科目第一名的考生进入体检环节。然而,就在最终成绩公布两个多月后,招聘单位却通知考生本次招聘取消。记者多方询问,却未得到明确解释。
招聘取消未必就意味着安医大附小此次招聘有“黑幕”。但是,熟悉中国新闻运作规律的人都知道,媒体刊发同城单位的此类报道还是需要勇气的。
在早年的时候,我也曾是《新安晚报》的忠实读者。那时候的《新安晚报》当然也享受到了中国都市报的发展红利,在国内,尤其在安徽也小有名气。这张报纸记者撰写的很多新闻作品令我印象深刻。
不过,年“肾丢失”的报道却是这张报纸的“滑铁卢”。年5月5日,该报以《我的右肾去哪了》为题,报道了安徽宿州一男子右肾离奇失踪的消息。随后,“术后右肾丢失”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主刀医师以医院迎来了一场铺天盖地的舆论谴责。但其后的调查证实,该男子术后右肾存在,只是术后外伤性移位、变形、萎缩。
这则报道实际上是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的一则隐喻。一个新闻调查的常识是:记者可以请当事男子出示手术初期的CT片子,自己看不懂也没关系,请一个专业的医生来看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从事这一调查的记者并没有这么做,而负责后期审核的各个编辑审核流程也没有要求记者这样做。如果记者这样做了,这则报道也就不用刊发了。
上述安医大的这篇文章虽然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采访充分,当事考生、安医大校方都采访到了,而且媒体也只需要提出疑问,不需要替校方做结论,需要作出公开说明的是安医大校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医大校方“据我们了解,是在这次小学教师招聘审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经过校*委会研究决定,取消这次考试的成绩”的解释是不足的。什么问题?为什么取消,这样的决策过程应该也需要公布出来。
同为媒体人,喜闻《新安晚报》的这则报道,并于当天在澎湃新闻平台全文转载,以示支持。
这才是中国的媒体人值得做的事情。
江畔人赞赏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