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总书记,我们向您汇报落实总书记视察重
TUhjnbcbe - 2021/2/10 12:53:00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见面。

首先,我谨代表合肥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合肥高新区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合肥高新区近年来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历程,特别是习总书记视察合肥高新区四年来,全区上下对标讲话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专注发展,着力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一、落实总书记嘱托,推进高质量发展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层大厅,习总书记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在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新能源等展区,总书记同科研单位和企业人员亲切交流,询问科研进展、成果转化、应用前景等,并鼓励我们:这些科研成果,表明你们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动作快、力度大、成绩明显。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同时,总书记也对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总书记视察四年来,合肥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育新的增长点,经济社会取得新成就,高质量发展态势喜人。一是各项发展指标增长迅速。按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数据,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年,园区营业总收入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年数据尚未反馈)。四年来,园区共11家企业参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7项;全区工商注册企业数从家净增到家,连续四年保持25%以上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家增加到家,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全区上市企业2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市一半;RD占GDP比重达9.1%;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余个,各类科技孵化平台91个,均占全市70%以上。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件,专利申请授权数连续位居全省第一。二是“类硅谷”科学生态基本形成。年2月,全国第二个综合性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合肥高新区启动建设,中国科大高新园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落地,合肥高新区成为构筑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重镇”。我们抓住机会,参照“硅谷-斯坦福”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科大、中科院等研究型院校“集聚”和“溢出”效应,建设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安大绿研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育成等融通并进的“科学生态”。在发掘本土创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在高新区联合组建新型创新组织,引进培育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肥研究院、亚琛(合肥)创新研究院等40多个新型创新组织,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个,基本形成研究型大学、科研平台、科研人员、创新企业聚合发展的“类硅谷”科学生态。三是探索出“三螺旋”内生发展路径。总书记视察四年来,我们在原有的产业发展路径上持续提升优化,形成“平台型企业—原创新兴产业—区域创新崛起”三重递进、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推动企业、产业和园区之间边界开放、结构重组和资源聚集,强化创新转化为产业的速度和深度。四年来,依托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原创性先导产业,诞生了中国第一颗5G毫米波滤波器、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世界首款AI+生物识别手环、全球首个量子计算云平台等与产业结合紧密的科技成果。正如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庭所赞誉的,合肥高新区走出一条由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边际效益递增的创新发展之路、由科学模型推动财富创造之路。四是开启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新征程。年4月,合肥高新区正式被科技部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合肥高新区编制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明确了“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年基本建成、年迈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的三步走战略,从全局高度谋定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蓝图。《方案》按照“层层落实、统筹推进”的原则按年度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并纳入考核。今年,我们又谋划《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三年行动计划(-)》,从塑造创新创业活力、构造先进产业格局、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营造开放包容市场、优化环境支撑水平五个方面部署了20项工作任务,力争到年形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所必备的产业形态、创新形态和开放形态,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五是区域影响力深入人心。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在多项全国性排名中均取得了较好位次。年,在全国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合肥高新区排名位居第六,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在年3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研究白皮书》中,合肥高新区位居全国家国家级开发区的第五名。在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关怀支持下,合肥高新区的实践、经验、成果、故事广泛传播,在国际国内的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年,量子中心和科创大走廊等报道获省市领导批示,两次入选中宣部“壮丽70年走进新时代”“重温嘱托看变化”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典型调研采访点,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发稿余篇,“中国声谷·量子中心”成为合肥高新区靓丽的名片。二、主要工作举措合肥高新区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高能级的创新引爆高质量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以高质量的新经济支撑经济高质量运行。一是融通新产业,构建创新发展“产业链”。发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加快打造智能经济为主体,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为支撑的“1+4”五大新经济形态,园区战新产业产值-连续三年增长率超20%,年增长率达到18.5%。推动优势产业裂变升级,人工智能获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四大“国字号”招牌,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国际领先;量子信息科技依托量子“GDP”国家队——郭光灿、杜江峰、潘建伟三位院士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开展前沿研究,多项技术成果突破国际封锁,位居国际领先和先进地位;集成电路获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集聚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余家,占全市75%以上,杰发科技汽车电子芯片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助力合肥挺进IC产业全国前五;“中国安全谷”获省委网信办复函支持,成为工信部、应急管理部批准的全国第二家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集聚新华三、中电38所等网络安全企业余家,年产业规模达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哈佛八剑客”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激酶靶点检测细胞库,打破国外垄断。开展新经济精准招商,针对新经济产业链不足和薄弱环节,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年签约新经济项目超过个、协议总投资超过亿元,中科寒武纪合肥研产中心、中科曙光安徽总部基地、海康威视合肥科技园、四维图新第二总部、移远通信全球研发中心及智慧工厂、百信信息计算机产业创新基地、华云数据总部及数据中心、启明星辰区域性总部等一大批高质量新经济项目落户。构建融通型产业生态,出台《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实施方案》,围绕“*府搭台、企业对接、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路径,打造“链通高新”品牌,开展产业合作对接、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产学研合作对接、*银担企对接、人才要素对接、*策宣贯等企业对接活动,强化新经济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二是塑造新场景,构建创新发展“试验场”。通过应用场景塑造,为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孵化提供试验空间和创新土壤。“经济大脑”场景初步建成区域经济大数据监测平台,经济运行、主导产业及新经济三个分析应用全面投用,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深度分析”的区域经济大脑智慧支撑。智慧城市场景开展智慧工地试点,选择永和家园北组团探索工人实名管理、机械设备智能化监控、塔吊可视化、扬尘监测、自动化喷淋等智能化试点项目。未来教育场景与科大讯飞签订教育大数据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全区17所公办中小学中14所完成了智慧课堂建设,完成率82.3%,桂花园学校西区、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梦园小学天柱路校区三所学校被评为安徽省智慧学校实验校。量子应用场景制定了量子产业专项支持*策和发展规划,本源量子和市大数据资产管理公司先进计算中心合作筹建量子计算创新创业平台。未来智造场景完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和支持*策,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包括多个项目,总投资约亿元;创新推出“转型升级贷”金融产品,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三是搭建新平台,强化创新发展“牵引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我们围绕“2+8+N+3”重大平台载体布局,构建“三位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推动高强度原始创新。其中,由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构成基础核心科学平台,由离子医学中心、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应用领域产业创新中心构成的产业应用创新平台,由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市场化共享开放平台构成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目前,离子医学中心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治疗样机研制成功;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加快推进;持续开展“名校名所名企合作”,年新引进安大绿研院、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海康威视合肥基地、赛伯乐中德创新中心、华为研究院等10余家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新经济开放平台,我们围绕新经济应用需求,搭建了一系列新经济开放平台,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业、新业态育成。其中,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高阶AI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建设完成项;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二期建成,依托类脑智能技术研发的“电力智能+端云协同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年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国家高可信软件开发与验证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面向安全攸关领域的高可信软件研发项目获得了经济和国防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高可信软件程序分析工具在医疗、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试验。四是集聚新主体,培育创新发展“增长点”。加快培育高成长企业,延伸梯度培育链条,建立“雏鹰企业—瞪羚培育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平台型龙头企业”六级梯度培育体系。年,六梯度共培育家企业,其中94%是通过园区内涵培养而来,诞生全省首个独角兽企业,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开展百亿企业培育,出台《关于培育若干百亿级企业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遴选龙头企业40家,通过人才引培、金融支撑、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技术领先、品牌效应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经济贡献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提档升级。引育前沿科技企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目录,“引育并举”发展5G、泛在物联网、国产自主可控、网络安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基因诊疗等新产业,编制《支持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若干*策措施》《合肥高新区5G产业发展及招商规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调研、跟踪、服务,全区累计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83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项、研发关键核心产品件。五是创造新供给,营造创新发展“生态圈”。加强科技服务集成供给,组建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券”累计发放1.7亿*策资金,为家次企业提供上万次科技中介服务;举办三期合创汇主题路演、侨梦苑海外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人才智力保障,做好引才、育才、留才三篇文章,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引才上,通过名校引才计划,为主导产业引进各类人才近10万人;育才上,创新“企业出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府来买单”的定向培养模式;留才上,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建设余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年,新增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人。加强金融要素支撑,构建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集聚基金余支,总规模超2亿元,提供天使投资、省青创资金、创新贷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年又出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若干*策措施,财*金融产品新增扶持新经济企业家次,新增扶持资金15亿元;设立区新经济专项基金,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额2.64亿元。六是探索新治理,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近四年启动实施近60项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接近50亿。实施“名校战略”,集聚中加国际学校、合肥六中、合肥七中、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等知名教育资源,其中年续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8个,总投资30亿元。建成或医院、医院、医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一大批优质医疗机构。陆续建成砂之船奥莱、创新国际、万豪酒店等高端商业街区、高品质写字楼、高端商务酒店;启动王咀湖北部商业文化中心建设,打造高新区文化新亮点。推动管理智慧化生态化,上线安徽首个区级“智慧城管”平台,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国首设“环保鼓励奖”和“环保技改奖”,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降低污染排放,建立河长制信息化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助力河长制建设,年PM2.5、PM10指标全市最优,园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全国率先编制《营商环境指数》,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后全国首个开发区层面的营商环境指数。开展“投资环境提升年”行动,精简优化重点项目审批备案流程,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设立全面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到70%以上。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高新区将继续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紧密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力争到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为全市产业主支撑、创新主引擎、发展主引领。一是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引领性产业,加速推进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推动家电、汽车、光伏等传统成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培育有爆发式成长潜力的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培育高能级双创生态。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性平台,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深化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构建多元融通的新型研发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熟化及产业化。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加大科技领*人才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建立高效能孵育体系,搭建专业化众创空间,提升现有孵化载体功能。三是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积极参与长三角一流园区交流合作,构建新型协同发展关系,建立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方向合作共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强化面向世界创新强国的国际高端链接,持续推进中德创新园、侨梦苑、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对外合作平台建设。四是构建现代化治理格局。启动数字园区战略,搭建园区全景数据库,加快布局5G、全时空感知、智能路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感知设施,建设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构建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充分挖掘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需求,强化新经济制度供给,打造高效型*府管理体制。五是营造高品质生活范本。重点打造“科产城人”有机融合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城市品质空间,加快建设王咀湖、柏堰湖国际社区,完善商业综合体、国际酒店等高端配套,提升合肥高新区国际辨识度。继续深入实施名校战略,优化高端人才医疗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文化服务中心、地标性文化设施、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住房、就业、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品质。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书记,我们向您汇报落实总书记视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