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说:“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从历史的角度看合肥,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合肥,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这座拥有悠悠多年历史的古城,成就了众多的名人,如三国名将周瑜、唐五代时期的吴王杨行密、宋代清官包拯、晚清重臣李鸿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等。
立足当下看合肥,底蕴深厚的文化是合肥最大的不动产。此前,亚马逊中国发布年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合肥继年之后,再次摘得榜首,成为全国最爱阅读的城市。
作为这笔文化财富的“容器”“土壤”,合肥在用文化下一盘怎样的棋?
借鉴“深圳书城模式”
今年,深圳在国内率先打造出一份沉甸甸的“城市文化菜单”,除了老牌活动“文化月”“文化博览会”,有大大小小28余项丰富而精彩的文化活动从1月一直排到12月。世人对“文化菜单”惊叹不已的同时,“深圳书城模式”也再度引发人们的思考:该模式是否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何谓“深圳书城模式”?
作为深圳读书月活动具体组织实施者和深圳书城运营商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深圳书城投控公司董事长尹昌龙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谓“模式”,不仅是一座书城,还是一个书城文化综合体;不仅是一个书城文化综合体,还是一个公共文化生活中心;不仅是一个公共文化生活中心,还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地;不仅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地,还是一个城市文化地标。
“如今,深圳正逐步将其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与合肥当地的文化资源对接。”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忠如是说。
位于合肥滨湖,目前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城——联投中心书城正悄悄萌芽,其运营是深圳书城模式在合肥的一次升级实践——将深圳书城项目整体引进到合肥。未来,这里将是一个公共文化生活中心,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一个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联投中心书城虽然正处于建设的初始阶段,但其围绕合肥城市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已然先一步开始。
据记者了解,早在年年底,著名作家余秋雨以“阅读改变人生”为题展开了精彩演讲,“如果一个人阅读过世界各国重要的书籍、行走过世界各国不同的土地,那么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会与众不同,就会更加的宏观、深刻、长远。”余秋雨认为,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从中掌握知识、技艺,从中获取智慧与愉悦,更重要的是阅读让人接近、触摸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让人了解并遵循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彼时,安徽大剧院座无虚席,1千多名合肥市民享受了这场文化洗礼。
而在今年10月27日下午,联投中心书城第二场社会文化活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家名编谈“阅读与写作”在大圩华影艺术馆拉开了帷幕,作家出版社原社长葛笑*、《读书》杂志执行主编祝晓风、著名学者及诗人石厉、新华社江苏分社原社长冯诚等分享了自己的从文经历、读书与阅读方面的心得体会。
据合肥市阅读办负责人透露,目前,合肥市与深圳市已经签订了《合肥深圳全民阅读双城合作协议》,深圳与合肥开展城际阅读经验交流,推动专家、出版资源共享合作等。
记者从联投中心书城方面获悉,邀请各界名流大师“坐堂”书城解析中外经典、传播文化理念、引导社会阅读是深圳书城文化的重要特色,也亦将必然是合肥中心书城运营内容的题中之议。不定期举办名家主题演讲、名流圆桌论坛等活动,是书城投资建设方联投地产与书城运营方为合肥市民提供的文化盛宴。
这类的演讲活动将持续不间断举行,包括邀请知名作家、书画家及其他专家前来举办热点文化讲座和开展教育培训,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动,逐步将中心书城打造成为合肥市的文化理念高地和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
全民阅读是文化建设重要一环
近年来,合肥在免费看书的共享书店、大街小巷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常态性开展“十大书香家庭”“十大读书之星”“十大书香企业”等评选,在提升阅读、解码借阅方式上花样翻新,让合肥市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不断为合肥打造“阅读城市”“书香合肥”的城市名片加码。
在公园散步或去市区逛街,都能方便走进一个阅读空间,形成15分钟阅读圈,是目前合肥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目标。
在合肥市蜀山区万达广场,一家装修极简而又不是简约的“慢书房”外,记者透过玻璃橱窗,看到不少市民或是在书架前挑选书目,或是凭窗而坐垂首看书,此刻天色已晚,却依旧无法浇灭市民渴望阅读的心。
“虽然当下电子书盛行,但对于我这种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纸质版的书籍读起来不仅比电子书更有感觉,且更有意义。”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合肥实体书店形式多样,如果不想破费购买书籍,也可以通过电子押金的形式借阅,十分方便,闲暇时间有了好去处。
为何合肥这样一座二线城市会涌现出这么多关于阅读的创新机制体制?合肥在打造“阅读城市”方面有何优势?
“合肥虽为二线城市,但一直都是全国的科教名城,高校多、读书人多,城市里的阅读氛围一直很浓郁。”合肥市阅读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合肥市委市*府全力推动“大湖名城、悦读合肥”全民阅读活动,今年已经举办了四届。常态性开展的书香家庭及书香企业评选先后选择在合肥市试水,主要是考虑表彰先进,以先进带动,希望将来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灵*,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全民阅读,对合肥的文化建设、乃至合肥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倡导全民阅读,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首要作用。”著名学者、诗人石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图书文字,不仅传授知识和技术,其最重要的作用,可能也在于感染人、引导人、教化人,使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风尚。“图书、文章是人类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就像唐代文学大师韩愈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第一,而授业解惑次之。”
为文化供给侧改革积累经验
今年6月29日,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这一具体指导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思路为:馆店一体,两业融合,功能多元,双轮驱动,形成网系,便民惠民。创新形成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合肥模式”。今年内要在城区完成23个阅读空间建设,目标是建成个。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目前,文化服务供给端并没有过剩,相反,距离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文化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扩大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还要改变供给方式和体制机制。随着合肥市城市规模扩大,经济体量提升,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文化短板明显,补上这块短板既要扩大和优化增量,又要创新体制机制,两者需要同步谋划、统筹推进。
然而,当读者在图书馆看书时想喝一杯咖啡怎么办?想吃一份简餐怎么办?图书馆不能提供这种个性化需求,而城市阅读空间“馆店一体”的模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城市阅读空间里,由图书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书店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二者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和谐局面。
石厉对合肥市未来的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须以开放的胸襟,打造以合肥为核心的安徽历史文化圈。”
近代历史上的安徽有两大文化奇观,一个是“桐城派古文”,桐城派古文是清代古文达到高峰时候的一个壮丽景观;另外一个则是“皖派朴学”,清代乾嘉年间,或者说清代最有成就的学术,就是以考据为特点的经学,而“皖派”又是朴学发展到高峰的体现,其主要代表人就是皖南的江永、戴震等。“这两大清代文化奇观应成为打造这个文化圈的重中之重。当然,*梅戏,也可一并纳入,进行文化圈的包装与打造。”石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