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沙沟的灯会
灯会起源于一位地方名人沙沟古称沙溪。明朝弘治年间,沙溪镇有一位读书人叫万云鹏,字图南,号石梁,人称万石梁。他志坚行苦攻读经史,于正德九年()考中进士,先任南京吏部郎中,嘉靖五年()出任浙江湖州知府。在任湖州知府期间,万云鹏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尤其善于问讯断案,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深得当地老百姓爱戴。据湖州府志载,在他任职期间,湖州监牢“楔外无滞钎舍常虚”。万云鹏有目共睹的*绩使得湖州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嘉靖十一年()万云鹏调任职湖广副使,后升为浙江按察使,直至官任福建省右布*使。嘉靖三十四年(),卸官后的万云鹏回到沙溪。那时的沙溪盛行庙会,而正月十五的元宵灯节,只是居民和商家扎些零星的小型提灯,或挂在店铺前,或由小孩晚上提着玩。万云鹏在外为官几十年,先后在南京、浙江、福建等地任职,见过南京夫子庙灯会,浙江海宁灯会,福建泉州灯会。他根据沙沟地处水乡,集镇面积不大,巷道狭小的特点,倡导沙沟彩灯以出会的名义,搞彩妆游走方式。万云鹏的提议得到沙沟富商们响应,他们纷纷出资赞助,由商会牵头,其他行会各自分散组织节目,到时拼合起来,就是一台大型的灯会了。嘉靖三十八年()沙溪镇上举办首次彩妆游走灯会。万云鹏逝世后,为纪念他,沙溪曾一度改名为石梁镇。出花灯途中相互拼蜡烛明末清初,沙沟商业发达,盛行庙会,各行业为出会都纷纷成立自己的组织,旧时的行会与行会之间出于保护各自的利益,经常发生摩擦,相互较劲、明争暗斗的事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因出灯的先后排序发生纠纷,旧时惯用的方法是抓阄。出灯会的前两天,由商会会长召集各行会的会长去同春楼茶馆吃茶。茶毕,开始抓阄,决出彩灯游走的先后排序,然后当场书写节目单,各会长签字,大家愿*服输。花灯的制作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了,众行会各显神通精心打造自己的花灯。在花灯的节目编排、式样设计上相互保密不漏半点风声给对方。有的行会负责人懂戏文,他们就用把传统戏剧如“白蛇传”、“牛郎织女”搬上花灯节目;有的行会如八鲜会根据自身销售特点,把沙沟的水乡特产融进花灯内,制作了荷花灯、菱角灯等。有的行会手艺人多,他们就在制作上动脑筋,在灯光机关上制造亮点,给观众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做特色走马灯,在花灯上彩绘图案,局部镂空雕刻等。有的行会经济实力足,他们就不惜花重金雇用手艺高超的篾匠、纸扎匠、画匠制灯,雇有一定名声的艺人彩妆演出。最有意思的是花灯游走途中常发生的“拼蜡烛”事情。花灯的光源全采用蜡烛,为了保证花灯上的蜡烛不熄,出灯时每个行会有专门换烛人员随灯行走。一个手捧烛盘,另一个负责及时更换即将要熄灭的残烛。拼蜡烛的发生一是来源于游走途中两个行会的人员发生了矛盾,二是有些行会早作预谋的恶作剧。一旦发生拼蜡烛,整个游走队伍不得不停下来。灯不走可蜡烛还在照常点,如果停的空旷地方有风,蜡烛易熄,各家换烛的人员不敢懈怠,一支接一支地换。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拼蜡烛拼的是实力,挣的是面子。“拼蜡烛”的时间短些还好,时间一长,有的行会撑不住了,眼看别人家花灯通体光亮,自己这边备用蜡烛要用光即将乌灯瞎火,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样。再看那边借故拼蜡烛的行会所在的花灯旁,两大箩筐蜡烛摆在地上,换烛人不急不慢地一个拔一个换。那些蜡烛即将用完的行会负责人只好忍气吞声,派人过来打招呼解围,得到谅解后,游走队伍才继续出发,一切皆大欢喜。花灯节目与时俱进沙沟彩妆灯会除固定的每年元宵节出灯外,逢重大庆典活动也出灯,所以每一次出灯都昭示着吉祥太平。试想,在那兵荒马乱、大水来临,土匪抢劫,民不聊生的日子里,还有谁有心思有兴趣妆彩出灯。近代沙沟共出过四次灯会。年正月,沙沟市委和市*府,为了庆祝人民民主*权成立一周年,*民同庆搞了一次灯会。年,庆祝建国三周年,年为庆祝兴化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年庆祝*的九大召开都举行了游走灯会。如今,进入了盛世太平年,年11月16日,沉寂了60年的沙沟传统彩妆灯会得以恢复,以后连续三年都举行了颇具规模的彩妆游走灯会。沙沟彩妆游走灯会除固定的传统花灯外,还与时俱进制作新灯参与演出,使得花灯不但具有娱乐性还具有宣传教育作用。如年的灯会,沙沟初解放,人民民主*权刚诞生,出灯的节目中新增了“秧歌提花灯”,五角星、红旗、镰刀、铁锤、和平鸽等灯型。最有趣的是“脚踩乌龟”节目,一只大乌龟代表日本*子,在缓缓爬行,一位演员扮演抗日战士,手持步枪,站在乌龟身上,意在庆祝抗战胜利。年的灯会上新增了宣传婚姻自由的彩灯“小二黑结婚”。年的灯会,正逢“文革”样板戏流行,所出的花灯都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红灯记”片断-痛说革命家史、“智取威虎山”片断-夜审栾平等等。每组花灯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沙沟的彩灯是一组一组的游动灯,每组灯都讲述一个独立的故事。王祥焐冰灯:沙沟,旧称沙溪。明末清初沙沟贡生刘沁区在《西诸诗存》中《溪上》二首自注云:“高邮、宝应、兴化三洲县水汇于石梁溪,入西塘河,溪上有晋王祥祠。”相传,古沙溪镇上有个文人孝子姓王名祥,他的母亲生了重病,想碗鱼汤喝喝,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季节,河冻得结结实实的,哪里去取鱼呢?王祥为了母亲的康复,来到镇西溪水河边,脱掉棉衣伏在冰上,用身体的热气焐化了厚厚的冰层。他的孝心感动了河神,就在他焐化的冰洞中,突然间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地把鱼拎了回家。母亲喝了鱼汤后,久治不愈的病神奇地康复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祥,就在王祥焐冰的石梁溪河岸上建了王祥祠,以教育后人效仿王祥孝敬长辈。虹桥三仙灯:虹桥约建于元末明初,石桥下是东西向的一条小溪,东接下官河,西连古西塘河,终日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桥南紧连镇区,桥北则是里下河诸乡镇中最具规模的佛教场所——“大士禅林”。虹桥的前身叫“三仙桥”,是座简易木桥。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娥眉山上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女在碣石山上的碧霞宫里修行。她们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不但多才多艺,而且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天,她们乘风驾云来到沙溪,从桥上经过,眺望远处,菜花垛垛*,芦苇青青,再看近处,小河里渔家撒网,鹅鸭成趟,水乡美景胜似天境,她们流连其间,迟迟不愿马上离去。由于三位仙女的光临,“三仙桥”由此得名。后由于此桥改建为石桥,大士庵的庵主为桥起名焚香祈祷请求观音大士赐名,师太梦中见大士显灵,石桥上方有彩虹七道,遂改为“虹桥”,这是后话。板桥游湖灯:沙沟镇后大街78号,是一座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普通民宅,然而这里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当年设塾授徒的地方。据盐城县志载:郑板桥微时曾在沙沟设塾授徒。清康熙年间,郑板桥身穿长衫带着简陋的行囊乘船到了沙沟。他创设塾馆,培育蒙童,教诗词歌赋,授天文地理。每当课余,板桥先生带着学童郊游,他们乘一艘小舟,同游镇西的郭正湖,共赏水景。其时适逢香荷映日红,水碧菱绿季节。一次,当他们乘的渔舟行至湖心,陡遇狂风大作,细雨频频,渔舟回旋颠颠,学童大呼小叫,前俯后仰。艄公镇定自若,稳操桨舵。板桥见此情景,灵感大作,脱口吟道:“忽然湖上片云飞,不觉舟中雨湿衣,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乐得众学童欢愉开颜。落驾献贡灯:沙沟大鱼圆历史悠久,相传其产生于明末清初,当时,沙沟镇上有一爿“同春楼”酒馆,业主系一位方姓民厨,他擅长做鱼菜,尤以鱼茸制作的菜肴最为拿手,后来经过他多次改进,形成了沙沟大鱼圆的制作技艺。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皇船从京杭大运河北上回京,行至高邮北段,乾隆要观赏里下河天然水乡风光,即口谕改道东行,皇船便沿着下官河泊靠在距沙沟三华里的汪家垛。此时,沙沟巡检司官员闻讯立刻前往接驾,并献上镇上“同春楼”菜馆的大鱼圆。乾隆皇帝品尝了鱼圆后喜形于色,赞不绝口,旅途疲惫顿消,胃口大开,接连吃了好几只,称其“外皮似金,内肉如银”。从此,“沙沟大鱼圆”声名鹊起,蜚声大江南北。石梁进士灯:说的是沙沟历史名人万云鹏。万云鹏,字图南,号石梁,明朝弘治年间人,正德9年荣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吏部侍郎、浙江湖州知府、福建右布*使。他一生正气,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皇上恩赐在古镇建“进士坊”一座。菩提降福灯:沙沟大士禅林中有一株距今年的菩提树,相传是开山长老上广下善和尚亲手种植。相传佛主释迦牟尼手上的念珠就是用此树的菩提子穿链而成。菩提象征智慧、觉悟。愿菩提树给沙沟人民带来福祉,愿菩提树给广大观众带来吉祥好运。渔翁撒网灯:沙沟晚清诗人刘沁区在其诗《溪上二首》中写道:“茅茨绿水密,处处小舟停。樵出晴滩静,渔归晚市腥”。沙沟地处里下河水乡,这里沟河纵横,湖荡成片,自古盛产鱼虾。勤劳的渔民们世世代代在沙沟湖内打鱼,创造了独特的里下河渔业文化。霜天湖灯:上世纪74年的6月底,解放*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强大的阵容在古镇沙沟开拍故事片《霜天湖》。电影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苏北“葫芦镇”上,一支由田亮领导的水上游击队以芦苇荡为屏障,以河湖港汊为战场,与日寇和伪*展开英勇的斗争。“葫芦镇”的原形就是沙沟镇,霜天湖的原形就是郭正湖。著名演员王馥荔首次出道,扮演女主角喜妹。有着多年的悠久历史的兴化沙沟镇,旧时以庙会、灯会闻名遐迩,尤以彩妆游走灯会享誉大江南北。夜色降临,随着武士火球打道,四面大锣前导,出灯的队伍延绵一华里,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在沙沟缓缓遨游,五彩缤纷的彩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水乡小镇呈现“观灯人如潮,花灯不夜天”的壮观景象。(说明:本文发表于年泰州晚报整版后续我设计的红色故事花灯不在其内)(原创文章,版权已登记,严禁抄袭)
沙沟人讲述沙沟的历史文化故事。请