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栏middot长安偶见门卫
TUhjnbcbe - 2021/4/13 20:36:00
门卫

~本文为作者在《西安晚报》开设的长安偶见专栏文章之一,刊于年2月5日

直至临别时,我都不知道他的姓。只是拿了幅忘年好友的字,塞到了他手里,道了声再见。他像平时一般和善的脸上露出了些许不舍的情绪吧,我是如此解读的,毕竟,他皱了皱眉头,叹了声气,“我娃这就走了呀,刚好住熟悉了呢”。他是一直这样称呼我的,像幼时在农村,村里的老人见了孩子,总喜欢说“我娃跑慢一点……我娃乖……”这就让人觉得温暖了许多。给他的字是一位省美协副主席的,我想他即使不在这个圈子,画袋上的字一看也是知晓的。我想让他明白,在这个生活了几年的小区,在所有人生的过客中,他尚有一席之地。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就像眼前的这个门卫,我总是叫他叔叔。他是小区众多门卫和保安中的一员,但就是这样奇怪,别的人,于我,并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印象,或许也是因为我没有留给别的人一丝一毫的印象吧。每每回家时,但凡他在门口坐着,便会远远地站起来,笑着打招呼,并将门上的电线拔掉,以便我不用门禁也可以推开小区门进去。起初我是不知道他的这番心意的,有次夜里喝完酒回家,我用门禁刷了半天却无反应,这才听他在里面喊“我把门上的电线拔了,你直接推开就好。”那时候,我便觉得那般窝心,在夜里,有人为你留着门,为你拔掉电线,并且嘘寒问暖。他总是如此,对小区里居住的人都热情不已。每每有人出去进来时,他都会笑眯眯地打着招呼,跟大家聊上几句。也是因此吧,这个小区的住户,他大都认识,谁是谁的妻子,谁是谁的公婆,乃至于哪个小孩是谁家的,都一清二楚。不像别的门卫,永远都是静默地坐在房间里,倘使你忘记了拿门禁,便只能在夜里,在小区门口一直站着。他们是不认识几个住户的,至少不认识我,因为有次,我就因为出门时忘带门禁而被问,“不是这个小区的人吧?”那个时候我就想起那位叔叔来,要是他在,定是早早从房间出来,道一句“我娃出去呀”。他有时也会叫我小马,特别是知道我平日里以办杂志写文章为主时,便更加地热情了。无论是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还是中午去工作室,或是晚上与友人饮完茶回家,他都要迎过来,与我聊上一两句。渐渐的,我们之间像是有了默契,每当我走到门口时,总要看一眼是否是他在值班,如果是,便定是要简单聊上一两句的。久而久之,即使我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便觉得是熟悉无比的亲人了。有了他这样热心肠的人在门口后,做任何事都方便了许多。犹记前年表哥不幸离世,我从殡仪馆回来,因家中有小孩,自己又是人生第一次去火化尸骨的地方,总觉寒气太重,怕冒然回家,惊了孩子。于是在门口的商店买了打火机,并且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欲在门卫处借一张报纸。恰巧那日值班的是那位叔叔,他二话不说,将报纸递给了我。我于是拿起报纸和打火机,在花坛的某处角落,点起火,从火上跨过去几次,想要燎去寒气。直至看着报纸化成灰烬,并将那些灰烬打扫干净后,才回了家。这虽是一件小事,但我这种易感怀的人,便深深记着了。后来,记得大约是春节前吧,去一家报社工作的乡友处闲聊,乡友恰巧给了两本台历,便将其中一本在回家时送予了他。礼物虽轻,但毕竟是沾染了报社的文艺气息,我虽然也害怕他不是很看重,但看他的神情,应该也是欢喜的。此后,我便偶尔将自己出的杂志给他那放置一两本,几日过后,他就跟我聊起杂志上的内容,我继而也欢喜了起来,为的是,他总归认真读了杂志,而没有将其随意扔在一旁。就这样,我习惯了在城北的这个小巷内居住,习惯了时时跟门卫叔叔闲聊一二,习惯了他每日的问候。大约过了三年吧,我们决定要搬家了。城南的房子已经收拾好了几个月,要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许早已搬走了。春节过后,我几乎都是日日窝居家中,不怎么上街,因此,疫情来临的那几个月,我没有见过他一次。直至春暖花开,疫情淡去,我这才偶尔出门,期间也是包裹的严严实实,口罩、手套、眼镜一个不落。因此,当我有次外出走到门口扫码时,没注意前面一人突然说了句“这是小马吗?“我当下抬起头,这才发现原是他,赶紧叫了声“叔叔”。他也欣喜地感慨道”好久没见到你了,戴着口罩看着像,却不敢认“。那是疫情后第一次见到他,后来我就陆陆续续开始搬东西了。起初,只是每次开车,拉一些零碎东西到城南去,因此也无人注意。其实我是一直瞒着他的,哪怕在那之前,我在门卫处借着推车,推了三四车的书本出去,他每每都热心地帮忙时,我也只是说“将这些书搬到工作室去”,并没有告知他要搬家的事。倒不是怕说出来会影响什么,可能,我这天生怕麻烦的性格,总是不想过多的解说什么。又或者,我只是对自己仓促离开这个居住已久的地方,有些遗憾,有些不舍罢了。但总要离去的。定好了日子之后,前一日,友人便开着货车,过来帮我们搬家了,这样一来,不光是门卫叔叔,小区里熟悉的人,都迎上来关切地询问几句。而我,恰恰是害怕面对这种场面,因此,在他们搬完东西开着车离去时,我默默地走在后面,拿着自己的小包,拿着那副字。远远地,就看到了他。果不其然,他走了过来:“我娃要搬走呀“。我其实想了很多次,我离开这个居住许久之地时,会怎么跟认识的人道别。门卫叔叔、理发店的大姐、快递寄存点的熟人……但其实除了他,我并没有告知其他任何人。我只是将那副字送给他,他也只是遗憾地说“刚好住熟悉了呢”。我其实想说,我还会时常回来的。除却这附近有要好的几位友人外,还因为我订的几本杂志,都是按月寄到这里。我曾想过让他帮我收取那些杂志,待我定期来拿,想了想,还是未能说出口,于是,笑着说了句“再见”。如今,我已搬走十来天,在新居住的小区,每每从门口经过时,看到戴着口罩的几位门卫,都会想起他。我知道,其实是我那怕生的心理作怪,从小,便只喜欢去熟悉的地方,跟熟悉的人接触,如若不然,便会将自己包裹,对一切人物事物,无比冷漠。所以,才会如此不舍吧,也才会如此,害怕这新的环境吧。还是会时常想起门卫叔叔,即使,连他的姓都不知。我知道,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有缘的人,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匆匆而过,留下的,也不过是不深不浅的记忆。我想我可能会在老了之后的某一天,想起生命中互为过客的那些人,继而露出某种欣慰的笑容。作者简介:马婷,年生于陕西扶风,现居西安。中学开始发表文章,作品见《美文》《滇池》《四川文学》《延河》《当代青年》《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作家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青年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理事,扶风县文联副主席,《西安晚报》专栏作家。入选西安市委宣传部“百青人才”。获“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提名奖、“第四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银奖,第三批陕西青年文学之星荣誉称号,《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作品奖等。著有散文集《十亩之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栏middot长安偶见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